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看世界:國際關係】張榮豐《無煙硝的戰場》:以「那許均衡」概念,詮釋多方賽局下台海現狀的維持
2022/08/08 04:11:28瀏覽117|回應0|推薦0

張榮豐《無煙硝的戰場》:以「那許均衡」概念,詮釋多方賽局下台海現狀的維持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千絲萬縷的賽局思考,「知彼」也讓「彼知」的謀略布局。兩任總統得力幕僚, 國家安全守護神張榮豐憶往追昔,還原威權過渡到民主, 最詭譎、最關鍵時期的衛台實戰風雲。

文:張榮豐

多方賽局下的台海那許均衡

台海兩岸的關係,是涉及美、中、台以及日本的多方、非合作賽局(non-cooperative game)。任何一方想要立即、片面的改變現狀,都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因為目前尚處在多方賽局(中方稱為博弈)下的「那許均衡」點。

什麼是那許均衡呢?用最簡單、直白的描述,就是:「我假設你們如何做,然後我盡我所能;同樣的其他的參賽者也是使用同樣的邏輯在動作,最後在各方力量作用下,達到一個大家雖不滿意,但可以接(忍)受的點,這就是那許均衡點。」

但兩岸關係是典型的動態賽局,其均衡是一個動態的那許均衡,意思是任何一方的參賽者,都會根據最新的情報,評估各方的實力、下一步可能的行動;而後盡己所能的採取新的行動,來謀取最大利益。最後在一個點,達成新的那許均衡。這樣的動態過程幾乎每天都在發生,但均衡點的改變十分微小,甚至難以察覺。

處在這種多方賽局的狀態下,執政者最重要的工作是:

  1. 厚植實力——這是參與動態賽局,最根本之對策,沒有實力就無法和各方博弈, 漸漸淪為無足輕重的「空殼參賽者」(dummy player)。
  2. 知己——仔細評估自己實力、優勢以及劣勢。
  3. 知彼——蒐集各參賽者情報,瞭解渠等實力、行為模式、最新動態。
  4. 知「天地」——深知世界、國內最新動態、潮流、環境的變遷、未來的決策環境......等。

理論上我國的大陸政策,應是根據:

  1. 自己的國家目標。
  2. 上述條件、參數,所「套疊」出來的各對手可能劇本。根據以上各種可能劇本,擬定出最佳策略與風險應變計畫。
  3. 依據上述最佳策略、風險應變計畫,擬定相關文宣、溝通計畫、方案。

遺憾的是那些年我方的大陸政策,常常本末倒置,以為創造幾個「論述」就可以搞定兩岸關係,蘇起捏造的「九二共識」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就歷史真相而言,一九九二年台海兩岸雙方只有喊價,最後並沒有成交,所以說「九二共識」是假的

但從二○○八年馬英九上任後,將「九二共識」當成兩岸交流的前提條件後,從賽局的角度看,台灣已從參賽者逐漸往「空殼參賽者」的方向演化,也是台灣淪為中國附庸的起點。因為賽局一個重要的精神是,雖然必須充分考量對手可能的反應、作為,但行動前不需取得對方的同意。其後不但北京將「九二共識」拿來當做甄別統獨的「踏繪」工具,而國民黨權貴則用來當做壟斷兩岸交流利益的執照。

然後中共更進一步要將台灣總統「特首化」,即台灣的總統候選人必須先以承認「九二共識」,向北京輸誠而後取得資格認可。否則就會「地動山搖」,還透過官方媒體搞一些「武嚇」的小動作。

台灣方面,一些不入流的所謂研究兩岸關係的「學者」、「名嘴」就屁顛、屁顛的急著為北京幫腔,來恐嚇各黨候選人。

最後我必須再強調一次,兩岸關係目前仍處於多方賽局下的「那許均衡」點。哪一方想片面的改變現狀,朝統、獨這個極端解拉扯,都將引起各個參賽者的激烈反應;那才是真正的「地動山搖」。

以那許均衡概念詮釋台海現狀的維持

二○一五年七月在台大一場紀念賽局大師那許(John Nash)的研討會中,我擔任主講人,以那許非合作賽局動態均衡的概念,描述台海的現狀,並在二○一五年八月二十六日以網誌發表。現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詮釋均衡點的條件以及台海現狀的意義。

根據那許非合作賽局的邏輯,經過六十多年的美、中、台動態、重複賽局,目前均衡狀態是:

  1. 台灣的報酬(pay-off)是中國共產黨沒有統治台灣,台海沒有發生戰爭。
  2. 中國的報酬是台灣沒有法理獨立,台灣原則上不做出危害中國的舉動;世界各國不挑戰其「一個中國原則」的說法(但美國的《臺灣關係法》是挑戰「一個中國原則」的做法)。
  3. 美、日的報酬是維持西太平洋能源、貿易等海巷(sea-lane)的暢通。

下圖是根據二○二二年三月十六日衛星照所重新繪製的示意圖,可看出自中東經由西太平洋運往東北亞地區的原油船舶航線非常繁忙,繪線的粗細反映出原油運量的多寡。此圖顯示了從西太平洋-南海-麻六甲海峽,通往印、歐、非洲的能源與貿易海巷。而台灣的巴士海峽,是維持這條海巷暢通的重要咽喉點(choke)之一。

image0
Photo Credit: 東美出版

這個用賽局模型推理出來的台海現狀,和二○一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在記者會所描述的台海現狀一致。歐巴馬說:

基本上中國和美國以及和台灣在某種程度上,都有的共識,就是不改變現狀。台灣和中國採行不同的運作方式,中國視台灣為其一部分,但也承認必須將台灣視為自有一套發展方式的實體來交往。

台灣人同意,只要能以某種自治繼續運作,就不會宣布獨立。雖然這樣的現狀,無法讓各方都完全滿意,但這一直以來維繫了和平, 並讓台灣成為相當成功的經濟體, 而台灣人民也得以享有高度的自決。

這樣一個均衡點是由各方參賽者的力量支撐出來的, 而均衡(equilibrium)的定義是:「 當任何一方的參賽者為追求其進一步的利益, 而離開均衡點時, 一定有一方會受到傷害。」 而且「 基於對身利益的保護, 受傷害的一方會對加害者採取懲罰或報復行動。」

換言之,在多方賽局下真正的均衡點是:「誰先離開均衡點,誰就會受到懲罰。」這也是美國針對台海情勢,一再聲明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的邏輯所在。

九六年解放軍在台海軍演,向台灣南北兩端海域發射導彈,美國調來了兩個航母戰鬥群。李前總統以「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回答《德國之聲》的訪問;陳前總統發動「入聯公投」,都引來美國嚴重關切。面對馬前總統的種種「傾中」政策,台灣人民除了以「太陽花」運動抗議,更以選票讓國民黨失去政權。

以上這些事件,都可視為一方片面離開均衡點時,另一方所進行的「懲罰」或「報復」行為。再檢視這些年來,一些兩岸「學者」朗朗上口的「讓利」、「善意」......等,由於善意給予時自身並未付出代價,但當其被惡意收回時,也未受到另一方的報復或懲罰;所以這些都是不符合賽局均衡點定義的「假性均衡」。

不過上述台海現狀的均衡點,是一個動態均衡的概念,也就是各方隨時都在設法改變現狀;但因彼此力量的牽制,所以始終圍繞在那許均衡點附近變動。但當參賽者其中一方力量,弱化到當對手片面改變現狀,而無力報復或懲罰對方時,均衡點就會往不利於力量弱化那一方移動。

所以站在台灣的角度,當務之急是振興經濟,厚植國防力量,以防止台海現狀的均衡點往台灣不利的方向傾斜。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無煙硝的戰場:從威權到民主轉折的國安手記》,東美出版

作者:張榮豐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698&aid=17660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