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說「不」
2011/05/22 20:36:19瀏覽312|回應0|推薦0
  記得有一次,老師專門針對同學們說話的技巧上了一堂課:
  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說「不」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配偶、朋友、孩子、老闆,同事和社會團體等總可能在適當時機提出一些要求而佔用我們的時間和金錢。一般情況下,我們能滿足那些要求,但有時因為那些強加給我們的要求將嚴重影響我們的生活,我們不得不表示拒絕,「不」是每個人的權利,但用不著語氣粗魯,充滿敵意。

  「我真的佩服你。」--一攝影師曾被邀請一起去一委員會協助工作時,她極委婉地表示了自己的拒絕「對您的邀請,我感到十分榮幸,我真的佩服您的組織才能,但對您的邀請,我無能為力,我的日行程計劃確實不容我接受您的邀請。」

  其實,這樣的方法在社交方面也比較管用,比如:當你要拒絕一次預約請客吃飯時,可以試試這樣說:「據我瞭解您請的人中沒人與我有相同的口味,不好意思太麻煩您。」或者說:「在您的宴會上,吉姆和我總是感到十分開心。因此我感到十分遺憾,不能參加您這次聚會。」

  在工作上對老闆委託的事,欲拒絕時,可以如是說:「您是一個十分體諒瞭解員工的老闆,我知道,如果您不認為我能勝任這項工作,您是不會指派給我的,但我確實已經忙不過來了。」

  「確實是個好主意」--一個海軍陸戰隊軍需官告訴對方最喜歡說的是「這是一個好主意,但是我們不能馬上採用它」,和用肯定的口氣來表達你的否決,不會傷害對方的感情,而且「馬上」和「眼下」也留下了一條退路。

  「讓我仔細考慮考慮」--教師常因為試圖說「不」,而把事情搞得一團糟,然而他的一個熟人介紹給他一種簡單方法幫了他:「你沒有必要當場非得表明你的態度!」

  比如,現在你面對一個不願接受的要求,你可以說:「讓我考慮考慮」,這種花招可以為你贏得時間去找到一個可以接受的藉口,在工作上說:「在這件事上,我需要時間考慮才能答覆。」並儘快權衡兩種對立意見的理由,他解釋說:「這樣,員工們會十分感激您嚴肅地對待他們的意見。」

  「因為我小氣」--幽默是表示「不」的最佳方法,有時我們會被意料不到的表達方式而逗得開懷大笑,而這時我們最容易接受不同意見。例如:「我猜你以為我拒絕是因為我小氣,嗯,就算是這樣吧!」孩子們特別喜歡開玩笑,如果你能使小孩子笑起來,他們往往會欣然聽從你的反對意見。

  「恰巧沒時間」--一個鄰居為解除一個約定打電話給我說:「星期五,我恰巧沒時間讓我們在一起。」她說這話時乾巴巴的,沒有任何理由,以至我對此事毫無印象,後來我想起一條古訓:「沉默是金」。如果你的理由是無可辯駁的,什麼都不說往往是最好的理由,而僅僅用一句話:「我恰巧沒時間」就夠了。大多數人不願被逼做出某種辯解,但是如果你被問起原因時就說:「恐怕,我只能談到這了,其他無可奉告。」

  「我無能為力」--有一種無可爭辯的拒絕方法。一次正同一個朋友在飯店吃飯,一個要求簽名的男子靠上來,明星禮貌而堅定地說:「我無能為力」,然後繼續與朋友中斷的交談。在我學會這些小小技巧後的一個月,我收到一封書信,信中呼籲盡可能銷售附寄上抽彩獎券,以幫助一本地慈善團體,我迅速寄上一小筆捐款,還寫上一段話:「對不起,我確實無能為力。」當我做完這事情時,我從心裡感謝那位明星,提供給我這樣一種不帶感情色彩又不可追問的拒絕方式,令人十分愉悅。

  「我感到難過」--你面臨這些困難對於處境進退兩難的人來說,表達「不」最好是通過暗示和嘆息。例如:一個遠方親戚跟我說道:「大衛只能在你們這個城市工作,要不是這裡旅店住宿費高得驚人,我想我與大衛能住在一塊兒。」這種境地使我很難受,同意他們住在我這嗎?我又不是救世主,於是我同情嘆息地說:「格麗,我感到十分難過,你們面臨這樣的麻煩。」
  隨後保持沉默,這種沉默一般會帶來別人對你的理解和體諒,當格麗離開時我對他說:「哎,這確是一件麻煩事,我期望不久你們能找到解決辦法。」
  
  直說「不」--有時最好的反對方法是直接說「不」,特別是當問題顯得嚴重時,我們只有說「不」最好,我問一位繁忙的公司總裁,他也是支持肯定明確說「不」的人,他說:「一個明確的反對可避免誤解,一個明確的反對能使人不走錯方向,防止走彎路浪費時光。」

  確實,老說說的這些,給我們這些涉世尚淺的年輕人上了生等的一課。

-----------------------------------------------------------------------

記住,你總有說「不」的權利,不管你怎樣選擇不同的表達方式,你有權保護你的時間,興趣和財富。

當然,你說「不」時用不著語氣粗魯,而傷了感情,正確運用上述技巧是對別人也是對自己的體諒。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lisa37&aid=5240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