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爾愛其羊,吾愛其體
2017/04/08 14:29:55瀏覽489|回應0|推薦0

瑋倫

「爾愛其羊,吾愛其體」這是子貢和孔子交談的話:春秋時代,魯國的禮制衰廢,告朔之禮徒然保存一隻供羊而已,正禮久已廢而不行。子貢認為這供羊此禮制,只是聊樹一格、只具備禮之形式而已。但孔子與他的意見相反,他覺得即使存著這一形式總比完全廢棄好,至少在後代子孫看到這隻供羊,還能識別這個禮制,或許還能恢復它,如果連羊也免除了,那麼這個禮制就滅亡了。故羊在子貢見之為羊,在孔子見之為禮。

記得二年前一封書信中《談固有傳統的禮數》有和您談到:

時代一直在變遷,因為我們受到的教育不同、因為城鄉的差距、因為法令的修正、因為工作的因素、因為居家環境的因素、舊有習俗也慢慢在配合潮流的腳步去做改變,我們這一代的人,也「不得不」去調適、去接受!

後來我又說了,在我有生之年仍會謹遵既有的傳統習俗,我必然不會背離太多,這是一種分寸、一種延續、一種來自於歷史託付與我們的傳承責任。

今天社會的癥結是我們丟掉了老祖宗的智慧,以致觀念上和價值上判斷昏亂了。當下教育功利太濃厚,一切講速成,忘了基本倫常。從小學開始就要補習,要學各種技藝類門,深怕自己的孩子會輸在起跑點,殊不知在景氣低迷,低薪資的壓力下肩此重責,已是當下社會一種常態!老祖宗所言的真誠美善中的忠恕仁德、禮教,以焉漸漸螁色,遑論要談做好自己,對普世價值的追求

即將踏入禮堂的您,必然會碰到很多禮數,而這些「禮數」又會因雙方的親戚、地域的摻雜變數,而又不得不在某種討論的堅持與退讓中去接受或妥協,這些都說明了倫理道德在固有傳統價值中,有其存在的意義。我不八股但懂得順勢而為,這是不可偏廢的一種行為,我還是希望你們能找到一個社會大眾可被調適、可被接受的準繩。靜謐下來回看自己,走過了、做過了,人生會是薫爛而沒有遺憾。我的想法,和您分享。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9669316&aid=100104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