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什麼是平常心?你理解的對嗎?
2022/04/10 23:14:52瀏覽406|回應0|推薦0

什麼是平常心?你理解的對嗎?

“平常心”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很多人把它說成是一種處世哲學,對生活中出現的任何意料之外的結果給予客觀、冷靜的對待,也有人認為是“無為、不爭、知足、不貪”等思想與品質,甚至有人誤解為對成敗消極對待,隨波逐流。

筆者認為,平常心應該是一種良好的心態,對待生活既積極主動,又順其自然;既不苛求完美,又從從容容,淡然處之。一方面能享受生活帶來的歡樂,另一方面也敢於承擔突如其來的挫折。

人生本就是一條寬闊的大河,既有一馬平川之柔和,也有一瀉千里之瑰麗,還有碧波漪瀾之旋渦。所以,“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成了人們追求的淡泊之心境。

而佛門有言:“平常心是道。”

正如宋朝臨濟宗慧開禪師寫的偈子那樣: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一年四季各有不同的天氣與景色,若無閒事掛心頭,不去分別執著,辨別我好你壞,自然一概笑而納之,領悟“平常心是道”的真諦。

高深的禪理,也許一時難以參悟,就不妨先把平常心看作是人生的一種境界吧。

筆者曾看過這樣一段視頻:公路上,行人和車子都停下來,靜靜地等待遷徙的澳洲紅蟹穿越馬路。在這個畫面中,沒有人類慣常的粗暴,而是耐心、靜待這些弱小的生命從眼前經過。這一刻,人與自然的和諧令人感動。這種尊重生命,平等對待一切有情的思想和行為就是一種非常友愛的平常心。這種平常心是所有善良的人們應該具備的。

另有一種平常心,是一些豁達的賢人。春秋時期,孔門七十二賢之首——顏回有著“一簞食,一瓢飲,處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思想境界。這種恬淡自如,安貧樂道的思想是一種淡泊名利的平常心。

還有一種平常心,常人難以做到。東晉僧肇大師,因遭人陷害,在臨刑前哈哈大笑,並說偈言:“四大原無主,五陰本來空,將頭就白刃,猶如斬春風。”這種坦然無懼,不憎不恨,視生死如兒戲並超然已是平常心的極致了。這種平常心不是一般人具備的,真正的大德聖者才會擁有。因為他們已然了生脫死,猶如脫一件衣服一樣,輕鬆解決生死大事。

平常心由淺至深,由表及裡,不僅體現了一個人的生活態度、德品修養,更體現了一個人對事物本質的認知程度,對人生、宇宙的瞭解層次。

對於生活在紅塵中的大部分人而言,往往對生存的技能充滿嚮往,而對事物的本質缺乏足夠的認識。人的本性是自私的,為人處事難免流於世俗。在日常生活中,充斥著愛恨、得失、成敗、欺騙、殘害、欲求與誘惑。

那麼,如何在瑣碎不斷、起伏不定的人生長河裡,始終都保持一顆平常心?

最好的莫過於學習佛法。因為佛法向我們揭示了眾生、宇宙與萬事萬物的真諦。

《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只有當我們真正明白了人生的虛假空幻,我們才會淡泊名利、不予計較;才會放下執取,知足少欲,不貪求,不強求,不隨外境所遷;才會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人生如夢”不是不思進取,更不意味著醉生夢死,如此頹然自棄反而與平常心相違背。

平常心是以平常的心態,勤於事、正於事,明於事,不囿於事,不惑於事,是因上努力,果上隨緣的一種處世態度,是“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的一種詮釋,更是修行人依佛法的指引,從且修且行中獲得的覺悟。

  撰稿:籬菊半開

  編輯:悅色

轉載自:

https://www.tpcdct.org/article/6590?fbclid=IwAR10wkyd8zU24QNpQMYnprJz24HliuwhXATfnCD6iww1UEbcTqVLgWLWEQE#detail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知見與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

學佛相關網站:

http://www.macangmonastery.org 

https://macang.info/

心靈網站:

綺帆的心靈補給站https://1012.video.blog/

帆的心靈客棧-痞客邦http://cindyab1012.pixnet.net/blog

帆的心靈步道-udn部落格http://blog.udn.com/5b42b45d/article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5b42b45d&aid=17319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