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
請不要再消費畢老師!
劉慧英/社區成長團體帶領人同運人士主張同性婚姻合法化,總是提到台灣社會歧視同志族群,為了同志平權而爭取婚姻立法,這樣才算是得到大眾認同。今年10月發生畢安生老師的意外離世,也成為支持者推動這次同婚法案的訴求例證。其實,我有個朋友剛好跟畢老師住在同一個社區,最近聽她談起,增加了我對畢老師生活層面的了解。社區居民跟老師是長年好鄰居,老師並沒有因同志身份而受到歧視,大家如常傳遞溫暖問候~那時沒有同性婚姻法。請不要再消費畢老師!35年的同志伴侶生活,我相信同婚法不是他們追求的焦點,因為他們用同志身份以外的生命元素,例如藝術才華、和教學專業,贏得了學生、同事,以及鄰居的敬重。畢老師是以他的全人貢獻教育或藝術,所以他活著的時候可以精彩~那時沒有同性婚姻法。請不要再消費畢老師了!如果他那麼在意是否有同性婚姻法,早可以回法國住。他之所以留在台灣,是因為喜歡台灣的教學和創作環境。依我看,他可不是照同運團體和提案立委所想的,為了打拼同性婚姻法為志業。同運人士一貫描述,畢老師等了35年還是沒有等到同性婚姻通過,好像很悲情。其實,他決定來台灣,正如大多數年輕人,就是追求夢想~那時沒有同性婚姻法。請不要再消費畢老師了!他離世的傷心事,怎能被簡化歸因於同婚法沒有通過造成的? 人生有太多事是很複雜的,不可能是單一原因。社區居民雖對此不幸深受震撼,感嘆他因失去親人沒能走出失落的哀慟,鄰舍自發的付出關懷和協助的同時,何曾想過他是同志身份?同運人士的說法只為訴諸社群同情而贊成同婚法案罷了。提案立委想要修改民法,強行通過同性婚姻法,還不如給正反雙方時間凝聚共識,畢竟修改民法是跟大多數人息息相關。如果立院只求形式通過,拒絕對話,不顧民主價值,造成社會對立,那就不是畢老師原來喜歡的台灣了。也許以溫和的方式單點立法,務實的保障同志權益,才是真正幫上忙。雖然這樣做,一切似乎保持現狀,卻可能對同志朋友是最好的,因為目前台灣百姓對同志早已經是相對的包容、接受,讓社會在良性循環中改變,避免透過社運尖銳的衝擊,企圖爭取絕對的權益。真實的接納乃是藉著生活的互動,漸漸了解他們也是我們社區的一份子;而同志朋友因著珍視自己的獨特而不被同運主張利用,並且能夠如社會多數人一樣,以誠懇、認真、負責、熱情、友善來贏得認同~到那時,真的不一定要有同性婚姻法。
哈哈!不婚、不生都成了同志?有那麼多同志反攻大陸不就可期了?
現代的男女不想生小孩的確實偏多,以往以為教育費偏高,其實只要不讓小孩去學那些拉七拉八的東西,台灣的學費算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