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11/23 20:10:42瀏覽447|回應0|推薦0 | |
「消費券」是本周最熱門話題,各行各業為搶到這筆近千億元商機,無不出奇招,此刻,地方政府能做些什麼?其實很簡單。 景氣還要壞多久,苦日子何時結束?沒人知道,行政院之所以捨棄退稅,要發消費券,很明顯要藉由強迫消費來刺激景氣循環。 彰化縣政府先前公布多項福利措施,例如敬老金加碼到1000元、對新生兒家庭補助1萬元,一樣都是政府掏錢,但錢進了縣民口袋後,能有多少再回到消費市場?是未知數;國中小學生午餐免費,可讓家長開支減少,對刺激景氣循環卻也幫助不大。 如果全是政府掏錢、民眾收進口袋,容易有「政策買票」負面印象;距離消費券發放還有一段時日,縣政府及各鄉鎮市公所,這段時間不妨盡快規劃可以「利誘」消費者掏錢的活動。 各地經常舉辦農特產品促銷,官方通常只推薦接受輔導的高級品,如何能讓更多農友受益,值得多思考;再者,年關將近,由地方政府號召百業,讓「年貨大街」提早開張,且保證比市價便宜,部分價差由官方吸收,百姓買到便宜貨,業者因薄利多銷,都能獲利。 也希望類似促銷活動的承辦人,不可有「消化預算」的心態,要真正能刺激消費、讓百姓A好康。大家日子好過,對政府怨言自然會少一點。(記者唐復年) |
|
( 在地生活|中彰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