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8/07 21:44:14瀏覽176|回應0|推薦2 | |
核心提示:奥运会充分地体现了中国“体育大国”的姿态,金牌一个接着一个拿,傲视群雄。然而,一
个争论已久的话题是,中国国民的体质不是金牌级别的,甚至有人说是“新东亚病夫”。不说拿中国人 的身体素质和欧美人相比,就是和我们的邻居日韩比,也比不上。这并非危言耸听。而尽管这是个老话 题了,却仍然值得我们去探究原因。 奥运金牌越来越多 国民体质却不升反降 中国青年身高不如日韩青年,力气也没日本青年大 [/url] 中国国家体育总局《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和日本文部科学省的《平成22年度体力运动能力调 查》都是两国官方层面在2010年对国民身体素质的调查。两者非常具有可比性。不过在测试身体素质方 面,除了握力而外,两国用的是不同的指标,因此,在此仅比较两国20—34年龄段的国民身高和握力。 结果是,在这个年龄段日本青年一般而言都比中国青年高一些(除了女子20-24岁组),而在握力方面,中 国青年比日本青年差了一大截。 而根据韩国文化观光部发表的《2007国民体力现状调查》,韩国男女身高最高值在20岁左右,这一 年龄段的男生平均身高为175.1厘米,女生平均身高也达到161.9厘米。将中国2010年19岁青年的身高与 之相比,也有明显差距,男生差了足足三公分。实际差距可能更大。因为中国的数据是2010年的,而这 几年中国身高有进步,韩国的身高也应该在进步。 中国儿童身高尽管比日本儿童高,但身体素质差多了 同样根据中日两国官方机构的相同主题和年份的报告,尽管和2005年不同,中国儿童、少年终于比 日本高了,但是身体素质却差了很多。分别从50米跑步、立定跳远和握力三方面来比较两国7-19岁各年 龄段的儿童、少年的体能情况,除了个别年龄段中国能有细微超过而外,整体上都很落后。而在之前中 国学生的身体素质一直下降,2010年刚好还是体质有所回升的时候。上图比较的是男性,女性的情况也 差不多。 而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联合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和韩国青少年研究所,于2010年10月联合开展了 三国高中生的身心健康调查。结果也发现,中国高中生最高,但是,体质却最弱。体质从未因病或伤请 假的比例从高到低分别为韩国(71.6%)、日本(53.1%)和中国(45.4%),这表明中国高中生的身体素质可能 比日韩高中生差。自认为身体健康状况“很不好”和“不太好”的比例,中国高中生为最高(25.9%),其 次为韩国(19.6%),最后才是日本(19.3%)。 中国患慢性病人数世界“领先”,经常锻炼的人却很少 现在,中国高血压的患者超过了两亿,中国有13多亿人,每年增加一千万人,速度快追上GDP增速; 糖尿病患者9240万,10多个人里面就有一个,其中1亿4千万人的血糖还在增高;心脑血管疾病超过两亿人 ,占我国每年总死亡人数三分之一。在每年中国死亡人数当中,慢性病的比例占到了85%,大大超过了世 界平均水平。 使人罹患慢性疾病的原因有很多种,例如大气污染、吸烟等等。而世界卫生组织也指出,缺乏运动 是造成多种慢性病的四大主要原因之一,能够直接导致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以及肥胖等健康问题 。换言之,适当的锻炼能够有效减少罹患这些慢性疾病的风险。 可中国经常参加锻炼的人却很少。《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的数据显示 ,2007年全国16周岁及以上城乡居民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每周参加3次及以上,每次锻炼持续时间 30分钟及以上,每次锻炼的运动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的人数,占全国16周岁及以上总人口的8.3%,远低 于1996年的15.46%和2001的18.3%。而20-29岁和30-39岁人群是“经常锻炼”人数最少的两组,比例仅为 6.2%和6.1%。 中国人体质差为何却很少运动 没场馆 本来公共体育场馆就少:根据2005年发布的《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还没有第六次),我国目 前拥有各类体育场地85万个,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6.58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03平方米。有数据 称,在日本,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是19平方米。浙江体育局前任局长陈培德说,中国的人均体育场占有率 在世界排名百名之外。据《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行为调查》初步调查显示,因城市化的发展,我国60%以 上学生的居住环境不具备进行体育运动的条件。 多数还不对外开放:还是根据05年的普查,教育系统有55.8万个体育场,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 65.6%。出于校园安全等因素考量,许多学校都不愿意开放体育场所。 而社会上许多公共体育场所其实被承包给了私人,承包者往往把体育场改作其它商业用途,又或者 出于成本考虑,大肆缩减对公众开放的时间。 很多开放的收费还挺贵:以乒乓球为例,在上世纪70年代,大家都去公共体育馆免费打球,工厂、 机关、学校里的球台也很多,还经常组织比赛。而现在,去乒乓球馆打球很贵,一小时就动辄几十上百 。而如果想要踢一场足球,租块场地动辄几百上千。 本来经费就少,购置的全民健身器材还不那么靠谱:2005年中国为竞技体育项目投入的经费大约为 4.8亿元人民币,在群众体育上的投入为2.7亿元人民币。而体彩公益金本也应该多用于全民健身。但是 ,体彩公益金的去向也并不清楚,有的地方直接就把“奥运工程”和“全民健身工程”合在一起。事实 上,竞技体育中三分之一的资金来源就是体彩公益金。而全民健身也盲目地追求形式上的“全民”,社 区里蓝色或者黄色的所谓公共健身设施比比皆是。德国《世界报》的记者直接把这比作露天健身房和游 乐场的混合体。其实,这些设施对老人可能有用,对年轻人而言,实在也没什么运动量,更不提兴趣。 并且这些设施往往有人装,没人管。 没时间 大人在忙:如今城市在膨胀,单位却在缩小,住得越来越远,起得越来越早,再加上愈演愈烈的堵 车,上下班单程跑两三个小时并非罕见的事,再加上接送孩子,做饭、洗碗、忙家务、给孩子检查功课 ,一番折腾后早已深更半夜,精疲力尽,哪里有时间锻炼身体?不仅如此,由于就业压力大,不少都市人 不但法定工作时间内忙得团团转,法定工作时间外还不免加班加点,劳碌如此,又如何忙里偷闲,去锻 炼自己的身体? 小朋友也在忙:据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对中、日、美三国的初中和高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进行问卷调 查显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初中生,中国为8%,日本为65.4%,美国为62.8%;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高中 生,中国为10.5%,日本为34.5%,美国为53.3%。青少年要么要学习、做功课,要么要去各种的兴趣班, 总之,体育锻炼被排得很后面。所以“小胖子”越来越多。 没兴趣 体育的兴趣需要从小培养。可是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学校的体育教育枯燥乏味,与应试无异。 诚然,体育课需要体质和体能的基础训练,但过于粗放的课程设置、枯燥无趣的教授方式以及过度防御 的“高危项目禁令”,正在逐渐毁掉孩子们最单纯的运动兴趣。曾有学者研究过美国体育教育模式,发 现美国的体育课内容设置非常细化,仅中学教学计划就有10大类,包含冒险运动、体能运动、水上运动 、团队运动等60多项,跑步、游泳、网球等具有终身体育价值的项目占47.6%。而中国的体育课则索然无 味得多,跑圈、立定跳远、打篮球……有的学校因为怕不安全,甚至把木马之类的都收了起来。 所以,许多人看世界杯,看奥运会,看得非常起劲,却怎么也不肯自己动动。 为何竞技体育受宠、群众体育被冷落 竞技体育学苏联,群众体育学的也是苏联 中国的竞技体育制度是从前苏联而来,而群众体育其实也是“师出同门”。 前苏联的专家认为,学校体育教育目的是“培养健康的、身体全面发展的、对社会主义劳动和保卫 祖国有所准备的、自觉的共产主义建设者”。所以体育也是一种阶级斗争的工具。前苏联学校体育机械 地追求生物训练和单纯运动技能的传授,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讲究整齐划一,压抑了学生个性的舒展 。所以体育变成了不好玩的事情。 而在解放初期,群众体育就是效仿苏联的“劳卫制”(即“劳动卫国体育制度”),要测验长跑、短 跑、投掷手榴弹等十几项才能拿到荣誉证书。后来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也延续了“劳卫制”。这其 实无视国民的健康状况,完全是“体育大跃进”。 中国群众体育在以前不仅单调,还讲究整齐划一。所以,广播体操、工间操流行了很多年。1951年 11月24日,体总筹委会、教育部、全国总工会等9个单位联合下发的《关于推行广播体操运动的联合通知 》出台后,全国各地,无论农村、城市,还是学校、机关,立即掀起了工间、课间、田间做广播体操的 热潮。但凡学校或者单位开个运动会,开幕式上多半都有团体操表演,这样的情形一直延续到21世纪。 前不久,几个城市又开始恢复全民广播体操,美其名曰,“全民健身”。可见,在许多主管者的眼里, 一说到群众体育、全民健身就想到统一、规模。如此,算不算“另类的举国体制”呢? 体育也是个垄断行业,对既得利益者,大力发展竞技体育比搞全民健身“划算”得多 中国体育其实也和其它高度行政垄断的行业一样,有了权力就有寻租的空间。而大力发展“金牌第 一”的竞技体育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可比群众体育要有效益多了。只要竞技体育不倒,只要各省市之间 为了一块金牌争得你死我活,手中握有权力的人就有了生杀予夺的大权,也能把权力化为各种利益。在 这样的情形下,谁会去踏踏实实地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管群众体育呢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