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5/10/25 23:10:07瀏覽465|回應1|推薦8 | |
老和尚,且姑隱其名,八十二歲,安徽巢湖人,十三歲剃度出家,訪遍中國名山古剎,後逢戰亂隨政府撤退來台,駐錫新店,戶籍則設在一位很有名的將軍家裡,緣由將軍夫人是一位侍佛甚誠的女居士~ 老和尚一生自然收徒無數,可說是桃李滿天下吧,這回隨團出遊的共有十二位僧眾,加上俺這些被領隊拉來共襄盛舉的八位葷友共二十位團員,僧眾中有三位是出家眾,老和尚及兩位徒弟,應該說是兩位尼師,這兩位尼師可有意思的哩,一位出家較早,原因是從小父母不在被人收養,然極富上進心,最後留學日本拿個博士回來,可能日本待久了所以台獨意識極重,出家後仍是不改其志,俺觀其言行常暗中竊笑,搖頭不已,現為一家寺院主持,供養的信眾很多且均是錢淹腳目的富婆,隨行八位信眾自是走路有風的人囉~ 另外一位尼師是老和尚的侍者,也是大有來頭的人物,出家前是一位見過大風大浪的官太太,在國民黨的位階該算是金字塔上端那一層的人吧?出家的原因是因為疼得入骨的女兒突然驟逝,受不了打擊及刻骨銘心的痛,所以為了療傷止痛隨著老和尚學佛一段日子後,便毅然出家了,這些原由是聽耳語來的,起初也是不信,可到了展示賣場觀其購物狀況方信所言非虛,人家是一個櫃檯一個櫃檯的逛過去慢慢挑選,這位師父呢?則是往沙發一坐即吩咐管理員把什麼質料什麼款式什麼顏色的商品拿來,慢慢的細心挑選,連色澤純度都逃不過她的法眼,不好再換,如此週而復始的一路買下來,俺想不佩服都不行,的確有官太太的餘韻在,這兩位徒弟鬥起法來可有意思的得哩~ 至於老和尚呢?不管到任何地方,任何場所,只要不走路便找張椅子或沙發坐下來,把胸前一百零八顆的檀香念珠捏在手上,口裡不停的念著〔南無阿彌陀佛〕,那串念珠隨時看起來都像轉經輪般的不停挪動,老和尚乍看之下不像個有道高僧,反而像慈祥的老伯伯多些,不時的有信眾或徒弟拿著東西來問:〔師父,你看這東西好不好?〕答案永遠是:〔好好~妳喜歡就好〕,東西買定了一律拿過來請師父加持,老和尚有求皆准,阿彌陀佛照念不誤,只是把念珠換成加持的東西而已,〔師父~妳要什麼?我買給你〕,答案也永遠是:〔不要~我什麼都不要〕,俺對於買東西興趣缺缺,所以常常坐在老和尚旁邊和他聊天,也因此親眼目睹了老和尚和信徒之間互動的現象,聊天的過程中使俺對釋家也就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悟了~ 有一回車到樂山,上船參觀樂山大佛之前,先找一家飯店二樓上洗手間,侍者扶著老和尚上樓梯,樓梯走了一半,老和尚的束褲的襪子搭拉了下來,老和尚彎下身要把襪子束緊,突然被其中兩位信眾撞顛了一下,侍者頓時火冒三丈,幾天來的不快再也控制不住,因為那些信眾知道主持師父和侍者師父一向都相處不睦,所以無時無地的都在冷嘲熱諷,嫌這嫌那的數說著侍者(就是那位出家的官太太),上完洗手間大夥集合在江邊的時候,事情便爆發了!侍者指著住持師兄破口大罵道:〔妳這師父是怎麼教的?一路上妳的徒眾對著我指指點點也就算了!為什麼對師公一點尊敬的態度都沒有,不要說是師公,就算對一位八十幾歲的老人家也不應該這般莽撞,假如師父因此出了事,誰擔待得起啊?是妳嗎? 還是妳那些財大氣粗的徒眾?〕,至此以後住持師父便不敢那麼囂張了,而撞老和尚的兩位信眾也被罵哭了,老和尚的態度呢?怎麼猜都猜不到他是這麼處置的,老和尚居然走到那兩位被罵哭的徒孫面前,雙手合什念了一句〔阿彌陀佛〕然後輕聲細語安慰道:〔對不起!對不起! 都是我不好,不應該樓梯走一半突然停下來的〕,接著叫侍者徒弟跟她們道歉,侍者心理無限委屈也只好聽師父的話乖乖道歉了,背過身,眼淚撲哧撲哧的一湧而出,俺看了心都揪了起來,事後侍者便常常數說師父是〔濫慈悲!濫慈悲!都不說那位主持徒弟的不是〕~ 俺是喜歡打抱不平的個性,逮一個機會俺便找老和尚理論,認為他處置不公,正義不張,老和尚不慍不火的答道:〔你說的都對,她罵我濫慈悲也對,難到我不心疼難過麼?問題是出家是為了修行,修行的過程中有許多難關要過,她的難關要她自己去渡,是她修還是我修呢?我能替她修麼?我能替她悟麼?〕,俺聽了恍然大悟! 所謂的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即是此時最好的寫照了~ 俺終於見識到一位永遠不生氣,始終那麼慈祥而又平易近人的高僧了,許多時常鯁噎在喉不吐不快對釋家的質疑也豁然明瞭,可這位老和尚卻住在一間鐵皮屋搭建的破廟裡,他徒弟的寺廟蓋得可金碧輝煌的很哩,真奇怪?老和尚卻樂在其中瀟灑得很,俺想:〔老和尚的廟可能是蓋在心裡吧?〕~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