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12/03 10:02:57瀏覽10|回應0|推薦0 | |
製造業PMI回升但反彈力度有限
近日,中華經濟研究院(CIER)公佈最新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顯示該指數上月回升1.4點至51.4,重返擴張區間。然而,這次反彈更多反映了企業為應對即將上任的美國總統川普可能施加的關稅上調,而提前囤積庫存的風險規避行為,而非市場信心的真正提升。
CIER院長連賢明表示:「這次業務回暖的背後動力主要是風險規避,反彈力度有限,並可能隨著關稅局勢的進一步發展而迅速消退。」
主要數據回顧
報告顯示,新訂單分項指數上升3.6點至55.5,工業生產指數增長4點至54.5,顯示出業務需求的短暫回暖。然而,庫存指數僅微升1.4點至48.6,仍處於收縮區間,而客戶庫存指數則下降1.6點至44.5,顯示出企業對市場的謹慎態度。
未來展望仍存隱憂
與此同時,六個月商業展望指數下降0.4點至47.9,反映出企業對未來經營狀況的擔憂情緒持續升溫。
鋼鐵業的謹慎樂觀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鋼鐵業者因中國推出經濟刺激措施而保持謹慎樂觀,這可能對行業整體帶來一定支撐力。
全球觀點與台灣其他產業
根據S&P Global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該數據亦顯示類似趨勢,達到51.5,歸因於國內外市場需求改善。然而,企業雖見業務需求上升,但依舊專注於提升生產力,而非擴大人力,導致就業人數持續下滑。
非製造業穩健成長
非製造業表現則更為穩健,該指數連續25個月保持在擴張區間,上升0.8點至54.6,主要受惠於國內需求高峰季節的到來。然而,房地產業者因央行於9月實施的全面性信用管控而對未來交易轉趨悲觀,批發業者亦持保守態度。相比之下,金融機構、餐飲和零售業者對未來持樂觀預期,展望正向。
本次製造業PMI的反彈反映出市場的風險應對而非全面復甦,特別是在關稅政策尚未明朗化的背景下,未來走勢仍存在高度不確定性。同時,台灣非製造業的穩定表現或可為整體經濟提供一些支撐,但房地產與批發業的保守態度可能對整體市場情緒帶來挑戰。企業應持續關注全球經濟與政策變動,靈活調整策略以應對未來挑戰。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