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父親十周年忌日─延續禮制
2018/07/15 21:14:26瀏覽2719|回應0|推薦0

父親周年忌日─延續禮制   2018/07/15父親忌日前夕

七月十八日農曆六月初六,是父親逝世十周年的日子。

每年的今天,都會在公媽廳準備豐盛的飯菜蔬果,除緬懷父親之外亦向歷代祖先祝禱闔家平安。今年打算跟父親秉明,往後忌辰一併在九月九重陽祭拜。

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先賢子貢孔子祭守六年。對於忌日要施行多久並無定數,於社會工商盛行的今日,不若以往農業社會節氣分明較有閒暇時間遵循古制,依禮而行。

台灣有句諺語「新例無設,舊例無滅」,意指原本的世俗要繼續沿用,不要創新。話雖如此,這些的習俗也會因地制宜,族群不同而有所不同。與時俱進,找出可以圓融的方式來依規依循這就是所謂「外圓內方」最合理的一種變通。

十年寒暑了確實很難清晰的記下嚴父的過往歷歷父親從警一輩子善惡分明其所教誨的處事為人必然也一脈承襲後代子孫這是可以肯定的祭與不祭父親必然也不會在意了!我不八古,該遵循的、該有的儀式,我還是希望能讓下一代配合,延續下去。

 

 

父親九周年忌日─念情與記親恩      2017/06/29(農曆六月初六星期四)

有句諺語「新例無設,舊例無滅」。社會上很多習俗,都是沿用父母等先輩的禮俗,如此一代一代地流傳下來,有不少風情習俗,後代子孫很難知其所以然時空更迭,這些繁文縟節的禮數、規定,無非以安其心,祈能闔家平安。在先賢譜制樂禮傳綿迄今,該遵循的祭祀禮儀,也只聊備一格,而這深層的內蘊與情懷,必然因與時俱進,漸漸褪去!

今天是父親逝世九周年忌日。

再讀過往八年來父親忌日,所寫下的字裡行間,不難嗅出從悲痛到緬懷,時間所幻化出的一種淡然而漸平復的心情!我也相信再過個五年、十年,父親的身影與記憶已焉很難在大腦中的海馬迴拼湊出影像,說是不念情似也牽強,說不記親恩似也一種過!

父親忌日,我請了假,邀約了妹妹回來給父親上一柱香。 



父親八周年忌日─緬懷與實踐其成德   2016/07/09(農曆六月初六)

今天是父親逝世八周年忌日(農曆二O一六年六月六日星期六),我還是寫一篇記事來表達對父親的緬懷!

將近三千個晨昏,似乎也已經習慣了現在的這種的日子,悲慟也漸漸淡薄……

父親的德行,還有他所遺留給我的一種當下完成力的示範,不知覺中讓我內化為我的一種待人之情。也是這種典範,孩子在耳濡目染下也內斂出一種好學與深思,一種「天命之謂性」、「天生德於予」而不斷地提升自己。雖非至善,也朝此目標潛行。

我也深感父親在九泉地下的您,亦必了無牽掛吧。

短短幾行字語,寫下忌日對父親的一份感恩、一份緬思。

父親忌日,妹妹、姪甥威任、威智也回來上香緬懷。



 父親七周年忌日─父親死,路頭遠   2015/07/21(農曆六月初六)

父親還在的話,年紀八十一歲了。以現代醫療科技應還能享天倫之樂。

明天,是父親七周年忌日(農曆六月六日),荏苒光陰,父親離開我們已經七年了......

前幾天打電話給台北叔父向他問候近況,得知沒有狀況就是好狀況,甚為寬心。我也一併邀他南下一聚,他回復身體不適合長途奔走為由而婉謝......。回憶往昔父母健在,台北彰化不過二小時左右的車程,現今一語應驗「父親死,路頭遠」這句話真正的涵義,格外諷刺也令人唏噓,果真是這樣嗎!那種關聯性就很難再下一代延續下去嗎!我不知道!(換個角度去思考,或許我也該去探望他老人家!)

和他聊了好一會兒,我也跟他說了家裡的狀況,瑋倫在三總上班,瑋庭日前進入軍中服役,自從母親過世之後,家裡就剩下我兩夫妻,也已適應了「人口簡單」的生活,往日人多歡笑的場景想必還要再過幾年才會再度出現......

父親的嚴肅與壞脾氣是整個家族所眾知,也因身為警察之故,每每大小事也都必然會找上他出面調解。在我記憶中和他談的最多的應該是在金門服役的那一年,他很認真,每星期一定收他老人家的信箋,讓我很放心服役。和父親透過一種隱約與深邃的交合,一種不能暢懷開談,現今想起那是一種遺憾的感受。

今天除了祭拜父親之外,我也持三柱清香一併向母親說了一番思念不捨的話,雖然離開才一年多,但內心對母親的依戀依然是強烈的!

爸爸忌日,我請了假。趁此和妹妹好好聊上一餐!


父親六周年忌日  2014/06/30父親忌日

明天,是父親六周年忌日(農曆六月六日)

父親離開六年了......

母親離開七十一天了......

在許老師「鹿人風水網站」,讀到一篇文章《欣賞巒頭_看媽媽_2012/0512》:

清晨裡的太陰

不須修飾點妝一身圓潤慈祥相.....

不管你多早起她總比你還要早.....

不管你須多晚睡她總細細寒暄後再進房歇.....

當你在用她的愛心餐時她總滿臉欣樂滿足看著你.....

當你吃的意猶未盡肚撐時她總臉上寫著幸福滿足忘記自己還空肚.....

當你常年在外偶回老家時她總牽手撫頭細細看滿臉欣慰與成就感.....

當你要遠赴他鄉就業開創時她總淚眼依門再三叮嚀注意冷暖身體愛勇健.....

字裡行間攏是「父母的愛」.....

再多的不捨、再多的呼喚、再多的吶喊.....

只能從記憶中、照片中,去追憶、去緬懷,那一絲絲魂縈的感覺.....

終究,父母親只能陪我們一程.....

只是,長和短而已.....



父親逝世五年──周年忌日寫下對父親的思念   2013父親忌日

  仲夏酷暑,空氣中的氤氳依然令人讓人喘不過氣,今天適逢中颱蘇力新北市三貂角登陸,夾帶豐沛的強風和豪雨,造成各地災情頻傳,也打亂了全省所有人的作息。

  七月十三日(農曆六月六日)是父親逝世五周年的忌日,叔父每年都會南下向他的兄長拈上三炷清香,看在兒孫輩的我們可以看出,他們兄弟之間的感情雖陰陽兩隔,仍然歷久彌堅;三姑離家不遠,她的腳力比較勇健,常常串門子和母親閒聊,姑嫂情誼好的不得了。今天是他兄長的忌日,當然她也不會缺席。

  三十年前在金門服役,跟家裡連絡的方式也只有靠著書信的往返,前陣子再看了父親寫給我的信,信中最常出現叮嚀的話,無非:

‧只希望在軍中認真學習一切技能,放心去為國家做事。有時間多看一些有意義書籍,對人的修心有幫助。

‧好好服役,待退伍後找一份工作,成家立業,有爸爸和媽媽還在,怕甚麼!

‧在這一段軍旅生活把握時間多看看書,學習一些有用的東西,明年今天你退伍了,我也差不多調回西部,那時候找一份工作,然後成家立業,這是我做父母心願與期待。

‧對於未來役期,請安心服役,對於未來之事情不要想太多,亦不要顧慮那麼多,只要安心服役,身體健康,對國家盡一點責任,你就是一個標準軍人,我們一家也增添此榮幸。常寫信回家,讓家裡的人安心。

  在每封簡短的一、二頁信紙中,字字蘊藏著一位嚴父對子女的關懷、敦緬、冀望,在這些日子裡重覆看著一封封已泛黃的信件,心裡是平靜的、踏實的、無惑的。憶往時,父親常掛嘴邊「做人老實係真重要」、「對長輩要有禮貌」、「要與人和睦相處乃因先父其如此先觀過、知己,自盡於己心,相信您的兒女乃至您的內外孫都已習得您的這般精神,在天之靈的您可以含笑了!

  雖受強颱氣候干擾,風雨狂驟,仍未澆熄對父親的思念。今天兩桌滿滿的,家族齊聚一堂,褪去過往的悲傷,取而代之的是家族親情、力量的凝聚和擴張!


父親逝世四年──愐懷父親   2012/07

仲夏酷暑,空氣中的氤氳讓人喘不過氣,加諸灼熱的陽光,放眼望去,讓遮蔭的路樹也為之下垂。七月二十四日(農曆六月六日)是父親逝世四周年的忌日,春榮秋枯,四時它們遵循著自然的規律運轉,也不為誰的意志而蹉跎、而停歇!天地看來是如此之無情是如此之殘忍,但在這裡,上天終是留給每一個人都有一片屬於自己內心之可無窮、可無盡、可普遍之延伸世界。我想我們這些活著的人,應該更要善加利用此處之這一番自己之心情與共相,來凝聚、來發光、來發熱,直至生命之終點。

論語學而篇(1-11)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文辭簡約異解遂滋謂若父行是道子當終身守之若非道何待三年孝子之心自然有此,即求之今日能遵此道者尚固有之既非不近人情亦非有乖大義

  生命無常,慧命長存。能夠坦然面對死亡,才能坦然面對人生的考驗。因為人生就像一個華麗的彩瓶,空虛而短暫,不必留戀不捨。死,如果適得其所,遠比無意義的活著來得有價值,而且會散發生命的光輝。 

  父親曾是家裡擋風雨的人,在他年衰老時就像一根草,可是在兒女心中,這根草,曾經就是一堵牆。在癌末治療期間,看見爸爸軀僂的身影,消瘦的臉龐,除了不捨還是不捨。環伺過去種種猶如現在歷歷,模糊之中依稀能幻化出父親的過往種種,但似又捉不著那些存在的記憶!我想諸多事蹟恐會漸漸模糊而減少矣但如果說那是一種可以久遠悠長的心情,倒不如說已流入到自己的心中,真正永恆唯一的,倒頭來只有人的本心與真性。

  父親離去迄今已焉一千四百多個日子悄然而逝,對父親的思念,已無前幾年那麼強烈,不知是我不孝、抑或社會風氣使然、或為生活五穀勞奔?不知我是否還能堅持父沒觀其行的志向,那我才能堪稱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父親逝世三年──愐懷與追思   2011/07

天空中渾厚的雲像是一張已被墨染的宣紙雲絮累積了許多的雲朵,下雨了

雨珠如萬箭般直射枯乾的大地。

天空中晴雲無邊像是一浩瀚無垠青天直上,白雲藹藹隨著清風飄邈,天晴

煙闔如紫寰般直照射萬物大地。

生活在當下是幸與不幸,已難有答案?

聖嚴法師末後說偈:「無事忙中老,空裡有哭笑,本來沒又我,生死皆可拋。」

生命若不是現在,那是何時?能隨心所欲的去過生活,這才是人生!

  生老病死,時光荏苒,父親已逝三年,在多的思念與不捨,也只能從照片中去愐懷與追思!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9669316&aid=113329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