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12/31 11:37:14瀏覽150|回應0|推薦0 | |
世紀末的光輝不再來了?---談談粵語音樂 粵語音樂,基本以香港音樂為主。兩廣地區說粵語的人數比得上幾十個香港了,可是文化產業沒有力量,有個原因一個是窮了幾十年,現在的孩子一畢業都被迫從商或離不開上班的地方。你窮了幾十年所留下來的生活觀念,跟香港完全不一樣了。 第二個重要原因,當然是中共宣傳部了。這不多講,大家都明白,把人都困在一個『局』裡,就像籠子裡養雞,牠不會飛。 第三個原因,還是宣傳部。十年前在廣西還有白話電台,後來全部變成普通話的了。廣東許多地方的新生兒從小到大就學普通話(國語),說的北京腔多標準。現在粵東海陸豐地區的孩子,只會家鄉話跟普通話。兩廣許多講客家及閩方言的地區,那裡的孩子都講普通話。他們的父輩都會白話,子一代卻學講普通話了。即便是90年代初出生的人,在「普及普通話」運動之前,都習慣講家鄉方言以及粵語。 這樣,粵語的地位大大不如從前。普及國語沒什麼不好,只是許多措施政策壓縮了方言的生存空間。 第四原因,人才青黃不接。許許多多現實的障礙以及根深蒂固的觀念,磨滅了無數人對音樂的熱情。這不多講,大家都知道。 香港音樂這些年給大家的感覺,似乎輝煌不再來。現在社會的氣氛跟97年以前完全不同了。無論願不願意,大家都跟共產黨混了,哪管它做了什麼。 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極度缺乏那種「帶著光輝」的歌詞。其實是缺人才,我們更見不到形成這種人才的社會:自由風氣瀰漫,年輕人不用過度擔憂家庭及前途,處處卻有衝擊有挑戰,也有空虛,失落和痛苦,許多文人經歷了國家大動盪和人生大起大落的人生經歷,大家看不到未來卻對未來充滿信心。這樣一個社會,極能夠催生富有意義的歌詞,這種歌詞只有富有經歷的文人才能做到。並且,一個人的經歷是極為有限的,他寫得好一次,未必有第二次。大家都說林夕這個專業填詞人「撐起了香港流行音樂的半邊天」,可實際上一個人是遠遠不夠的,林夕的人生經驗也有限,無論他讀了多少本書,有多少不一般的經歷,他也不是每次都能寫出好的歌詞。 我們拿上個世紀末二三十年的歌詞跟現在的比較,那很少有「我愛你有什麼不可以」的濫調。許多人說,上個世紀末的光輝不再來。但是,筆者相信光輝會再來,在這個世紀的某一個時候開始。或許已經不遠。 |
|
( 興趣嗜好|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