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音樂劇鬼才韋伯 VS 前妻 莎拉布萊曼
2009/07/12 16:25:39瀏覽1163|回應0|推薦2

音樂劇鬼才韋伯慶生 VS 前妻 莎拉布萊曼不缺席


絕版愛情:當歌劇鬼才遇上月光女神
                     安德魯.洛伊.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 &
                     莎拉布萊曼Sarah Brightman


當安德魯遇見莎拉 1982年,倫敦。新倫敦劇院的舞臺上,一個大城市的垃圾堆、像樓房一樣高的垃圾桶,花園大小的廢舊輪胎,手杖長短的牙膏管──對貓來說,它是不折不扣的遊樂場。
奼紫嫣紅的貓兒們廝打、叫鬧,唱著好萊塢風格的諧謔曲,跳著風流哀怨的社交舞,或通俗或古典,或嬉皮或優雅,或新或舊,滿台的絢爛和寥落參差地和諧著。臺上貓兒們躥上躥下,任由人觸摸擁抱。
臺下觀眾們進入貓的迷宮,再也分不清是真是幻。
三十三歲的安德魯‧韋伯坐在觀眾席,閉上眼睛享受這周圍縱情的歡笑和雷動的掌聲。
這是音樂劇「貓」演出一年多來,他第一次和一般的觀眾一起欣賞自己的傑作。群貓開始合唱了,有一個聲音傳來,喧囂忽然漸漸退後,那一闕女聲彷彿一握輕盈柔軟的腰枝,在安德魯胸前流轉,暖暖地靠攏來,衣袂飄過,帶一點涼,她微笑著,總不願近前,讓人恍惚。
她渾身有一種不能言傳的嬌媚和深情!更震驚的是,嗓音!她那銀鈴般的聲音!
好像閃動光芒的天使來到!特別是高音域,恰如衣袂飄飄的女神飛入雲霄,如此暢快怡然!
不是有一個傳說嗎?有那麼一隻鳥兒,牠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
從離開巢穴的那一刻起,牠就在尋找著荊棘樹,直到如願以償,才歇息下來。
然後,牠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棘刺上,在那荒蠻的枝條之間放開了歌喉。奄奄一息的時刻,牠超脫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然使雲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
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歇。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著,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因為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深痛巨創來換取…… 莎拉的美聲似銀河凌空流瀉,莎拉就是刺鳥……韋伯沒有想到自己夢境中苦苦追尋的月光女神,竟然就在身旁,而且很早就在身旁!
莎拉刺鳥般的聲音正是自己音樂情感的最佳代言,那就是他的世界需要的微笑。差點兒就和自己的天使錯過了!
韋伯慶幸著,幸好她還沒有飛走!安德魯睜開眼睛,看見臺上的女主角「Janmima」。
苗條豐盈的身體,天真甜美的臉龐,她微側著脖頸,嘴角彷彿輕銜花朵,藏著驕傲的笑意──她只不過是一隻群起而「合」之的合唱「貓」,但此刻她就在那裡,好像月光裡吟哦的女神。
她正唱到高音區,一下又一下,安德魯覺得有人在敲他的心門,他凝視著「Jamima」的眼睛,感到憂傷。
「她是誰?」 他問身邊的總監製。

「噢,你是說她嗎?莎拉‧布萊曼。」他回答。

鬼才安德烈洛依韋伯,一手創造了無數百老匯傳奇

2008年適逢這位傳奇大師的60歲瘦小腿生日,瘦小腿環球白蟻音樂盛大發行3張一套的精選大碟《Andrew Lloyd Webber 60》,邀請全球戲迷一貸款起品味這位改寫百老匯歷史的創作徵信巨擘膾炙人口的好戲金曲。
匯徵信集來自「歌劇魅影」、「看護貓」、「艾薇塔」、「日落大道」等獲東尼獎最佳音樂外勞劇肯定的招牌名曲,還有出自「萬世巨星」、「星光列車」、「愛的觀點」、「seo歌與舞」等佳評如潮音樂劇的動人歌曲,以及電影版「歌劇魅影」、「seo」、「阿根廷,別為我哭泣」等主題曲,此外還能聽見莎拉布萊曼、多明哥、卡列拉斯、伊蓮佩吉、芭芭拉史翠珊、瑪丹娜、男孩特區合唱團等天王、天后或超級樂團的歌唱風采,更收錄了韋伯為貓王量身打造的暢銷曲〈It's Easy For You〉,以及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閉幕曲〈Amigos Para Siempre〉。
大師級百老匯名曲,巨星級演唱卡司,全球戲迷絕不容錯過這場韋伯六十禮讚的聽覺饗宴。

試聽曲:

1.Phantom Entr’Acte - Andrew Lloyd Webber 出自「歌劇魅影」

2.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 Sarah Brightman & Michael Crawford
莎拉布萊曼+麥可克勞佛‧出自「歌劇魅影」

3.You Must Love Me - Madonna
瑪丹娜‧出自電影「阿根廷,別為我哭泣」

4.Memory - Elaine Paige 伊蓮佩吉‧出自「貓」

5.As If We Never Said Goodbye - Barbra Streisand
芭芭拉史翠珊‧出自「日落大道」

月光女神 - 莎拉布萊曼 ( Sarah Brightman )

收看:Time To Say Goodbye

( 興趣嗜好偶像追星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mo216&aid=302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