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英語教室】「竄訪」一詞小考:中文的博大精深如何用英文表達,難倒了一眾翻譯者
2022/08/10 11:00:30瀏覽478|回應0|推薦3

「竄訪」一詞小考:中文的博大精深如何用英文表達,難倒了一眾翻譯者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儘管沒有明確的官方定義,但這個詞強烈的情感色彩卻能夠讓華文讀者清晰地感受到它的貶義,是為中文的博大精深。但如何表達這樣的情感色彩,卻也難倒了一眾翻譯者、國際新聞報導者。

文:徐覓菲

裴洛西(Nancy Pelosi)前往台灣訪問,引爆了國際外交世界與民間的輿論炸彈。觀看其專機飛行情況的在線網站一度因人多而崩潰,大國連環反應,微博熱搜接二連三,華人世界情緒暴漲,甚至二次創作的段子也迅速湧現。在這股熱潮中,有一個議題再次引起了傳媒界和翻譯界的討論:中國官方用「竄訪」一詞來形容這次訪問,這個詞具體是怎樣的意思?外媒可以怎麼翻譯?

詞意

事實上,「竄訪」一詞的意涵,已經不是第一次被拿出來琢磨。

據考證,這個詞並非來自傳統的中國文字歷史,其出現至今不過十餘年。〈「政治等效」視野下「竄訪」譯法探究〉一文刊於2015年的《中國翻譯》期刊,當中提到,「竄訪」一詞,「是近幾年來中國政府為維護國家安全和民族統一、譴責和揭露民族分裂分子而新造的專用貶義詞,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和政治傾向性。」文章作者考證,「竄訪」最早出現在2006年,時任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在回答關於達賴喇嘛訪問以色列的問題時,表示「達賴四處竄訪,目的在於推動所謂『西藏問題』國際化,分裂祖國」。

中國國際關係學者張慶彬和王振華在一篇論文中,也提到「 竄訪」 是政治語境下的新創詞,「體現了中國外交話語使用者的大智慧。……形象地描述了分裂分子偷偷摸摸、四處流竄的賊鼠之貌。」

「竄」在這裏的意思大約是「流竄」。「竄」的繁體字由穴字和鼠字組成,而自詩經伊始或更早,老鼠在中文的文化意象中就充滿強烈的貶義色彩。台灣教育部列舉「竄」字的意思,當中包括躲藏、逃跑、放逐等意

達賴喇嘛是一名流亡人士,在中方的立場看來,他便是在「流竄」。而竄訪最初也有「流竄訪問」的意思。目前未能查得中國官方詞典對這一詞給出語意,但由於「竄」字情緒強烈的意向,中文讀者能輕易感受到它的語言色彩,網上對此也有不少解讀。

多次在中國期刊發表文字研究該詞的翻譯學者楊明星認為,該詞政治內涵是:「 為達到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鼓吹、兜售其分裂主張而進行的非正義、不正當的訪問。」 而民族主義色彩強烈的觀察者網,在7月底的一篇文章中這樣解讀該詞:「『竄』放在『訪(問)』字前面,主要是一種情感修飾,讓原本單純的『訪問』變得很猥瑣,同時表達講話者的鄙夷之情。」而知乎一名解答該詞相關問題的作者,則引用了一個更詳細的定義:1,不該你去的地方你去了;2,不被(中國)官方接受和歡迎的訪問;3,目的是竄動是非,製造矛盾。

大概由於竄字用於形容流亡人士的生活模式較為應和,這個詞最初多用於中國政府反對的海外流亡人士和異見者身上,例如達賴喇嘛、熱比婭、六四流亡政治人士等,有種不被承認、抱頭鼠竄的喪家之犬感。而在後來,該詞逐漸使用於所有中方不樂見的「敵對勢力」訪問、會面上,枱面上的各國官方政要也被囊括其中,包括台灣領導人、日本政客,以及這次的美國眾議院長。

翻譯

儘管沒有明確的官方定義,但這個詞強烈的情感色彩卻能夠讓華文讀者清晰地感受到它的貶義,是為中文的博大精深。但如何表達這樣的情感色彩,卻也難倒了一眾翻譯者、國際新聞報導者。

這個詞之所以難以翻譯,是因為這就是一個為了特定情境生造的詞。這個詞展現的形象,大意是國際政治上的敵對勢力,賊頭賊腦、不安好心地去訪問一些地方,建立一定的政治連結,用以對抗中國。這個詞在其他環境,無論是私人或者公共語境,都很難成立,因為大多數時候,人們不會覺得有哪些跟自己無關的拜訪與會面是邪惡、帶有貶義色彩的。因為這種情境根本不存在,所以很難在現存的其他自然發展出來的語言體系尋找一個對應的詞彙,就好像你要創造一個詞,去形容熱得滾燙的冰塊。

而事實上,中國官方大多數時候也僅使用「visit」一詞來對應中文中的竄訪。2015年,外交部聲明「我們反對任何外國允許達賴前往竄訪」時,外事譯員對「竄訪」就使用了的visit譯法。無論是近期報導裴洛西訪台的《China Daily》還是CGTN,他們均使用了visit一詞來對應中文的「竄訪」。上述張、王的論文提到,這是「令人遺憾的」,中國相關政府機構和一些主流媒體均將其簡單處理為「 visit」 ,導致外國媒體如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Reuters(路透社)等也同樣套用「 visit」 譯法,他們認為這使得該「極具外交智慧的表態詞」未能有效傳遞其意義。

不過,《環球時報》英文版曾使用過「sneaky visit」一説,而《華盛頓郵報》也引用過一樣的譯法。隨着這個詞十幾年來不斷出現,哪怕中國官方的翻譯中它沒有被體現,不同的機構開始為了翻譯它而各顯神通。

Flee visit曾是一種被提出的使用方法,但專家大多認為這一説法傳遞的訊息並不到位。楊明星在論文中提出了幾種翻譯的可能。一種是直接使用音譯,譯成拼音「cuanfang」,並且加上英文註釋:

2022_-1080x1080
Photo Credit: 歪腦設計組

還有一種是生造一個詞,「考慮到中國外交部新造『竄訪』一詞的新義和政治意圖,英語中無現成的對等詞,可採取新詞對新詞方式來翻譯……經仔細斟酌,筆者挑選了mal-,escape,lam和tout分別和visit搭配,嘗試新造了malvisit,escapevisit,lamvisit和toutvisit」。張、王的論文同樣建議採用合成詞「 toutvisit」 ,認為Tout(兜售)一詞指某人試圖用某些不正當手段説服別人相信自己的話,「可以反映出達賴喇嘛訪問其他國家與地區的卑劣目的與性質,……識破『藏獨』 的本質與陰謀。」

觀察者網的作者則引用了川普對裴洛西的評價:Shes a nasty,vindictive,horrible person,並認為可以將竄訪翻譯為「nasty visit」。

弦外之音

儘管上述不少學者和作者、乃至民間聲音都很替官方著急,認為乾巴巴的「visit」無法傳神地表達「竄訪」的精髓,但至少一直到該詞誕生的16年後,官方還是使用這個翻譯,並沒有向英文世界推廣「竄訪」這一精彩的發明。

對內情緒強烈,對外剋制表達,因而這一貶損意味很重的詞彙儘管雖然一直出現在外交辭令,但卻不能算衝出國門,也甚少引起過國際糾紛——唯一一次引起不滿,來自語言同源的台灣:2018年,蔡英文前往美國,訪問NASA等機構,外交部同樣稱為「竄訪」,引發了陸委會的不滿,他們提出抗議,認為該詞「粗鄙不堪」。

而這一被形容為粗鄙不堪的中文詞彙,其官方的英文翻譯卻是個中性詞,這是翻譯的侷限,還是一種政治選擇,也只有制定者才知道。在上述關於「竄訪」語意的知乎問答中,在幾乎最底層,有一個不太為人注意的答案,是這樣寫道:

眾所周知,內宣不需要翻譯。

本文經歪腦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698&aid=176754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