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9/01 02:35:56瀏覽499|回應0|推薦0 | |
「大屋頂中國」是聯合報談兩岸的招牌,十年來,應有不下於數十篇以黃年先生主筆的相關論述,有些還是以社論為之。黃年先生有如椽的巨筆,其讜論宏識,我絕難望其項背,但對兩岸議題,我可能有一愚之得;而黃年先生在這個議題上的立論標誌,則固執如昔,但既然以「大屋頂」為標誌,何不就標舉「中華民族」來建構論述,既掌握制高,對兩岸同胞也有實質且強勁的凝聚力。 余主張「民族一中」,言簡意賅,並可直指人心。 然而兩岸滔滔,絕不是喊句口號就可以輕易擺渡,實須識深慮遠,依循有致,脈絡一貫,有高妙的理想,有明確的目標,有穩健的步驟,有兩岸都能服膺的號召,而建構出一串有思想體系,可據以實現的話語,余提出六句二十四字箴言: 民族一中,據同化異,中山共識,王道統一,自由中國,淑世大同。 拙論始於2012年11月,經過不斷思索與修訂(如下附二圖,原文之標題,內文於本部落格另以:「一中新表:自由中國」揭示),客觀的比較其它說法,孜矻以求,終而建構了中華民族可敬復興的論述。拙論即非兩岸中華兒女共謀統一之的論,余尚未見諸多智庫、學者、專家另有高論。 2015年5月,洪秀柱提出「一中同表:整個中國」(台大教授張亞中撰提),旋遭黨內強烈異議,認為是附和「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洪甚至後續失言說「我不能說中華民國的存在」,輿論為之譁然,成為換柱的主因。 洪提上述兩岸主張之前約一個月,余曾函示我見,但無回應。
台灣絕不接受「一國兩制」,大陸也絕不接受兩國論,初始以「九二共識,一中原則」兩面俱陳掛牌,如今「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已屬「故步自封」。2019年元月二日,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大篇幅提到「一國兩制」,對九二共識,強調是「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達成『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九二共識」。此說等於明白對「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蓋牌。 台灣以七十年民主國家之歷鍊,長期享受自由民主,豈可沒有責任心與自信心,為光大我民族而必欲驅除馬列主義,以復興中華道統?豈可沒有道德勇氣,謀求十四億同胞共享自由民主,用自由民主統一大陸,爭取大陸同胞的向心與支持?實則,這也是台灣安全的最佳保障。
眾說紛紜而又莫衷一是的長年拖磨後,台灣面臨政治談判深水區,習近平並且強硬提出「習五條」,要求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蔡英文總統隨即鄭重回應表示,台灣絕不會接受一國兩制。然而,自由民主的台灣,有資格掌握話語權,也必須因應改變中的現實,深信此際提出 一中新表:自由中國 是讓台灣佔據制高,制機創機,引領兩岸統一,追求「一國良治」的「定海神針」! 附圖一 附圖二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784835?from=udn-relatednews_ch2 2017-10-28 23:41聯合報 黃年/評論工作者 編按:本文是作者昨日在上海「兩岸關係三十周年」座談會的發言稿本。 本次座談會的主題是紀念兩岸關係三十周年。但我希望我們大家能藉此機會,來共同紀念汪道涵先生發表「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二十周年。 今年是汪道涵發表「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二十周年。 本報資料照片 二十年前,一九九七年十一月十六日,在接見許歷農時,汪道涵敘述了他個人對兩岸關係的兩大主張: 一、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他說:一個中國不是「現在式」,因為目前很困難;也不是「未來式」,因為可望不可即,夜長夢多。因此,為何不用「現在進行式」?也就是「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 二、共同締造論。他說:「一個中國不等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也不等於中華民國,而是兩岸共同締造統一的中國。」他並說:「所謂一個中國,應是一個尚未統一的中國,共同邁向統一的中國。」 【吳遠鵬註:所謂「共同邁向統一的中國」,除了「自由中國」,還有更好的答案嗎?汪道涵先生苦心孤詣的發表「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已經22年了,中國人那麼沒有智慧和勇氣,就踏不出現在進行式的第一步嗎?兩岸問題若繼續交給買辦、嘴軟、自私,只想簽和平協議的國民黨,是絕無前途的。】
以下,對此一架構試作解讀: 一、這個架構於一九九七年提出,時在九二年兩岸香港會談之後,所以顯然可見其中反映了九二會談的主要經緯,如今甚至可以直接將之視為是對「九二共識」的闡釋與發展,雖然當年尚無「九二共識」這個詞彙。 二、此說發表於一九九七年十一月,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回歸則在七月。由此可知,這個架構不同於一國兩制,不是一國兩制。 三、無論在「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或「共同締造論」中,中華民國均為存在的事實,受到接納,沒有滅亡。因此,這不是「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 四、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顯然是指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二者並立分治的「一個中國」之現狀。可以說,這也就是一種「一中各表」。「一中」是連結點,「各表」是主體性,從而維持了「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 五、共同締造論稱,一個中國不等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也不等於中華民國。也就是說,在統一前,及進入統一本身,皆維持了中華民國的地位與角色。因此,在「共同締造論」中,「統一」應當不是「你吃掉我,我吃掉你」的統一,不是「被統一」,而可能是一種「互統一」,或「不消滅中華民國的統一」,或「大屋頂中國」。 六、一九九五年,汪道涵見邵玉銘時曾說:「解決香港問題用聯邦,解決兩岸問題用邦聯。」汪道涵提「邦聯論」,比「共同締造論」還早兩年;兩年後,他迴避了「邦聯」的禁忌語,改說「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及「共同締造論」,這能不能看成他仍是在主張一種「有中國特色的邦聯論」? 綜上所論,「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顯然和台灣方面所主張的「一中各表」有大幅度的交集;「共同締造論」則與台灣方面有人主張的「大屋頂中國」、「互統一」或「一中三憲」等有大面積的交疊。 二十年來,北京當局在兩岸關係的現實操作上,汪道涵的主張其實從未消失,且占重要分量,一直存在。 例如,二○○○年八月,錢其琛提出「新三句」。二○○八年三月,胡錦濤在布胡熱線說:「九二共識就是指雙方都認知只有一個中國,但同意對其有不同的定義。」王毅曾說:「儘管雙方對一個中國的認知有所不同,但可以求同存異,求同存異正是九二共識的精髓。」二○一二年,胡錦濤見吳伯雄,提到「符合兩岸現行規定」。二○一四年,國台辦及陸委會首長互稱官銜。二○一六年,王毅用了「他們自己的憲法」一語。類此種種,包括二○一五年十一月,馬習會中的一切規儀,甚至餐會分別買單,處處皆在顯示「一中各表」是維繫兩岸互動的重要機制。 我認為,這就是汪道涵思維的核心元素:中華民國是存在的,不能否定。如果接納了「中華民國是一部分的中國」,就可以是「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用今天的話來說,這就是一中各表。 【吳遠鵬註:「一中各表」已經各表不下去了,台灣沉浮掙扎,為免滅頂,應採易位造勢,標舉「自由中國」的「民族一中」,引領兩岸「一中新表」。】 回顧九二共識二十五年來的演化,在此不妨將兩岸之間消長浮沉的幾組概念重新思考一次: 一、兩岸關係漸由「內戰決定論」,轉為「民主決定論」。二、中華民國若不背棄「中國」,「中國」即不可否棄中華民國。三、要藉中華民國實現統一,統一即不可丟棄中華民國。四、現在就接受中華民國是一部分的中國,即是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五、若要議簽和平協議,首須確立兩岸對等的簽約主體。如果能在「以一中同表為指向的一中各表」之下簽約,即能實現一種「輕統一」。六、「統一」與「消滅中華民國」不是同一個概念,因為可以有「共同締造論」、「互統一」,也可以有「不消滅中華民國的統一」或「大屋頂中國」。七、論及一國兩制,既然兩岸不可能放棄「兩制」,即應思考提升「一國」的意涵。也就是從「一國兩制」提升至「大屋頂中國兩制」。八、大屋頂中國,就是從「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轉換成「中華民國是一部分的中國」。九、大屋頂中國,也是「一個中國」,也是「一中原則」,也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十、「任何形式」的台獨,皆是「借殼台獨」。如果不讓兩岸都先回到真真實實的中華民國與中華民國憲法來,則等台獨一步一步掏空了中華民國,而它就是偏偏不肯正名制憲,偏偏不給你動武的藉口,那麼兩岸關係就如汪道涵所說,真的將是夜長夢多了。 兩岸關係發展的路徑圖應當是:從「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或「一中各表」,朝向「共同締造論」或「大屋頂中國兩制」移動。 「大屋頂中國兩制」是相對於「一國兩制」。香港實施「一國兩制」,馬照跑,舞照跳。但中華民國和香港不一樣,因為還有「總統要不要照選」的問題,所以必須朝「大屋頂中國兩制」的方向思考。汪道涵說:「解決香港問題用聯邦,解決兩岸問題用邦聯。」現在,我們何妨三復斯言。 【吳遠鵬註:2019年的香港「反送中」事件,明確否定了香港的「一國兩制」,也再度證明中共的欺騙本質。中華民國享有自由民主的優勢,有責任煥發大義血忱,標舉「自由中國」,為中華民族統一在「一國良制」下而堅持奮鬥。 至於『汪道涵說:「解決香港問題用聯邦,解決兩岸問題用邦聯。」』,余也曾嚮往「邦聯」多年,2005年0318日在台北發表「歷史刺扁」檄文時,也以籌組「中國邦聯」為號召。四個月後,AIT前理事主席卜睿哲發表「解開台海之結」一書,倡言『一向認為台海問題的解決,只有依邦聯、獨立國協或歐盟這種主權體結合的方式處理,這樣中國可以稱國家「統一」,但台灣可以保有主權』。 2005年後,余反覆思索,在通往「邦聯」的路上如何再搭一座橋?乃於2015年元旦,想出「邦聯之後可聯邦」的模式,這是一種創新的倡議,但願能為汪道涵「解決兩岸問題用邦聯」的主張搭一座橋。 「之後可聯邦」,使大陸有上台階、可期待,容易接受剛開始時的「邦聯」,台灣方面對「邦聯」啟動兩岸新關係,當然好說;至於何時「可聯邦」則不定期程,並且兩岸都保有自此模式退出的權利,實則不可逆,且若此模式運作順利,兩岸因深度交流,增進互信,中共逐漸轉型,終則「可聯邦」之境也就水到渠成。 上述倡議,余並融入「中華民族可敬復興兩岸共創之謨」的藍圖中,如刊頭附圖。】 以色列的一位國安局首長,在談到解決以色列與巴勒斯坦衝突的前提時曾說: 「我們要認知,他們不吃玻璃;他們要認知,我們不喝汽油。」 兩岸關係,台灣要認知北京不吃玻璃(不能接受台獨);北京要認知台灣不喝汽油(不能接受把中華民國一筆勾銷)。
台灣不能要北京吃玻璃,北京不能要台灣喝汽油。 所以,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曹操曾對楊修說:「乃覺三十里。」今天,我們願不願對汪先生說「乃覺二十年」?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