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華藏寺Hua Zang Si 佛像莊嚴
2018/08/21 20:53:19瀏覽1569|回應0|推薦0

華藏寺Hua Zang Si 佛像莊嚴

 本寺依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及南無釋迦牟尼佛教法修持而實行教授,嚴依經、律、論三藏,及密典正宗佛法修持,敬持釋迦佛陀當年教規法旨,依其佛之八萬四千法門教化眾生之宗義,故本寺不同於其他獨派起教專一宗風之演化,而本寺則嚴奉佛旨教法,容納各宗各派,沒有門戶之見,主傳法義有淨土念佛法門、禪宗參禪打坐、頓悟、鑒開二門、華嚴法界觀修、唯識法相、密乘四部瑜伽、大乘金剛心要、小乘數息止觀,列列之法依眾生各自之緣起故,分別由高僧大德教授。施以眾生大慈大悲仁愛加持,去惡揚善、祝福國泰民安、世界和平、眾生永康。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 ]

法空歸源本無心心無本源歸空法

性寂真來如陀佛佛陀如來真寂性

這一幅楹聯說明了佛教中的真諦,了生脫死明心見性之真如法性。

  上聯『法空歸源本無心心無本源歸空法』,大概的解釋是,了生脫死的法,即是無相之心,故歸源無心方能可證,而所證者證亦無一所得,無得則無有源,由是即知心無本源,此際則四大皆空,萬相歸於空法。

  下聯是『性寂真來如陀佛佛陀如來真寂性』,大概是說性空寂滅才是真諦中的彌陀佛如來,而只有如來佛陀才明證了真正的寂滅,才是圓滿的寂滅真性,法身佛是也。

  這一幅對聯不僅微妙無比,直指佛法真諦,而且文句對仗工整之外,並起從上唸誦至下文和從下唸誦至上文,文理相同,字句不差,乃至邊款亦復如是,上聯下誦,文字相同,珠璣穩切。

彌陀大殿

彌陀大殿 ]

出報身相蓮開九品演淨土

現威猛狀法展一乘藏密義

上聯『出報身相蓮開九品演淨土』,解釋上聯大概意思是偉大的阿彌陀佛,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種隨行莊嚴等,展顯報身莊嚴之相,開膚西方極樂世界,發四十八願,法力演化,九品蓮台,接引眾生,建立淨土法門。

  下聯『現威猛狀法展一乘藏密義』,大概意思是偉大的阿彌陀佛,以最高證量化忿怒明王大威德金剛,展現最大威聖之力,佛陀證量,融萬法於一乘頂首,於娑婆世界傳承大成就之密法,所以南無阿彌陀佛才成了密宗部主。

彌勒菩薩聖台

 [ 彌勒菩薩聖台 ]

大肚能容天下事何來不容之容

忍辱可納法界境豈是有納中納

上聯『大肚能容天下事何來不容之容』是說我們修行人應該如佛菩薩一樣,心胸博大,量境寬廣,無論什麼對自己不利不好的事,無中生有之端,或遇上誹謗、辱罵、迫害等,一切都應該毫不執著,寬容待之,無有瞋恨,徹底斷掉我執,無論任何好事壞事,在我們心中都能容下,泰然處之。

   下聯『忍辱可納法界境豈是有納中納』,這是說學佛修行人首當忍辱,具備無生法忍,法界的一切皆能由凡轉聖,法界中的諸有皆被納收成為己用,此時達到心轉外境,不被外境所牽,但此際納收之法界境,不是著相納收,而是無為不執之無相所納,故生死由此而了。

佛教護法關聖帝君

玉泉山中立廟堂帝君皈佛門

關聖亭前搖籤運靈感識果因

華藏寺已於二零零五年七月三十日舉行關聖帝君安座儀式,人們嘆為奇蹟,因關聖帝君常被認為是道家的神,其實並非如此。正如本寺護法亭兩邊的楹聯,為多杰羌佛第三世雲高益西諾布頂聖如來所開示的法義,上聯說的「玉泉山中立廟堂帝君皈佛門」,由於關聖帝君是在玉泉山智者大師前皈依佛門,展現威神之力,一夜之間平地修起神力廟一座,並發心做佛門護法,所以在許多修行者倡言下,眾推關聖帝君為華藏寺護法聖神。

又如下聯所言「關聖亭前搖籤運靈感識果因」,此關聖帝君像未曾進入華藏寺前,已大顯威神靈感,讓已要上飛機的一份錯誤內容的信,即關於關聖帝君安座儀式的文疏,未上飛機而突然返回本寺,神威靈感令四座大驚,新聞媒體亦已報導此一消息。由此可見,帝君顯靈,聖籤感應,將具何等靈驗!

或有人以為搖籤不異外教行舉,但例如近代禪宗第一高僧虛雲老和尚,是明代憨山大師再來,在其駐錫的中國雲南雞足山祝聖寺,亦設有靈籤供信眾求問庇佑;再如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九華山,山中寺院也多有設靈籤者;還有許多著名之佛教大寺院也有設之,以應信眾搖籤感應的心願,作為棄惡揚善的教化,獲得家庭吉祥、人生幸福的助緣,增進國泰民安的護衛。

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http://www.hhdcb3office.org
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的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hhdcb3office/

華藏寺網站:http://www.huazangsi.org/

多杰羌佛第三世多杰羌佛藝術    # 第三世多杰羌佛公告   # 第三世多杰羌佛      # 第三世多杰羌佛墨荷     # 第三世多杰羌佛獲世界和平獎    # 第三世多杰羌佛法音   # 多杰羌佛

( 不分類不分類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86a4a867&aid=114347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