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小米 Xiaomi 13 相機厲害嗎?徠卡「人像大師鏡頭」四種焦段拍照分享
2023/04/10 04:50:58瀏覽29|回應0|推薦0

上一篇 (請點我),帶你看了「Xiaomi 13」的外觀功能特色以及前鏡頭人像自拍效果,這一篇則要分享小米與 Leica 徠卡共同合作的全新影像系統,也就是「Xiaomi 13」後鏡頭的表現!一起「徠」看看最受矚目的徠卡專業光學三鏡頭相機吧 ^^

更詳細的購機優惠可詳閱小米官方網站:https://lihi2.cc/wAKEw

「Xiaomi 13」的「徠卡」專業光學三鏡頭相機,是小米與 Leica 徠卡從硬體、軟體到成像共同合作開發,三顆鏡頭規格分別為採用 LEICA VARIO-SUMMICRON 1:1.8-2.2/15-75 ASPH 的 5000 萬像素徠卡光學主鏡頭,提供 23mm 等效焦距、f/1.8 大光圈、2.0μm 4 合 1 超大像素以及 HyperOIS 超級光學防手震!

另外兩顆鏡頭,其中之一是致敬徠卡經典75mm焦段的 1000 萬像素徠卡長焦鏡頭 (1/3.75 吋感光元件、1.0µm 像素尺寸、f/2.0 光圈、75mm 等效焦距、OIS 光學防手震) 以及 120° FOV 拍攝視野的 1200 萬像素徠卡超廣角鏡頭 (1/3.06 吋感光元件、1.12µm 像素尺寸、15mm 等效焦距、f/2.2 光圈),三顆鏡頭構成 0.6~3.2 倍的光學變焦範圍,不管是拍攝風景還是人物都相當討喜!

Xiaomi 13 內建相機軟體除了具備「AI 場景辨識」之外,滑動可切換【專業、文件、錄影、拍照、夜景、更多】六個選項 (選項位置可自己由相機設定中調整位置,或將"更多"中的拍攝模組新增到選單中),畫面上則有【選項、Google Lens、AI、徠卡生動/徠卡經典模式切換、HDR、閃光燈」等快速功能按鈕!

點選拍照介面的選項功能,裡面有「拍攝比例、倒數計時、設定、電影模式、聲控拍照、參考線、移軸、定時連拍」等功能,【更多】裡面則有「50MP 高解析模式、短影片、全景、VLOG、慢動作、縮時攝影、電影鏡頭、長曝光、超級月亮、前後雙景、魔法分身」等等,拍攝功能相當相當多,對於喜愛錄製影片或是喜愛上傳短影音、IG/FB 限動的使用者來說,這些功能根本可以玩到整個開心,而且打造出其他手機沒有的新奇花樣!

【設定】中也可選擇是否開啟「Xiaomi ProFocus 運動追焦」來鎖定對焦並進行追焦,不管是錄影還是拍照通通可以使用!

與 Leica 徠卡合作的 Xiaomi 13,除了具備徠卡相關拍攝功能與效果,人像模式中更有針對人像拍攝設計的「徠卡人像大師鏡頭」,提供「35mm 人文黑白鏡頭、50mm 人像旋焦鏡頭、75mm 經典肖像鏡頭」以及「90mm 人像柔焦鏡頭」四等徠卡鏡頭效果!

以下就來看看利用這四種模式所拍攝的人像照片,從照片底下的浮水印,你可以看到是使用哪一種焦段所拍攝的 ^^

首先看到的,是徠卡相當知名的黑白鏡頭,使用的是「35mm 人文黑白鏡頭」焦段所拍攝,底下來看看多張超有氛圍感的實拍成果!

以下人像拍攝,特別感謝【新竹婚攝小陳-幸福夢想館】攝影師小陳協助跨刀協助拍攝 (以下同一位素人麻豆的照片都是),有婚紗拍攝、喜宴紀錄或親子寫真、個人寫真需求的話,都可以洽詢唷!底下來看看拍攝成果 ^^

接下來的部份,就是小旭的不專業隨手拍攝嚕 ^^

接著,是「50mm 人像旋焦鏡頭」的拍攝成果!而 50mm 也被許多攝影師所喜愛,這個焦段拍攝出來的壓縮感以及視覺感都比較接近人眼看見的感覺,因此很多攝影師喜愛使用這個焦段來拍攝人物,通常也被稱為人像鏡!以下來看看多張實拍成果 ^^

除了「35mm 黑白」與「50mm 旋焦」,另外「75mm 肖像」也很適合拍攝人像,同樣以下多圖 ^^

最後看到的「90mm 人像柔焦鏡頭」就是一個比較特別的鏡頭效果,如同它的名稱「柔焦」,顧名思義拍出來的感覺就主要以"朦朧美"為主,讓拍攝者可以透過這個焦段拍攝出一種不同的意境!據說要買這種效果的徠卡鏡頭,一顆要三十幾萬哩~~(不敢相信)

不賴吧!Xiaomi 13 提供四種徠卡人像鏡頭,相信可以讓許多喜愛拍攝人像的使用者玩到很開心,如果你也喜愛人像拍攝的話,不妨可以試試看這臺徠卡隨身機唷!

下一篇,再來看看經典的徠卡黑白模式拍攝成果 ^^

延伸閱讀:

完整規格可詳閱小米官方網站:https://lihi2.cc/wAKEw

歡迎訂閱與支持:https://linkby.tw/ifans

小旭的 IG:https://www.instagram.com/ifans_blog/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268cc92b&aid=17885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