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說“僅靠一句佛號不能往升極樂”,沒想到捅馬蜂窩了!
2023/08/06 21:43:15瀏覽338|回應0|推薦0

我說“僅靠一句佛號不能往升極樂”,沒想到捅馬蜂窩了!

不久前的一天上午10點左右,接到我才認識幾天的一個學佛的朋友的來電,說他一個朋友的媽媽剛剛過世,他聯繫了幾位威海學佛修行人前去榮成為亡者助念。希望我能開車把她們接過去,我立馬答應了,他千恩萬謝,我說這是我們修行人的本分。

我相繼接到了四個人一起去榮成,因為接近一個小時的路程,所以就有相互交流的機會。

她們人人都口不離佛號,其中有一人還帶著念佛機,一路放著佛號並跟著唱誦,就算聊天每句話開頭和結尾也不忘誦一句佛號,顯得非常精進。

有位看似帶頭人的大姐問我:“您能開車送我們就是有緣人,一定也是學佛之人吧?”並問我學什麼宗。我明確回答:“我是佛陀師父的弟子,學習的是真正的佛法宗。現在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住世,帶來了只要依止修學就會解脫成就的無上頂聖佛法,我通過學習明白了一些道理,往升極樂世界決不只是誦一句佛號那麼簡單。”

沒想到她們非常反對,她們異口同聲地說:“現在是未法時期,眾生業障深重,只有淨土念佛法門才能借佛力往升極樂,其他宗都是靠自力。”還說,人人念佛人人可以往升淨土,靠修行很難做到。他們愚癡地認為,佛法的戒律根本就守不住,今天犯懺悔了改天又犯,因此只有念佛最穩當。

我隨口說了一句:“如果學佛不明法理,不從修行入手來轉換因果,我保證念破喉嚨也去不了極樂。”

沒想到我這句話好似捅了馬蜂窩,她們輪番上陣群起而攻之,根本就沒我插話的份兒。有位大姐說:“這個你說了不算,是阿彌陀佛說了算……"她們反駁道。她們還說我進錯了門,今生成就無望了。

大家七嘴八舌,直到來到亡者家裡才消停了下來,並分頭準備助念事宜。

我看到旁邊桌上有她們準備的幾頁稿子,我順手翻開,上面長篇大論,其中我記憶最深的一句:阿彌陀佛告誡眾生,往升極樂世界沒有任何條件,只要念阿彌陀佛名號,阿彌陀佛就會接您去極樂淨土。

看著這群念佛人,我心裡非常難過。她們由於沒有學到真正的佛法而誤入歧途,錯誤的理解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並荒誕地認為往升極樂世界沒有任何條件。

阿彌陀佛是說“凡是臨命終時念我之名號十聲一心不亂,我將接你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發了大願的。但是我們要弄清楚,我們作為一個凡夫,業力深重,臨命終時痛苦難熬,四大分解,八苦交加,此時此刻,能一心不亂嗎?阿彌陀佛發的願是你臨命終時一心不亂念佛十聲才接你去極樂世界,佛陀沒有騙眾生,是我們自己根本做不到一心不亂。別說十聲,就是一聲也做不到一心不亂啊!

極樂世界是淨土,是純淨的淨業世界,沒有一點點的黑業和不淨業的行為,如果我們不是純淨的淨業,能去得了嗎?!所以釋迦佛陀才要我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所以,我們只有嚴持戒律,廣修六度,發四無量心行,行菩提道等諸善事,阿彌陀佛才能來接我們,才能往升極樂世界。

如果只念句佛號就可以去往極樂世界,釋迦佛陀為什麼要講八萬四千法門,還要廣修六度萬行,發菩提心,發四無量之行願。還制定那麼多的戒律,讓眾生如此辛苦?這豈不是太不慈悲了嗎?

因此要想去極樂世界,每一個學佛修行之人,身口意必須符合佛陀的教誡,行修好了,結合相應的法才能成就解脫,這是沒有二路可走的。如果不修行,就是把喉嚨喊破也不可能成就解脫的,不是佛菩薩不慈悲加持,而是自己三業不相應,根本接收不到佛菩薩的加持。所以並不是只念阿彌陀佛名號就可以往升極樂世界的。

我慶倖自己真正入了正門,學習的是如來正法,依法而修,依靠的是真正的佛菩薩之加持。

特別是近段時間集中共修了《極聖解脫大手印》,更加深了自己在此末法時期,能夠做佛陀師父的弟子,學到正確無偏的佛法是何等之幸慶,何等的福報!

我會更加珍惜自己的福報,勇猛精進的修持自己,早證菩提。我也真心希望更多的人,都能學到如此殊勝的法,往升佛國淨土。

撰文:慈玲

編輯:藍馨、去一塵

轉載自:佛教大願菩提金剛正法中心

https://www.tpcdct.org/article/7613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知見與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

學佛相關網站:

http://www.macangmonastery.org 

https://macang.info/

心靈網站:

綺帆的心靈補給站https://1012.video.blog/

帆的心靈客棧-痞客邦http://cindyab1012.pixnet.net/blog

帆的心靈步道-udn部落格http://blog.udn.com/5b42b45d/article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5b42b45d&aid=179724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