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離眾修行
2015/10/08 10:08:00瀏覽323|回應2|推薦0
離眾修行
昔日,佛陀在羅閱祇國的靈鷲山中,為天人、國王及大臣宣說微妙法意。眾人中,有一位比丘的個性非常剛強勇猛,佛陀觀察其因緣後,便派他至有鬼神的山谷中修行。佛陀教導他於樹下打坐,修數息觀,藉著觀察氣息的長短使心念專一,以斷除欲求,滅去煩惱之苦,達到涅槃的境界。
比丘來到山谷,正想要打坐定心時,忽然聽見山中鬼神說話的聲音;因為只聽得見聲音,卻看不到他們的形影,比丘感到萬分恐懼,於是生起退悔之心。他心想:「我生於富貴人家,社會地位又高,今日出家修行竟要待在這杳無人煙的深山中,既無人陪伴,又沒有行人路過,只有鬼神的聲音經常出沒嚇唬人……」當他正準備離開時,世尊來到他的身邊,並坐於樹下。佛陀問比丘:「你獨自一人在此,是否會感到害怕呢?」比丘向佛陀頂禮回答:「世尊,我不曾獨處深山,所以在這裡修行,實在感到擔憂恐懼!」
這時,有一隻野象王來到附近,倚靠著大樹躺臥下來,象王心想:「能夠遠離其他大象,是多麼快樂的事啊!」佛陀知道象王的心意,於是問比丘:「你知道這隻象為什麼會來這裡嗎?」比丘回答:「不明白。」佛陀告訴比丘:「這隻象的大小眷屬多達五百多隻,因為家眷眾多,事情繁雜瑣碎,感到厭煩,所以牠才離開象群,來到這裡休息。大象心想:『能夠脫離眷屬之間的恩愛牢獄,是何等清涼歡喜的事呀!』大象只是畜生,都知道追求清閒幽靜的生活,何況你是出家人,捨棄了家庭,不就是為了求道度人,怎麼才剛剛獨自修行,就想要找尋伴侶?愚癡昏昧的伴侶,只會對你造成損害,還不如獨自修道,沒人與你談天議論,才容易契證道果!」於是世尊說了一首偈語: 
 「學無朋類,不得善友,寧獨守善,  不與愚偕。樂戒學行,奚用伴為,  獨善無憂,如空野象。」
佛陀說完偈語後,比丘心開意解,並且專心思惟佛陀的教誨,當下即證阿羅漢果。山中的鬼神聽了佛陀的開示後亦有所領悟,不但皈依佛陀座下,並且遵從教誡,不再侵擾人民。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經˙卷一》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BCGOGADI&aid=31688888

 回應文章

靜岡的農業心種子
2015/10/11 19:26

from: http://www.pts.org.tw/Program/Template1B_Customize_Menu.aspx?PNum=667&CMNum=1327

靜岡的農業心種子

阿璋,在新竹長大的客家少年,十八歲讀完高職便決定棄學業,要回彰化老家務農。但農業在他眼中,只是金錢收入,只是追求物質享受的一個過程。這樣的他來到日本,帶給他震撼的,究竟是新技術,還是一顆農人的心?

  日本,一個發展兩極化的國家,有著領先世界的農業技術,同時又重視從事農業的心與態度。藉由茶葉帶來的緣份,十八歲的阿璋來到日本茶鄉-靜岡。在一望無際的茶園中,他體驗了如變形金剛般的採茶機,走進全機械化、如晶元廠般潔淨的無塵茶廠。但在高技術力的背後,無論是廠區的茶農伯伯,或是跑遍世界的社長,都向阿璋提出了心和態度的重要。「要有顆愛茶的心」、「珍惜每個與人的相遇」。  人與人的相遇,的確是奇妙的。旅程中協助阿璋的翻譯人員,本身是台灣留學生,為了追求更有意義的人生,所以到日本學習自然農法。因為她的引薦,我們來到一處富士山腳下的農村,那有個百人組成的生態聚落:木之花家族。他們為了追求與生態環境共存的理想生活,從日本各地聚集至此,以不用化肥和農藥的自然農法為技術核心,種出美味且多樣的農作。  「從事農業,最重要的還是你的心。」木之花最年長的婆婆這麼說。

  這些相遇,這些話語,對阿璋來說都是衝擊,看到日本人對待農業的態度,他才驚覺到「老家種那麼多地瓜,只是賣給別人,自己一條都沒吃過。」究竟一趟日本之行,能不能讓他對農業有新的體悟?能不能拉近他與土地的關係?能不能讓他更了解自己的內心?


亮樂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5/10/11 11:59

踏出去,才知道世界有多大; 遠方的老師,擦掉你的界線,打開你的想像

  為了功夫闖天下,甄選六位高中職青少年,經過國內集訓,他們將帶著青春的憨膽 走訪世界,拜訪工匠與藝術家,展現專業的光采……

  這不是一趟毛毛蟲變蝴蝶的旅行,而是 毛毛蟲和蝴蝶相遇的故事……......

/

http://www.pts.org.tw/Program/Template1B_Customize_Menu.aspx?PNum=667&CMNum=1328

前進丹麥學木工

  .....木頭,在一般人的眼裡是呆板的代名詞,可是在木工的眼裡,他們把木頭看作最知心的朋友。經過全台灣青年木工競賽十八歲的房俞佑取得去丹麥拜師的機會,他將跟隨丹麥木工三大名匠之一Niels Roth Andersen大師貼身實習;拜訪得獎無數的木工職校KTS,與當地學生切磋交流;走訪「椅匠」韋格納大師家鄉的湯德博物館,由館長親自帶領介紹,深入了解工藝精隨。

  第一次抵達歐洲土地的房俞佑,除了木工技藝上的體會之外,最大感動的是丹麥木工「單純的心態」,專注於眼前的這個步驟;不疾不徐,相較於自己總是急忙想著下一個步驟,流失了與手中木頭對話的感情

  Niels Roth Andersen大師勉勵想成為木工的年輕人:「就去做吧!如果你真的想做的話,你就應該做,也許這是一生中唯一的機會」。......


~ 有情、無情同圓種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