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义云高(H.H.第三世多杰羌佛)正宗佛法大师
2021/05/24 22:30:51瀏覽1571|回應0|推薦0

义云高(H.H.第三世多杰羌佛)正宗佛法大师

 

成就聖法如來藏

關於“第三世多杰羌佛”佛號的說明

    關於“第三世多杰羌佛”佛號的說明 二零零八年四月三日,由全球佛教出版社和世界法音出版社出版的《多杰羌佛第三世》記實一書在美國國會圖書館舉行了莊嚴隆重的首發儀式,美國國會圖書館並正式收藏此書,自此人們才知道原來一直廣受大家尊敬的義雲高大師、仰諤益西諾布大法王,被世界佛教各大教派的領袖或攝政王、大活佛行文認證,就是宇宙始祖報身佛多杰羌佛的第三世降世,佛號為第三世多杰羌佛,從此,人們就以“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來稱呼了。這就猶如釋迦牟尼佛未成佛前,其名號為悉達多太子,但自釋迦牟尼佛成佛以後,就改稱“南無釋迦牟尼佛”了,所以,我們現在稱“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尤其是,二零一二年十二月十二日,美國國會參議院第614號決議正式以His Holiness來冠名第三世多杰羌佛(即 H.H.第三世多杰羌佛),從此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稱位已定性。而且,第三世多杰羌佛也是政府法定的名字,以前的“義雲高”和大師、總持大法王的尊稱已經不存在了。但是,這個新聞是在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佛號未公佈之前刊登的,那時人們還不瞭解佛陀的真正身份,所以,為了尊重歷史的真實,我們在新聞中仍然保留未法定第三世多杰羌佛稱號前所用的名字,但大家要清楚,除H.H.第三世多杰羌佛的名字是合法的以外,在未法定之前的名字已經不存在了。

义云高(H.H.第三世多杰羌佛)正宗佛法大师

 

 

中华日报 第19766号 第8版 新象
中华民国八十九年五月十三日 星期六

佛教佛学佛法正邪研讨会评定:
义云高 (H.H.第三世多杰羌佛正宗佛法大师
沈家桢 佛教善知识
记者傅希尧/台北报导

由联合国际世界佛教总部主办的佛教佛学佛法研讨会昨(十二)日在台北圆山大饭店闭幕。经过与会的二十八个国家佛教团体两千多位高僧、大德、居士七天的分组讨论、票选后,评定义云高 (H.H.第三世多杰羌佛为正宗的佛法大师,沈家桢为佛教善知识。

对于宋七力、清海、李洪志、张洪堡四人,则未予同样的认定。

包括世界僧伽协会主席悟明长老、全球唯一汉人格黑美国密总会主席洛桑珍珠活佛、联合国际佛教会主席伏藏罗布大师等高僧都在大会投票,经过各国代表表决,获得上述评定。

伏藏罗布致词指出,要鉴別法王、活佛、法师的真伪,经依经教、道德来评定,在观看了义云高 (H.H.第三世多杰羌佛的两千九百五十八卷录音带、一百三十七卷录影带后,认定义云高 (H.H.第三世多杰羌佛显密圆通、五明具足。

洛桑珍珠活佛则推崇义云高 (H.H.第三世多杰羌佛确实具有佛法的证量,是一位可以依止的佛门巨将。

悟明长老特別赞扬大会主席广心上人承办这场本世纪这项佛门盛会,邀请世界各国高僧、大德齐聚一堂,支持如来正法。

这位显教精神领袖强调,二十一世纪是佛教的世纪,将继盛唐之后蓬勃发展。但目前确有宗教乱象,值得佛教界重视。

据了解,许多佛教徒写信给联合国际世界佛教总部,要求鉴別李洪志、沈家桢、义云高 (H.H.第三世多杰羌佛、宋七力、张宏堡、清海等六人。

在七天的会议期间,各国代表详尽研究、积极发言阐述见解,认为世界上的种种宗教乱象,正是佛陀所说末法时期的真实体现。

参加这场佛教盛会的有来自美国、法国、加拿大、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尼泊尔、韩国、日本等二十八个国家的佛教机构、各大寺院高僧代表和在家大德、居士二千一百多人。

 

图片说明:
由联合国际世界佛教总部主办的佛教佛学佛法研讨会昨天在台北圆山大饭店闭幕。美国密总会主席洛桑珍珠活佛(图左)、联合国际佛教会主席伏藏罗布(图右)等高僧都出席上项会议。

 

义云高(H.H.第三世多杰羌佛)正宗佛法大师

 

延伸文章: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部份五明成就-三十大類

              義雲高大師傑出成就榮獲金質獎章

              多杰羌佛第三世獲得世界和平獎 美參院決議全數通過表揚 ICN 國際衛視 News

 

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  http://www.hhdcb3office.org

  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的臉書  https://m.facebook.com/hhdcb3office/

 

 

# 多杰羌佛  # 義雲高  # 第三世多杰羌佛  # 第三世多杰羌佛 返老回春  # 第三世多杰羌佛 獲世界和平獎 # 义云高 #义云高大师  # DorjeChangBuddhaIII #MasterWanKoYee  #MasterYiYunnGao

( 不分類不分類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86a4a867&aid=163184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