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基泰議題看都更的關鍵兩要素,公平和透明 ,並需要更多的人權尊重和平等對話
2023/10/19 15:55:08瀏覽3|回應0|推薦0

最近因為基泰新聞引起我的好奇,都更的實際流程與辦理究竟是如何進行的,公辦都更、自辦都更又有何不同?

關於自辦都更這篇寫得滿清楚可以參考

延伸閱讀:自辦都更大小事:流程、優勢、條件、如何成立都市更新會

盡管都更有助於城市的發展和現代化,但它確實也引發了一些重要的問題,包括公平性和透明度。

關鍵要素一:公平性
首先,都更應該是一個公平、公正的過程,不能忽視居民的人權,應該確保在都更計劃中,無論是租房者還是業主,都能受益,尤其是社區中的弱勢群體,確保群眾的權益得到保護,且提供適當的賠償。

關鍵要素二:透明度
其次,透明度是關鍵,所有參與者都需要得到最完整、詳細的資訊,以便大多數的人都了解都更計劃的影響。例如計劃的實施細節,以及與社區居民進行開放且有意義的對話。透明度有助於建立信任,並確保政府和開發商的行動受到監督。

在搜尋了解都更的過程,也發覺其實一般民眾要自辦都更真的不容易,尤其過程涵蓋許多專業知識,看到臉友PO出的陳情函
自辦都更的召集人,程序上未能提供足夠的資訊、協助,並有忽略其他居民的參與權利的狀況,如上述居民的人權、整體規劃的公平、公正、透明度未被重視,就會流於權力只掌握在某些人的手上,居民沒有自己做點功課,真的無法保護自身的權益ㄟ…

#廖福特 #人權博士 #民進黨 #都更 #中央研究院 #基泰 #人權 #臺北市 #蔣萬安 #都市更新 #政府 #合建 #合作興建意向書 #地主
原文: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6ia52cFwtqktabYUpE2m8QCdqj1bQkjfRd9HYbm6okZDmQQxHySvtHqKC6jee6k3l&id=100001053941127

第一封陳情書:

第二封陳情書:

我相信都更是一件能讓社會/社區更好的事,但關鍵問題需要被正視並解決,和社區居民進行更深入的對話,以確保都更計劃能夠真正反映多數人的需求和期待。

 

在我的家鄉長治潞城市,有農歷臘月初八喝臘八粥的習俗,家不論是煮豆燃萁,還是煤炭煤球爐,或是天然氣液化灶,也或是電磁爐,家家戶戶都會熬一鍋香飄四溢的臘八粥。往年都是在家自給自足,二零一八年一月二十四日,農歷臘月初八,與以往不同,我隨著電視臺來到了北舍村記錄“大鍋粥”的制作過程,這不只是一家人的喜悅,更是年年豐收喜樂的狂歡。 北舍習慣用“五豆、三米”做臘八粥,常見者為白豆、綠豆、黃豆、豇豆、扁豆五種豆子加小米、小麥、玉米。習慣在核桃仁、棗泥、栗子、柿子、瓜子、蓮子、花生、榛子、松子、果脯、梨干、葡萄、白糖、玫瑰等里邊選擇配料。 村民一大早就架好了兩口大鍋,九點剛過,大師傅就點火開水煮豆熬粥,美食因等待而記憶深刻,隨著大師傅手中鏟子的不斷翻滾,粥在鍋中起起伏伏,剛開始漂浮在清水中的食材慢慢地融為一體,好像人生一樣,外界帶給你的種種壓力使你沉浮不定,可也正是因為有壓力,你才可以變得充實,并因此而升華。 經過五個小時的慢火熬制,色彩斑斕,松軟甜糯的七寶五味粥也出鍋了。在香氣的縈繞下,我們與村民捧著一碗碗香味撲鼻的臘八粥,甜在口中,暖在心里。 因為是為全村人而做,所以有在城市里不常見的大鍋,這讓人新奇又浮想聯翩,它加強了水與火對我們視覺的沖擊,一桶桶水因與鍋壁的碰撞而飛濺,一簇簇火因鍋底的拘束而張揚,這相生相克的兩物,因大鍋的出現而共舞。在《舊京風物志》中清廷在雍和宮熬制的臘八粥也用大鍋,不過雍和宮中有六個鍋,第一鍋粥供佛;第二鍋粥作為御用品;第三鍋粥留給清王爺、重臣和京城大喇嘛享用;第四鍋粥送給一般官員;第五鍋粥給雍和宮眾喇嘛;第六鍋粥連同前面幾鍋粥所剩余部分,分送京城百姓、官民共享甜美。這些臘八粥的食料其實都有民俗寓意,桂圓象征富貴團圓,百合象征百事和睦,紅棗、花生比喻早生貴子,蓮子心象征恩愛連心,核桃表示合合美美,桔脯、栗子象征大吉大利等等,人們以此期盼未來生活的美好。 北舍大鍋旁貼著一張告示上記敘了臘八粥的來由:相傳佛祖釋迦牟尼修行深山,靜坐六年,餓得骨瘦如柴,曾欲棄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罷盤腿坐于菩提樹下,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為了紀念,后人將此日稱為“佛成道節”。中國民間本來就有“臘日”祭祖、祭神的習俗。佛教信徒們出自虔誠,將“臘日” 與“佛成道節”融合,遂成“臘八節”,舉行隆重的儀禮活動,蘊含著來年福壽康寧的祝福與期待。臘八粥的由來還有幾種說法,我分別將他們總結為:赤豆打鬼說(大人們為了保護孩子不被顓頊氏的三個幻化為惡魔的兒子所嚇到,就用鬼魔害怕的紅豆煮粥吃)、長城民工說(秦始皇修建長城時,民工都以家人送來的糧食為生,有一年臘月初八,民工們幾乎都沒糧食了,就合伙積了五谷雜糧熬成了一鍋粥,最后卻還是餓死了)、懷念岳飛說(據說當年岳家軍在討伐金虜節節勝利時收到了朝廷的十二道金牌,在回師路上,將士們又饑又餓,沿途的河南百姓紛紛把各家送來的飯菜倒在大鍋里,熬煮成粥分給將士們充饑御寒,這天正好是臘月初八。后來岳飛遇害風波亭,人們為了紀念岳飛)浪子回頭說(一個懶漢因為沒有種地到了年底沒有飯吃,村民們集合了各家的飯送了粥給他,他從此痛改前非,勤奮勞作,人們為了勸誡孩子勤奮)、朱元璋命名說(朱元璋在監牢里受苦時,饑寒交迫,從老鼠洞里挖出了五谷雜糧,熬成了粥,后來為了紀念這個日子)。 除了臘八粥,我們還有很多關于臘八節的美食,比如碧玉翡翠臘八蒜,五顏六色臘八面等。就山西來說,還有名揚天下的上黨驢肉,地區不同,風俗也有所不同,晉北會刨冰水做粥,中午吃黃糕。晉中則講究五更食粥,午吃豆面素湯飯。 關于臘八粥,我還從民俗老師那里聽到了另一種過節方式,臨汾市堯都區圓通寺每年都會在臘月初八這一天施粥。據說是從五臺山“佛粥”開始,許多寺廟傳承了這樣的習俗,在臘月初八這天準備萬斤臘八粥,為周圍民眾提供暖心暖胃的臘八粥。 不論是村里一起熬制臘八粥,還是寺廟施粥,都傳承著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團結互助,仁和愛人。同時也昭顯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平等與友善,文明與和諧。 >>>更多美文:空間美文

百年紅船湖上漂, 卌載改革定目標。 先輩抗敵尋安定, 后人發展謀復興。 百年獨走荊棘路, 生死攸關不躊躇。 炎黃子孫破萬難, 紅色星火代相傳。 >>>更多美文:格律詩

母親叫我去砍柴,我拿著柴刀就出門了。我10歲時是這樣,快30歲了還是這樣。如果80歲時還能聽到她叫我砍柴,我將再次年輕。那時,我遲緩的腿,將再次輕快,踏上早年的山路。我昏花的眼,將再次明亮,尋覓枯枝。我衰老無力的手,將被意志舉起。我意志的刀刃,將再次鋒利。我枯瘦的肩,將再一次扛起。 屋后是我家的自留山。山上長著樅樹,杉樹,香樹,其他的樹。樅樹總是孤獨地生長著,同一個樹蔸絕不會長出兩棵樹。樅樹被砍掉后,樹樁先枯死,接著是樹根。一棵樹只要根死了,便是徹底死了。樅樹沒有再生能力。杉樹卻不一樣,樹干被砍掉,過不了多久,樹樁就會發芽。如果不砍掉部分樹苗,幾棵杉樹將共同生長,但最后優勝劣汰,最多存活兩三棵。再過多少年,就只能剩下一棵了。更多的樹都喜歡扎堆,一大叢蹲在一起。樹一扎堆養料就分散了,再也長不成參天大樹,就像喜歡扎堆的人一樣,沒多少主見,遇事拿不定主意。 人們給每種樹取了一個名字(從不單獨給一棵樹取名字,少數古樹才有名字),但樹并不在意人怎么叫。我們可以輕易喊答應一個人,但不可能將一棵樹喊走,而且罵它它不還嘴,打它它不還手。樹對人無動于衷。要帶走樹,除非用鋤頭、柴刀、鋸子或斧頭。 我背著柴刀爬上一棵樅樹,騎在樹枝上,砍下枯枝。砍完一棵接著再砍另一棵。我并不貪心,砍下三四棵樹的枯枝就夠了。有一捆柴回家,就算完成了母親布置的任務。 我捆好砍下的枯枝,并沒有立即回家,而是爬上山頂,在光禿禿的巖石上躺著。我隨手摘下一片樹葉,銜在嘴里,然后閉上眼睛。山風像一塊涼爽的手帕,擦干了臉上的汗水。 我躺在山頂,像一片多少年前的樹葉,在外面飄蕩已久,疲憊不堪,而今終于回到曾經的枝頭,找回了最初的綠色。自從我學會砍柴后,這是經常歇息的地方。多少個白日夢曾在這里種子一樣隨風飄下,落地生根,長成一棵棵樹。我生命的原色,曾有若干個時日,如同這山上的樹葉,有過青翠的色澤,清新的氣息,清晰的紋路。在我離開的這些年里,它們獨自生長,年復一年地返青,枯枝落葉堆滿最初的夢境,而我多少年不曾重溫。 冬天的陽光格外暖。陽光照在山上,山的樹上,樹的葉片上;樹下的草上,草的葉片上,像一雙雙祖父的手,輕輕撫摸睡夢中的孫子。山里格外靜,仿佛每片樹葉正在打盹兒。躺在地上的,長在枝條上的——全都睡著了。 樹只在春天醒來。 只有春天的雨和風,能讓一棵沉睡的樹徹底醒來。 山頂有兩棵粗皮子青樹,像一對聯體嬰兒,用共同的根吸收養分。樹下堆滿枯葉,自己的和別的樹的。去年的、前年的、上前年的枯葉堆在一起,厚厚的一層。這兩棵樹,若是長在土地肥沃的地方,至少十丈高了。但這是山頂,土壤貧瘠,它們具有老樹的年齡,卻是小樹的體形——仿佛十多年前的樣子。 這兩棵矮樹會不會自卑呢?它們那么矮,老是長不高,大樹會小瞧它們嗎?這些年,它們直起腰挺起胸昂起頭,一直盡力長高,但一直沒能長得更高。不過山頂也沒有比它們更高的樹了。一棵樹要長得高,長得粗壯,必須占據一個好地勢:向陽,水分充足,土壤肥沃。樹長在山頂,不大也招風,雖長不高,但越長越結實。只有木質堅韌的樹才能在山頂存活。在平地上,樹要是長不高,同樣受欺負。它爭不到更多的陽光,吸不飽更充足的雨水,只能一天天看著周圍的樹日益高大,最終枯死,變成柴火,或者腐爛,成為其他樹的養料。 那些長大成熟的樹,根四處伸展,然后長出樹苗,或開花結果,留下種子。種子一旦離開樹,掉到地上,能不能生根發芽要看運氣。母樹管不了種子的生根發芽。母樹一開始就把生存經驗傳給了種子。而對初生的樹苗,母樹不會教育它們如何競爭,更不會照顧一輩子。它們會成為競爭對手。即便不至于你死我活,至少也是互不相讓。樹會不會這樣想,我并不知道,我只是以自己的觀察得出這個結論。樹在爭奪土地、陽光和雨水,但一棵樹絕不會對其他樹用盡心機,它只把聰明用在根上,智慧用在葉上,力氣用在枝干上。它們的爭奪既在陽光下,也在泥土里。 樹從扎根那天起,命運便很難逆轉。即便地勢不好,也不能換地方。除非被人移栽,才能換個地方換種長勢。與樹比,人的選擇余地太多了。也許人從來就沒有樹活得清醒,人的選擇越多反而越迷茫,不同的選擇使人變成不同的樣子。經常變。人在一個地方過得不如意,可以換一個地方。換一個地方不如意,可以再換一個地方。從一個槽跳到另一個槽,從村莊遷移到城市,從小城市到大城市,一生都充滿偶然,又好像沒有盡頭。而那些無從選擇的樹,生長在它唯一的選擇中,始終長成它自己。 每棵樹都為自己而活,也為對方而活,根在地下糾纏,葉在空中碰觸。一年一度的黃葉,飄落在同一棵樹下,被風吹走,腐爛在另一些樹下,更遠的落葉又被風吹來,滋養這邊的樹。 叢林有自己的法則,只要人不過多干涉,樹會自然終老。雖然有些樹會被積雪壓斷,被狂風吹倒,被雷電劈死。樹有它無法逃避的自然災害,但它們有根,有種子,會在下一個春天抽出新枝,發芽生根。 兩棵粗皮子青樹好像睡著了,在做夢。也許是兩個夢,也許每根枝條上都有一個夢,正被這冬日的陽光烘暖,變得越來越輕,正飄向空中,舒展成鵝黃、嫩黃;翠綠、濃綠;或者淺黃,或者深黃。也可能沒睡著,而是正像我一樣想事情。它們自己的、草的、爬上樹的螞蟻的、云的、陽光的、風的、雪的,甚至是人的。它們站得太高,所處的地勢太險要,令它們無法入睡。它們也許和我想到了一起,但很可能永遠想不到一起。我和樹的想法,也許就像一片樹葉的兩面,我永遠只能想到葉子正面的事情,而它們,不光想到了正面,連里面和背面的也想到了。我們之間永遠隔著一層葉子。我們彼此的想法,永遠無法穿過那薄薄的一層葉片相遇、交融。我的想法無法變成樹的汁液,流淌在它的身體里。而我的心里,雖然多了一些對于樹的看法,卻始終沒能變成樹的樣子。 我躺在樹下想樹的事情——葉子的事情,樹根的事情,種子的事情。也許我不該瞎操心,我不可能把自己想成一棵樹,先長出根須,再長出枝條葉子,開花,結果。我沒有可以飄落或返青的葉子,只有不斷流逝的童年、青春、中年和老年。那逝去的時光,沒有明顯的季節更替,只有莫名的憂傷。 在我遐想之際,對山的砍柴聲將我驚醒了,砍斷我做一棵樹的想法,仿佛在提醒我,如果變成一棵樹,也許有一天會遭遇斧頭柴刀,那樣我就完蛋了,無處可逃。 我驚出一身冷汗,連忙扛著柴下了山,回到村里繼續做人。 >>>更多美文:散文隨筆

FFG15cEFE15VE



從基泰議題看都更的關鍵兩要素,公平和透明 ,並需要更多的人權尊重和平等對話
( 創作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4jwq26sd94241&aid=1799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