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預防性病“絕招”大曝光
2019/06/22 16:04:19瀏覽113|回應0|推薦0

凡懷疑有不潔性接觸且未經檢查者,不應盲目采用預防性用藥,應嚴格遵守“先診斷後治療”這壹原則。對於性病,在防治上無非兩大原則:壹是早期發現,及時到正規醫院診治;二是潔身自愛,加強正確、科學的自我保護。

  不潔性交的惡果——性病,正在吞噬著社會上的壹部分人。對此,有人卻不以為然:“怕什麽,我有‘絕招’!”然後又繼續害人害己。這些人底氣十足的“絕招”是什麽呢?

  殺菌“美”酒

  壹位長途貨車司機在“采摘”了路邊的“野花”後,立即用兩瓶54度的白酒沖洗外生殖器,因為他聽人說,用高度數的白酒可以消毒殺死細菌,起到預防性病的作用。自以為這樣便“萬事大吉”的他,回到家後照樣“不設防”地與妻子進行房事,結果幾天後夫妻壹同患了急性淋病。要知道,醫生所用的消毒酒精,嚴格要求75%的濃度,才能殺死相關的病原微生物。而白酒最高的濃度也大多低於55度,對細菌怎會有殺滅作用?何況在性活動時,病菌已經通過尿道口進入人體,只顧沖洗外生殖器,即使沖洗壹百次又奈其何?

壯陽藥|春藥|持久液|高潮液|迷藥|減肥藥|RUSH|日本藤素|兩性藥品|環球保健網|必利勁

  防“病”消毒液

  據調查,不少女性認為用PP粉(高錳酸鉀)溶液可以做清洗“消毒”。壹些“三陪女”在不正當的性活動後,為了防治性病,就用此溶液或其他壹些洗滌品清洗外陰,或用這些洗滌品沖洗陰道,過分偏信“難言之隱,壹洗了之”。甚至有些人認為,只要天天用PP粉溶液清洗外陰,就可以預防性病的發生。事實果真如此嗎?

  我們通常所用的高錳酸鉀溶液是指1::5000或1:10000的水溶液,色澤呈淡紫紅色。它的確具有輕微的殺菌功能。但是這種溶液對病毒、黴菌和寄生蟲的殺滅作用極弱,而引起性病的病原體有細菌、病毒、真菌、支原體、衣原體等多種,因此它對由各種病原體引起的多種性病不能起到全面的防治作用。更何況,造成性病的許多病原體並非只存在於外陰表面,常常是潛伏在泌尿生殖道的深部及其皺襞裏,通過性行為傳播時往往會直接侵襲陰道深部,因此只靠每天用PP粉溶液或潔爾陰等洗滌劑來清洗外陰是不可能防止性病傳播的。再說,有些女性感染性病後可以暫時沒有明顯的表現,這導致了她們認為沒有癥狀就是沒病,並錯誤地認為消毒液或清洗劑可以防治性病,其實並非如此。

  紫外“神”燈

  壹位先生因病住院時看到醫院裏用紫外線燈消毒,回到家後便在自己的臥室裏也安裝了壹臺紫外線燈,每次不潔性事後便脫光衣服躺在燈光下“消毒”。結果自己的陰莖還是發生了異常變化,依舊掩飾不了在外拈花惹草染上的性病——尖銳濕疣。不僅如此,還讓妻子沾了“光”。於是,夫妻倆每天輪流在自家的紫外線燈下“消毒治療”,結果還是枉費心機,且延誤了早期診治的機會。要知道,紫外線消毒僅可殺死空氣中及物體表面的細菌,並不能殺滅人體內的病菌。此外,不適當使用紫外燈,可致眼底變化,甚至致盲。

  “萬能”抗生素

  有位大款,在每次出外尋花問柳前都吃幾片抗生素,或者在不潔性事後到個體診所打壹針或吊壹瓶加抗生素的鹽水。開始幾次,他發現自己並未患病,便沾沾自喜,還向別人吹噓自己的本事大。然而,沒過多久他的陰莖頭部便長了疣狀物,經醫生診斷是尖銳濕疣。還有的人隨意在街頭購買“淋×治”、“淋×星”等藥胡亂服用,以求自保,結果還是“保”不了性病不發生。

壯陽藥|春藥|持久液|高潮液|迷藥|減肥藥|RUSH|日本藤素|兩性藥品|環球保健網|必利勁

  每種抗生素都有其有限的抗菌範圍(抗菌譜),並非萬能神藥。由於性病種類繁多,常見的就有十幾種,涉及細菌、病毒等微生物,因此,隨便選用壹種抗生素是無法殺死所有性病病原體的,世上也不存在這樣的靈丹妙藥。吃了某種藥,殺滅某類細菌,但只要漏掉壹定數量的病菌,就有可能染上性病。顯然,壹個人在不潔性交後,把抗生素當成護身符是徒勞的。就拿尖銳濕疣來說,它本身是壹種病毒引起的性病,而街頭買回的“淋×星”、“壹×靈”等都是抗細菌的藥物,不能殺滅病毒。若用這些藥物來預防性病,豈不可笑?

  還有必要指出的是,壹些人對抗生素的性能、用法、副作用等並不熟悉,對性病也壹知半解,使用抗生素時毫無顧忌,即使是最新的、最昂貴的抗生素,如果隨意濫用,也難免自種禍根,給身體帶來危害——容易產生細菌耐藥,導致雙重感染,出現毒副反應等。由此可見,不潔性交後自服抗生素不僅不能預防性病,而且還會產生不良後果。

  凡懷疑有不潔性接觸且未經檢查者,不應盲目采用預防性用藥,應嚴格遵守“先診斷後治療”這壹原則。對於性病,在防治上無非兩大原則:壹是早期發現,及時到正規醫院診治;二是潔身自愛,加強正確、科學的自我保護。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9434c05c&aid=127653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