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2/24 08:59:53瀏覽629|回應1|推薦8 | |
許多病人長期出現失眠、煩躁、焦慮、頭痛、頭暈、胸悶、心悸、發麻、手抖、情緒失控、噁心、想吐、肩頸酸痛、肌肉緊繃、喘不過氣等問題,在醫院做各項檢查找不出原因,有些醫師會說:「你可能是壓力太大造成自律神經失調」。但,什麼是「自律神經失調」呢? 為什麼我們要說「自律神經失調」? 導入「自律神經失調」的概念,能協助病人更容易瞭解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問題:「長期壓力會讓抗壓力的類固醇或腎上腺素不斷分泌,如果壓力沒有排解,就會導致大腦與神經系統的失調」、「自律神經管轄範圍包含全身器官以及汗腺、血管、肌肉,所以你會覺得全身不舒服,但去大醫院檢查不出來」,簡單易懂,同時還能讓病人注意到許多問題來自於「壓力」,從而積極地調整生活方式,減少對藥物的依賴。 「自律神經失調」類似更通俗的「腦神經衰弱」,讓排斥精神疾病的民眾更容易接受,也跟病人自己的生活與就醫經驗吻合。而上述概念也都經過許多研究證實,有科學根據。只是醫學上的正式說法(如HPA Axis、BDNF ,以後會再介紹)民眾不易瞭解,轉成「自律神經失調」的概念,會讓醫病之間更容易溝通。 但,「自律神經失調」能測量嗎? 「自律神經檢測儀」其實是在測量「心率變異」(Heart Rate Variability,簡稱HRV),而「心率變異」是指,假設你心跳一分鐘72下,你的心臟平均0.83秒跳一下。但不會有人剛剛好都是0.83秒跳一下,有時會跳慢一點,有時會跳快一點。這心跳間隔跟平均值的差異經換算後,就是「心率變異」。從「心率變異」我們可推估自律神經活性,而經過複雜的計算後,我們也能從「心率變異」推算出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的活性。(自律神經包括交感與副交感神經) 現在經過學術研究確認,「心率變異」和心肌梗塞與心衰竭的預後有關,也可以偵測糖尿病引起的自律神經病變,長期發炎也會影響「心率變異」,失去女性賀爾蒙的停經婦女心率變異也會產生變化,入睡與清醒的睡眠狀態也跟心率變異有關。這說明「心率變異」確實跟許多身、心狀況有關,且可經由儀器測量。 為什麼我們要考慮「自律神經檢測」? 做「自律神經檢測」有什麼意義呢?畢竟,這還是一項客觀的「參考」。「自律神經失調」的病人在各專科往往檢查不出問題,「心率變異」是目前最能量化、也最容易施測的檢查項目。「自律神經檢測」的客觀數據,對醫師判斷病情與藥物會有幫助,也可幫助病人瞭解自己。 又:測量「心率變異」沒有侵入性,不需抽血,只需要安靜坐著不說話五分鐘。(如何正確進行自律神經檢測 ) 「自律神經失調」是「果」,要針對「病因」治療 研究證實,連續失眠五天,「心率變異」的數據就會變差。當然,承受長期壓力的人也會「自律神經失調」。以現代人高壓力的生活與工作方式、不健康的睡眠與飲食生活習慣,許多人測量「心率變異」後,都會跑出「自律神經失調」的結果。 但,自律神經失調,就要吃「自律神經失調的藥」嗎?事實上,許多藥物或健康食品,對自律神經失調都有幫助,沒有「專門治自律神經失調」的藥,而是要看臨床症狀決定如何搭配。如果你失眠了,就應該處理失眠的問題。如果你心情非常低落,就應該治療憂鬱症。如果你壓力大,就要排解壓力。研究證實,規律的運動習慣、良好的生活常規,是處理「自律神經失調」最好的方法。如果你的問題已經嚴重到靠自己無法調適,你需要服藥先讓自己穩定下來,醫師可能會開給你抗憂鬱藥、鎮靜劑、安眠藥。如果你不希望服用太多藥物,也可以嘗試以健康食品為主的療法 。 快樂心靈診所-------陳豐偉醫師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