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0/17 17:10:12瀏覽110387|回應0|推薦0 | |
維力清香油等3款油品,疑摻入飼料用油。翻攝照片
(更新:增加內容)
台灣再爆黑心食用油,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昨直呼:「這真的是太誇張了」,因飼料油相較於食用油,安全衛生標準偏低,飼料油可能含細菌、黴菌、重金屬等,將可能影響民眾腎臟功能、誘發心血管疾病等,就算飼料油經過精煉,但這些毒素仍可能隱藏在油品中,民眾食用後仍有健康疑慮,只能多吃竹炭排毒,「民眾的健康已被這些黑心業者踩在腳底下了」。 台大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姜至剛說,飼料油與食用油的品質絕對有差,以飼料油製成的食用油品質,雖經檢驗可能都符合衛生福利部的相關標準,但其品質仍無法達到正常油品的水準,民眾食用這些黑心油品,可能不會立刻出現身體不適,但若長期攝取,仍有健康風險,建議民眾應立即停止食用。 針對飼料油與食用油的差異,台灣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前秘書長、台大教授許輔說,食用油是給人吃的,飼料油是給動物吃的,而飼料油的用法,是把油倒入牛、豬、羊等動物的飼料中、以提高養分攝取,加強動物的生長。 許輔表示,若是給人吃的動物性食用油脂,來源是動物的皮下組織,而飼料油則取自於動物的內臟。一般而言,從死去的動物身上收集到的油脂,若要作為飼料油,只要經1至2道的精煉過程即可,油的色澤會比較深,味道也會比較重;若要作為食用油,則得經4至5道的精煉,成品的油色偏淺,味道也香。 至於民眾能否區別食用油與飼料油,許輔則說,若直接把這兩種油拿到常作菜的人面前,看看顏色、聞聞味道,應可明確辨別不同,但重點是,黑心業者都會把飼料油精煉再精煉,若飼料油也精煉4、5次,達到完整的脫臭、脫膠、脫酸、脫色時,別說肉眼、鼻嗅無法區分與食用油的差異,連現有的分析方法也無法辨識。 對於管理辦法,許輔說,應該比照目前的酒精管理,現只要是用於工業酒精,為要與藥用酒精區分,都會在工業酒精中添加特殊色素,讓業者怎樣消除都消除不了,所以若進口油品為飼料油時,政府若能在這些油中放入難以消除且無危害的物質,可能是某些色素或特殊成分的油脂,業者多次精煉也消除不掉,更能確保食用油與飼料油的分流。(邱俊吉、沈能元/台北報導)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