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人生識字憂患始
2014/09/23 20:05:01瀏覽3848|回應0|推薦0

這句話出自蘇軾《石蒼舒醉墨堂》篇文章:

人生識字憂患始,姓名粗記可以休。何用草書夸神速,開卷戃恍令人愁。

我嘗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能瘳!自言其中有至樂,適意無異逍遙游。

這是蘇東坡的名言,文章之始,乍看之下,似乎「識字」是一種憂患的開端!然,憂患意識,自不必然是識字始才有!

元曲四大家──白樸 《雙調》沉醉東風 漁父,提到「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將心思寄情於山水之間,視富貴功名如浮雲,對於漁父的「不識字」,可以無憂無慮,可以傲視王侯,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的不滿,更寄託著對理想不悔的追求。

論語問憲篇(14-3)子曰:「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意思是說,身為士人如果貪戀安逸的生活,就不足以稱做是士了。如果進一步推敲這句話,這和《孟子‧盡心上 卷十三》:「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應有異曲同工之處,這就是在讀論語的每段話,都能被引用,都能被涵蓋,的精奧與廣袤之處,讓人越發有所省思。

其實「識」與「不識」,應不僅僅解讀對字的認知和學習,應以一種廣義的解釋,即對知識浩瀚各行各業的求知慾和探索慾。簡單地說,從學得知識越深博,憂患的意識也隨之而起,被任用施展抱負,相對的責任不也是加重了,這是一體兩面!

張宏杰《另一面歷史人物的另類傳奇》有一句話:「文字永遠是最蒼白無力的,它們只會對那些蒼白孱弱的靈魂起點作用。P52因為「我們知道或懂得的愈多,我們的擔心與憂慮就會愈大」,反之,「如果我們知道得不是那麼多,我們也就較少會感到焦慮或恐懼」。

許炎初老師在《刺》一文說:「這種刺痛讓我更認識我自己。也因為這根刺無法拔除、不易克服,故而必須隱藏,必須默言,必須隱忍,必須學會與這些刺痛相處。於是乎這也讓我更必須奮力地捉住每一天當下的寶貴時光。…… 於是我開始感受到自己似乎也如許多人一樣,都必須承載某種說不清楚的命運或天命。於是我開始讀懂了更深關於生命中的各種苦難與奧秘與使命。於是我學會要接受、要默識,要臣服,更讓我願意無怨無尤地付出自己。」

從古到今,不管是誰,對人生的始識字是憂、是患,相信一時也難有答案,會因環境、世局的變遷而會有不同的解讀!當我們回歸於自我,存乎於「反求諸己」時,也就是純然於反求於自我的完成時的一種必然吧!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9669316&aid=17503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