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6/04 12:34:01瀏覽979|回應0|推薦4 | |
*書籍名稱:『沒有我們的世界』 *作者:艾倫˙魏斯曼 *出版發行:木馬文化(預計2008.6.5發行) *內容簡介: 或者甚至會有這麼一天: 我們早已消逝,卻不堪忍受沒有地球的寂寞—— 我們曾經如此愚蠢地在這個美麗的星球上自取滅亡。 我們,或是我們的記憶,也許乘著宇宙的電磁波搭上回家的航船, 久久縈繞在我們深愛的地球。 沒有了我們,地球母親將默默承受、繼續生活; 可是,如果沒有了她,我們根本無從存在。——艾倫‧魏斯曼 如果人類突然從地球上消失,我們的世界會變成什麼模樣?誰會是地球下一個主人呢? 藉由這種大膽創新的假設,可以審視人類對環境的影響! *讀後心得: 這本書分明就是Discovery的文字版,但是我真希望Discovery真的可以把此書拍攝出來,實在是太精彩了。 要把這本書寫出來,實在是不簡單,因為作者從各種角度去描寫,他先告訴你,如果在很久很久以前,人類不曾出現,現在有可能會是怎樣的局面。 又或者,因為人類的出現,發生了怎麼樣的事情,例如:許多巨型動物的滅絕…等。 然後,以現今為出發點,假設人類突然在某天全部消失,被外星人綁架也好,莫名的滅絕也好,人類殘留的所謂文明,在地球會留下什麼樣的痕跡。 哪些東西會在最短的時間,被大自然的毀滅吞食,哪些東西可能會永久保存,或是變成地球物種演化的一種因素。 草妹在K書時,通常只注意書的內容,很少去注意作者本身有著什麼樣的經歷,連作者以前得過啥獎,有啥作品也很少去看。 不過,這是第一次我對作者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覺得要寫出這本書非常不簡單,因為涉獵的範圍,就如同全球人類所各自扮演的角色一樣,必須面面俱到。 所以,特地查了一下作者的經歷: 艾倫‧魏斯曼(Alan Weisman)西北大學文學碩士,目前為亞利桑納大學新聞學院暨拉丁美洲研究榮譽副教授,曾任教於麻州的威廉斯學院與亞利桑納州的普雷史考特學院,並擔任《洛杉磯時報雜誌》的特約編輯。 他在美洲、歐洲、非洲、前蘇聯、中遠東等地區都做過和環境科學有關的深入報導,發表於《哈潑雜誌》、《紐約時報雜誌》、《洛杉磯時報雜誌》、《大西洋月刊》、《探索》等雜誌上。他的作品另外還被收入《2006全美最佳科學寫作文集》一書中。 為了撰寫本書,魏斯曼先花了兩年半的時間到世界各地訪查,足跡遍及各大洲,包括了在波蘭與白俄羅斯之間綿延50萬英畝的最後一片原始濕地、南美洲瑪雅文明的舊址、南北韓現在已成無人區的阪門店、亞馬遜熱帶雨林。 透過這些地區的探訪,魏斯曼建構起全書最基本的圖象:沒有人類的干擾與破壞,自然的生態系統發展均衡,生機盎然。 除了察看自然景觀之外,魏斯曼還與地球科學、建築、物理、農業、藝術、神話等各個學科的專家就各項細節交流,研究19世紀以來,隨著能源、醫藥、食品加工等領域的進步使人類的數量倍數成展,我們帶給自然環境何種巨大的負擔。 從這段介紹可知,作者是花了多大的心思,加上多少專業人士的智慧才完成了這本書,書裡的字字句句都是眾人的結晶,帶給我們震撼,也讓我們引以為誡。 否則,有那麼一天,就如書裡描述的:「…地球的每一座水壩都會裂解崩塌…河川會再度挾帶著豐富的養分奔流入海,而大部分的生命也都還會留在海洋,而我們脊椎動物還要再等很長的時間才會再度爬上海岸…」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