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1/02 23:39:58瀏覽629|回應0|推薦37 | |
在2012年,我們見證了電子產業生態系統的種種成就及其持續強化的趨勢(如蘋果公司);另一方面,也看到它出現了一些紕漏(同樣地,例如蘋果)。在接下來的頁面中,我們將回顧過去一年來發生在電子產業中最值得關注的企業延誤、失策、失算以及重大紕漏。
俗話說,「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我們衷心希望,所有曾經在2012年失足跌倒過的,都能從錯誤與失敗中學習經驗。 蘋果從「地圖」上迷失方向 蘋果所造就的「i經濟」(iEconomy)在媒體大幅報導其主要製造合作夥伴──富士康(Foxconn)侵犯勞工權益後已經大受打擊,新的 iPhone 5 在今秋推出後,更因地圖應用程式錯誤而蒙上一層陰影。 在蘋果CEO庫克(Tim Cook)的帶領下,該公司決定放棄原本使用可靠的 Google Mpas,改採另一款設計不佳且未經充份測試的地圖系統版本,導致許多用戶因而迷路,甚至身陷險境,也讓這個錯誤成為美國脫口秀節目上的笑柄。這家消費電子巨擘最後只得公開道歉,並鄭重宣佈將儘快修復 iPhone 地圖應用程式。但隨著年終將至,用戶因 iPhone 地圖迷路的事件仍頻傳,讓用戶至今深感困擾。 學到的教訓:市場上已經存在最佳應用程式了,即使你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也不必再多此一舉。
蘋果iPhone 5地圖錯誤導航? 誰是英特爾的新掌門人? 當飛思卡爾(Freescale)和英特爾(Intel)公司的CEO突然在今年宣佈退休計劃,而卻未指名新任CEO人選時,這讓我們覺得很不尋常。兩家公司均表示將從外部尋找合適人選,並解釋這是「必要的程序之一」。 一旦一家公司開始對外物色新的CEO人選,他們可沒義務再堅持保密協議了。幸運的是,飛思卡爾任命德州儀器(TI)前高階主管Gregg Lowe接任該公司前董事長兼CEO Rich Beyer的職位交接過程尚稱順利。然而,但在英特爾方面,這個接班過程卻顯得十分耐人尋味。為什麼英特爾CEO歐德寧(Paul Otellini)宣佈提前6個月退休呢? 據報導,歐德寧對於英特爾公司內部人選表示滿意。他認為,從英特爾目前面臨的挑戰來說,從公司內部挑選人才將是較為明智的作法。但他也說,「這件事並不由我決定,但我認為這應該會是最有可能的結果。」 英特爾在物色下一任CEO時又會發生什麼事呢?英特爾能順利地找到適合人選並完成CEO職位交接嗎?在缺少一項明確繼任計劃的情況下,無疑地將對於這家晶片巨擘的創辦人以及業界觀察家帶來諸多困擾。
英特爾CEO歐德寧即將退休,誰將會是接班人? HP越陷越深? 2011年8月,《EETimes》記者Rick Merritt曾經指出,Leo Apotheker並不足以帶領昔日煇煌的惠普公司(HP)突破困境。這個觀點很快地被證實了──Leo Apotheker當初以110億美元溢價收購英國軟體開發公司Autonomy的愚蠢決定,讓HP面臨巨額虧損,同時也顏面盡失。 有些人認為,惠普收購Autonomy面臨88億美元資產減記的命運,可說是繼2000年AOL收購時代華納公司(Time Warner)以來,最糟糕的一次收購交易。
惠特曼(Meg Whitman)能帶領HP力挽汪瀾嗎? Google Nexus Q無限期跳票 Google公司在六月發佈 Nexus Q 音樂播放器,而後才過了五週的時間又宣佈將無限期延遲發售。 Google在今年六月的開發者大會上先是大方送出5,000台Nexus Q,接著沒多久卻宣佈延遲產品上市,還不得不送出免費版本給預先訂購用戶。雖然該公司承諾會推出更好的產品,但這顆外型超酷、專為串流視訊與音樂的黑球看來是沒法太快回來了。Google的Nexus網站上可是完全再也不提 Nexus Q 了。 Nexus Q 基本上是一台點唱機,能讓不同的 Android 用戶串流音視訊內容。但有批評指出這款產品價格太高(299美元),但功能有限。 Google Nexus Q的失敗暴露出該公司在硬體方面的弱點。 但值得注意的是,Google十分認真經營其硬體業務。事實上, Nexus 4 手機和 Nexus 7 、Nexus 10 平板電腦已業經證明是十分有吸引與競爭力的產品了。但是,當涉及到為家庭所設計的設備時,Google卻顯得不足。最典型的例子是該公司在幾年前推出的網路電視 Google TV 。雖然目前還能在市面上看到這款產品,但消費者的反應冷淡。 就像其它任何一家軟體公司一樣,Google已經形成一種在產品開發早期預先介紹至市場上並在上市後即時進行修改的策略。儘管這種策略途徑可能適用於軟體,但卻很難直接套用在消費電子產品上,特別是如果消費者得花好多錢來購買的昂貴產品。 對於許多傳統以硬體為導向的消費電子產品製造商來說,雖然「軟體升級」被視為的新的必殺技,但Google Q 以及 Google TV 都提供了一個寶貴的教訓:硬體設計必須從定義明確且具差異化開始做起。
就Google Nexus Q來看,硬體比軟體更困難 AMD、英特爾放棄WSTS AMD和英特爾在2012年離開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WSTS)的決定可說是十分短視,而且可能對於全球半導體產業帶來負面影響,對於這兩家晶片製造商本身也不例外。 為什麼這是一項錯誤的決定? 英特爾和AMD分別是2011年全球IC銷售排名第一和第十二的廠商。根據WSTS,兩家公司晶片銷售總計563億美元,佔2011年全球晶片銷售額2,471億美元的23%。 「由於英特爾和AMD在全球IC市場上至關重要,以及其於處理器市場佔主導地位(兩家公司總計佔90%的市佔率),無疑地,兩家公司退出WSTS將對WSTS資料庫帶來負面影響,」IC Insights公司總裁Bill McClean認為。 對於服務全球晶片公司的供應鏈而言,擁有一個可靠的資料庫至關重要,這當然也包括英特爾與AMD公司。這一產業供應鏈包括晶片製造商、化學物質與和氣體供應商、半導體設備公司、封裝廠,以及EDA和其他軟體供應商。 「這些廠商都依靠WSTS的資料來協助他們為業務發展預先規劃與編列預算,」McClean強調。 接下來還會發生許多意想不到的政治後果。WSTS的資料庫中如果少了英特爾和AMD的銷售資料,「那麼美國IC市場最終出現的結果可能比實際的規模更小、重要性也持續降低,」McClean表示。 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IA)常為半導體產業發聲。少了AMD和英特爾,「將會削弱SIA創造和建立其政策目標的能力,」McClean警告。
數字會說話 PC時代宣告結束? 「後PC」時代的概念在過去十年來逐漸出現在科技業對話中。不過, PC將死的概念,仍讓人感覺十分震撼。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IHS表示,PC出貨量預計將出現11年來的首次下滑。 2012年PC市場預計將縮減1.2%,出貨量約3.487億台。 以英特爾為首的PC產業持續經營著 Ultrabook 所建構的不實假象。微軟耗資20億美元的宣傳活動,期望帶動可翻轉的平板電腦和 Windows 8 銷售。然而,這顯然是一項自欺欺人的宣傳行動,也成為2012年電子產業最明顯的失誤之一。 你可能會說,現在就宣判 Windows 8 大打廣告戰的成績如何還為時過早。但無論是 Ultrabooks 或是以 Windows8 為主的 Surface 平板都無法扭轉2013年PC銷售預計將持續下滑的趨勢。 目前,消費者已經找不到一個可吸引他們去買新PC的好理由了。無論是在 Facebook 上張貼留言透過 Google Maps 導航或是收發email,消費者想執行的作業幾乎都可在其行動設備上完成了。當然,在辦公室上我們將會繼續使用PC,但光是這樣也不足以提升PC出貨數字。 現在正是每個人都得接受PC時代結束的時候了。正如基於英特爾X86 CPU和微軟Windows作業系統的傳統PC不再主導電腦運算世界一樣,PC產業也不能再完全依賴微軟和英特爾的承諾和決心來推動成長。
大手筆投入宣傳活動足以拯救PC業務嗎? RIM、諾基亞美景不再 Research In Motion (RIM)和諾基亞(Nokia)仍勉強地在以蘋果 iPhone 與三星 Galaxy S3 主導的智慧型手機市場掙扎求生。2012年,也是兩家公司流失市佔率以及更多相關一切的一年。 RIM的失策在於延遲 BlackBerry 10 平台至2013年第一季以後才會推出。該公司將問題歸咎於「該平台整合的將新功能以及相關編程碼過於龐大」。 RIM計劃2013年1在紐約發表 Blackberry 10 。但現實情況是6個月的延遲期間,讓RIM並未針對聖誕節推出其它新產品。從180天的產品週期來看,這一延遲也讓RIM幾乎被市場所遺忘。 相較於RIM,諾基亞至少已經在幾個國家發表了 Lumia 手機。根據一項來自歐洲的報導指出,諾基亞的 Windows 手機表現其實並不算太差。然而,一些觀察家認為,諾基亞可能處於比RIM更糟糕的情況,因為它一直依賴的是微軟 Windows Phone OS 的長期生存能力。諾基亞已經無法再掌握自身於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命運了。 相形之下,RIM仍保有其作業系統的專有控制。此外,今年12月,美國國土安全部宣佈一項試驗計劃,將在其網絡上測試RIM的新手機和 BlackBerry 10 軟體。這個已經轉而支持 iPhone 而逐步淘汰 BlackBerry 手機的聯邦機構傳來這樣的計劃,對RIM來說也算是個好消息。 儘管對於 BlackBerry 10 抱持厚望,RIM仍可能遭受現實重創。分析師Anil Doradla警告說,RIM在美國市場的「種種問題在過去幾季來一直困擾著該公司(如缺乏新的作業系統、疲弱的消費產品組合以及競爭威脅),同時由於競爭產品迅速超越RIM硬體而更為加劇。」 另一方面,諾基亞在2012年宣佈裁員10,000人,期望能在2013年年底前省下16億歐元。該公司還將出售其芬蘭總部。但採取這些措施就足以扭轉諾基亞的命運嗎?
美國一個政府機構展開RIM手機及其OS測試,能為RIM帶來一線曙光嗎? 日本消費巨擘受重創 2012年可說是日本電子產業的一個轉捩點。包括松下(Panasonic)、Sony與夏普(Sharp)等幾家重要的日本消費電子公司,均因受到電視製造業務虧損而嚴重拖累。 幾家消費電子公司積極地展開重組,夏普先在今年三月邁出了第一步,宣佈與台灣EMS巨擘鴻海集團達成合作協議。夏普最初同意出售公司9.9%股權給鴻海,使鴻海成為最大股東。此外,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也投資夏普在Sakai的面板廠,取得46.5%的股權。Sakai廠不但能處理超大尺寸的玻璃基板,也是最先進的液晶(LCD)面板廠。 一開始標榜為台灣和日本之間的歷史性合作,很快地就陷入僵局。雙方意見分歧的焦點在於夏普公司股價持續大幅下跌三分之一。儘管後來持續針對收購交易重新談判,但至今仍未能完成交易。 今年12月,高通公司(Qualcomm)表示將投資夏普約1.2億美元,使其成為這家陷於困境的日本最大電視製造商的最大股東。高通透過其Pixtronix子公司,將與夏普共同提供最新 iPhone 的螢幕。雙方還將共同開發採用夏普 IGZO 技術的新節能螢幕。 鴻海指出,高通公司的投資並不影響其購買夏普股權的計劃,但如今在夏普與鴻海合作事宜幾乎停滯的情況下,這聽起來更像是一個顧全面子的聲明。 據報導,鴻海可望以6.67億美元收購夏普在海外的電視組裝廠,包括分別位於中國、馬來西亞與墨西哥的三座工廠。
「鴻夏戀」即將進入2013年3月的最後期限,但仍未能修成正果? EUV微影技術尚未到位 超紫外光(EUV)微影技術實現商用化的時程繼續延遲,似乎已經是業界每年的慣例了。EUV仍未能準備好成為主流技術,很可能會在未來幾年內對於半導體產業帶來實質影響。一些微影技術專家們預測,除非能夠開發出更強大的完美EUV光源,否則14nm晶片製造的商用化可能得延遲到2014年或甚至更久以後。 同時,英特爾和台積電(TSMC)公司並未輕言放棄。在今年10月,雙方斥資數十億美元投資荷蘭EUV開發公司ASML。英特爾預計將在2013年開始生產14nm晶片,並且表示可以現有的浸潤式微影技術在2015年製造出10nm處理器。然而,如果少了EUV的話,英特爾將必須為一顆晶片進行五次曝光。 未來要能實現商用化的EUV,所使用的EUV光源必須比目前所用的更強大20倍。這種光源才能在14nm節點上用於曝光下一代晶片。 比利時IMEC的研究人員已經在其EUV系統中採用較弱光源製造出晶圓了。但對於英特爾、三星和台積電來說,其吞吐量仍慢了約15至30倍。 所有這一切都意味著,摩爾定律可能最終走向盡頭。IMEC先進微影計劃總監Kurt Ronse表示,「半導體產業無法再全力前進,而只能實現半節點製程。」換句話說,儘管晶片供應商仍可實現到所謂的14nm,但在現實上可能被迫只能使用接近16nm或17nm的製程技術。
EUV微影技術能帶來預期效果嗎? A123破產打擊能源產業 A123公司崛起於歐巴馬政府成立之際,這一家具政府背景的公司一開始看起來就像是潔淨能源技術領域下一個值得關注的焦點。雖然該公司擁有極具前景的鋰離子電池技術,但卻接二連三發生電池召回的事件,顯示A123將難以實現對於潔淨能源技術的所有承諾。 在歐巴馬政府提出 20 億美元電動車刺激方案時,市場普遍相信汽車電池商 A123 將大幅受惠,被認為是下一場科技業的關注焦點。公司原本 8 月協定出脫大部分股權,售與中國汽車零件商萬向集團,然而 10 月中旬卻驚傳協議破局,A123 無力償還高額債務,落得聲請破產命運。 該公司在年中申請破產保護,當時電源管理專業廠商Johnson Controls公司提出1.25位美元條件收購A123公司,看來這項技術將能根留美國。然而,在今年11月的破產資產拍賣時,這家威斯康辛州公司、西門子和其他打算收購的競標廠商,最後輸給了來自中國汽車零件企業集團萬向(Wanxiang Group)高達2.566億美元的出價。 雖然A123的失敗並未像太陽能新興公司Solyndra在2011年破產時跌得慘重──A123重要的政府合約仍與另一家美國公司Navitas Systems共同持有,然而,一家擁有重要電池技術且極具前景的潔淨能源新創公司最後以破產告終,似乎正為可再生能源領域帶來重大打擊。
絕大部份A123的創新電池技術如今全歸一家中國汽車元件公司所有 編譯:Susan Hong (參考原文:Top 10 tech blunders of 2012,by George Leopold, Junko Yoshida)
|
|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