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姓中國【我驕傲】;我名臺灣【我驕傲】;臺獨聽了不高興【我更驕傲】:因為?
2015/07/31 22:13:57瀏覽3799|回應0|推薦10
我姓中國【我驕傲】:因為?中華民國才是真正的【準中國】。

1.『中華民國』是傳承中華民族五千年悠久歷史文化遺產的『泱泱大國』。
2. 『中華民國』是推翻帝制,打倒軍閥,擊退侵略者,光復臺灣,廢除不平等條約,開創『聯合國』世界五強之一的『民主強國』。
3. 『中華民國』是奉行國父孫中山『民族,民權,民生』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的『自由中國』。
4. 『中華民國』是全球多數華僑心中所愛慕、嚮往、認同的『真正祖國』。
5. 『中華民國』是四海一家皆兄弟,引領各國邁向世界大同的『王道之國』。

**********************************

我名臺灣【我驕傲】:因為? 『臺灣』是【全中華民族所有精華的濃縮版】:

中國文化在臺灣得到發揚。
中國文字在臺灣得到保存。
中國歷史在臺灣得到延續。
中國地理在臺灣得到認定。
中國倫理在臺灣得到尊崇。
民族主義在臺灣得到鞏固。
民生主義在臺灣得到實踐。
民權主義在臺灣得到保障。
民主自由在臺灣得到發展。

1. 臺灣是中華文化的『復興基地』。
2. 臺灣是復興民族的『開路先鋒』。
3. 臺灣是鐵腕法制的『民主燈塔』。
4. 臺灣是保障人權的『自由堡壘』。
5. 臺灣是『全中華民國的模範省』。

*******************************

臺獨聽了不高興【我更驕傲】:因為? 臺獨份子原來都不是真正的臺灣人,而是日寇投降後,潛伏在臺灣,賴著不走的【滯臺皇民,日奴臺奸】。

直到最近才搞懂,原來那幫臺獨份子根本不是臺灣人(真慶幸),而只是一撮【滯臺皇民,日奴臺奸】,難怪他們【從來無心建設臺灣,也不從軍保衛臺灣】,只會整天鬧〝悲情〞,老把自己當成〝被遺棄的孤兒〞,吃住再好都沒用。只要將他們遣送回日本母國,就可全球皆大歡喜。臺灣安定了、大陸安心了、美國撤兵了,亞洲太平了。目睹這撮在臺『水深火熱』的原臺獨份子,終於可天天向著日本母國人民90度鞠躬,日本高興了,原【滯臺皇民,日奴臺奸】們也可如願以償的當起『順民』了。

http://blog.udn.com/Accordions4All/26925460

******************************

【認識臺獨】的懶人包:

(一)雖然『釣魚臺』無論按歷史或地理,都是臺灣附屬島礁,亦是臺灣重要漁場。高喊『愛臺』的臺獨人士有誰曾為『保釣』抗爭過?近來更憋不住,終於大聲的說出來:『釣魚臺是日本的』。足證臺獨人士【愛臺是假,賣臺是真】。(蔡英文的話,一向隨著聽眾對象而變,〝從沒一致性〞,所以不足取信)

(二)和臺獨人士提起日寇侵臺時,是如何屠殺了65萬『保臺抗日』的英勇臺灣忠良,他們竟稱那些為保臺抗日而捐軀的臺籍烈士為『亂民』,意思是『他們該死』,並稱前赴大陸參與祖國政府對日抗戰的臺民為『變節臺奸』,慰安婦是『自願的』,他們不是〝痛恨〞,而是〝感謝〞腐敗無能之滿清政府的馬關條約,使臺灣可以〝歸給〞日本。足證這批臺獨人士,根本就不是什麼『正港臺灣人民』,而是不折不扣的【滯臺皇民】。

(三)有臺獨人士狡辯,〝臺獨仇恨中國大陸都是因為國民政府過去『反共宣傳』的結果〞。那麼,為什麼早期每當『愛國華僑大批返臺慶祝雙十國慶』時,他們竟也發動群眾前往『抗議』呢?政府有『反華僑宣傳』過嗎?華僑乃『革命之母』,政府歡迎華僑返國『普天同慶雙十節』都來不及了,臺獨竟發動群眾去『抗議』,充分證明『臺獨人士反的是全世界所有的中國人』,他們才是道道地地的【變節投敵的日奴臺奸】。

****************************

〝我姓中國,名臺灣〞-獻給中國國民黨,和自由祖國的同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zqtAclO7PA&feature=youtu.be

一、
我姓中國,名臺灣。身為寶島,位居東南。
高山平原,海峽東岸。出產豐富,令人稱讚。

二、
我姓中國,名臺灣。優秀國民,二千三百萬。
炎黃子孫,勤勞勇敢。萬眾一心,建設臺灣。

三、
民主,專制,不共載天。自由,叛獨,畫清界限。
中華文化,歷代相傳。三民主義的模範。

四、
誰也莫想改我〝名〞。更別作夢換我〝姓〞。
我的國格,永遠堅定。我的人格,無人敢凌。

五、
祖國大陸,歷盡艱辛。階級鬥爭,文革夢醒。
英雄人民,傲然崛起。神洲風采,萬象更新。

六、
改革開放,和平契機。同胞兄弟,本一家親。
中華兒女,團結一心。共創民族,偉大復興。

七、
國父革命,理想實現。全國同享,寶島經驗。
才是我們光榮出頭天。我姓中國,名臺灣。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ccordions4All&aid=26925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