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看世界:國際關係】立陶宛封鎖加里寧格勒,是逼歐洲正視波羅的海三國所面臨的侵略壓力
2022/06/29 10:26:51瀏覽199|回應0|推薦1

立陶宛封鎖加里寧格勒,是逼歐洲正視波羅的海三國所面臨的侵略壓力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com/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後,世人發現俄羅斯原來早已疲弱不堪,波羅的海三國、芬蘭、瑞典雖然都擔心遭到俄羅斯攻擊,卻也有勇氣採取更激烈的方法,來反制俄羅斯的威脅。

文:王臻明

是說在俄烏戰爭陷入僵局之際,波羅的海三國之一的立陶宛,宣布將嚴格遵守制裁俄羅斯貨品的禁令,禁止制裁名單上的貨品進入立陶宛。這看起來與鄰國一樣的政策,卻立刻引起俄羅斯的激烈反彈。

因為俄羅斯的重要戰略要地加里寧格勒是個飛地,與俄羅斯本土並不相連,大半的生活必需品,都要從俄羅斯本土經白羅斯、立陶宛運往加里寧格勒,一旦立陶宛祭出這種禁令,等於是阻斷了俄羅斯與加里寧格勒的連絡路線。消息一出,加里寧格勒的居民陷入恐慌,開始擁入超市搶購各種民生物資,俄羅斯也揚言要激烈報復。

加里寧格勒的戰略重要性,在之前的〈圖解俄羅斯的長遠戰略地圖〉中,就已經有過說明,在此不再贅述。歷史上,這塊飛地原本屬於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戰敗的納粹德國,將部份領土割讓給波蘭與蘇聯,其中由蘇聯取得的部份,就改名為加里寧格勒。

在當時,加里寧格勒並不是一塊飛地,因為蘇聯紅軍一併從納粹德國手中「奪回」了立陶宛。主要理由是立陶宛在沙皇時期就已經被俄羅斯併吞,只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立陶宛又被德國占領。所以當共產鐵幕落下時,立陶宛與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一樣,被迫成為了蘇聯的加盟共和國。

所以在前蘇聯時代,加里寧格勒並不是飛地,由立陶宛前往加里寧格勒,等於是在蘇聯國內旅行。問題出現在前蘇聯解體後,立陶宛獨立、波蘭脫離華沙公約組織,而讓加里寧格勒陷入與俄羅斯國土分離的情況。

後來俄羅斯分別跟立陶宛與波蘭簽定協議,解決這個問題,其中最有名的是位於立陶宛與波蘭邊界上的蘇瓦基走廊(Suwalki Gap)。波蘭過去曾經承諾,將永久開放這條長約110公里的狹長走道,以確保加里寧格勒的安全,但俄羅斯一直虎視眈眈,想要奪取這條狹長走道,重新連結加里寧格勒。

shutterstock_2144108171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加里寧格勒

立陶宛會兵行險著,背後可能有幾個目的

其一是俄烏戰爭已陷入僵局,想要進一步向俄羅斯施壓。其二是包括立陶宛在內的波羅的海三國,不滿西歐大國的消極態度,希望逼德國、法國承諾,加強協防面臨俄羅斯侵略壓力的東歐國家,所以用封鎖加里寧格勒來做為談判籌碼。

其三突顯立陶宛的戰略重要性,好在未來爭取談判的優勢,畢竟俄烏戰爭已經打破了過去歐洲地區的平衡,勢必要建立新的秩序與架構。而立陶宛敢封鎖加里寧格勒的原因,在於立陶宛是北約國家,俄羅斯一旦攻擊立陶宛或波蘭,就是與整個北約宣戰。

前文中,也曾經談到俄烏戰爭逆轉了之前歐盟逐步取代北約的趨勢,讓北約重新取得主導權。美國、英國未來將會支持東歐國家,以削弱傳統歐陸大國的影響力。立陶宛這次的行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如此重大的事,立陶宛不可能沒有跟美國、英國商量過,畢竟這可能會將北約拖入戰火之中。但有意思的是,美國、英國並沒在第一時間出來表示反對意見。相反的,由德國、法國所主導的歐盟,則忙著想要化解危機,宣稱歐盟無意要封鎖加里寧格勒,希望俄羅斯冷靜。

過去美國、英國都希望北約投入更多資源協防東歐國家,強化北約的東翼,反對最力的就是德國、法國等西歐大國。愛沙尼亞總理數天前接受英國金融時報專訪時,就痛批北約目前的防禦計畫,是讓波羅的海三國直接淪陷,然後在北約準備好以後,再出兵奪回波羅的海三國。所花費的時間可能要6個月,等於是讓俄羅斯有時間將波羅的海三國從地圖上抹去。從愛沙尼亞總理對北約的嚴厲批評,可以看出波羅的海三國目前的焦慮,立陶宛會採取如此激烈的措施,封鎖加里寧格勒,就是想打破目前的困境。

shutterstock_1017634897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com/達志影像

歐盟若想解決目前的危機,勢必要拿出交換條件,這可能包括強化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協助烏克蘭打破僵局。另外不再杯葛美國、英國對強化北約東側防線的計畫,承諾投入更多資源協助受到俄羅斯侵略威脅的國家,如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與波蘭等國。另外就是接下來在安排新的經貿架構與安全協議時,給予立陶宛等國更多優惠地位。由於這三點目前符合目前美國、英國的利益,因此美國、英國可能會保持沉默,看立陶宛繼續勒索德國、法國,或是發發無關痛癢的聲明,作壁上觀。

若在今天重新回顧美國前總統川普的政策,當時計畫撤離部份駐德美軍,一部分調往印太地區,一部分部署到波蘭、立陶宛等國,其實非常有先見之明。因為今日俄羅斯與中國已聯合起來挑戰世界秩序,東歐與第一島鏈國家成為了抗擊的第一線。

美國在歐洲錯失提前部署的機會,才導致今日立陶宛必需要出此下策,逼使北約做出回應。未來如果美國也在印太地區錯失占位的先機,可能也會逼使第一島鏈國家,以封鎖部份航道的方式,來逼使國際社會正視危機。到時候可能會大幅影響世界貿易。

立陶宛並不是有勇無謀,為了挑釁而挑釁,相反地立陶宛充份利用自己的地緣重要性,北約與歐盟的矛盾,來達到自己的戰略目標。只是立陶宛憑空創造出來的談判籌碼,其實拖著北約一起承擔了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風險,俄羅斯要是真的進軍蘇瓦基走廊,或是攻擊立陶宛做為報復,將讓整個歐陸到大西洋都陷入戰火之中。

不過由此也可以看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後,世人發現俄羅斯原來早已疲弱不堪,波羅的海三國、芬蘭、瑞典雖然都擔心遭到俄羅斯攻擊,卻也有勇氣採取更激烈的方法,來反制俄羅斯的威脅。

本文經《方格子》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68888/fullpage?utm_source=likr&utm_medium=web_notification&utm_campaign=%E7%AB%8B%E9%99%B6%E5%AE%9B%E5%B0%81%E9%8E%96%E5%8A%A0%E9%87%8C%E5%AF%A7%E6%A0%BC%E5%8B%92%EF%BC%8C%E6%98%AF%E9%80%BC%E6%AD%90%E6%B4%B2%E6%AD%A3%E8%A6%96%E6%B3%A2%E7%BE%85%E7%9A%84%E6%B5%B7%E4%B8%89%E5%9C%8B%E6%89%80%E9%9D%A2%E8%87%A8%E7%9A%84%E4%BE%B5%E7%95%A5%E5%A3%93%E5%8A%9B2022-06-28&utm_content=VOY1

圖解俄羅斯的長遠戰略地圖

王臻明 追蹤
2022-03-16
是說俄羅斯總統普丁雖然講了很多理由,企圖合理化侵略烏克蘭的行為,不過俄羅斯長期以來,不斷侵略鄰國的原因,絕不是普丁表面上講的那些原因。因為俄羅斯向外擴張的歷史,遠從彼得大帝或凱薩琳一世開始,就從未間斷過。也因為歐洲國家,特別是東歐與北歐國家,對於俄羅斯始終懷有很大的戒心。不過俄羅斯這麼做的原因,並不難解,俄羅斯這幾年四處介入敘利亞、利比亞與非洲一些國家的戰事,背後其實有一個長遠的戰略規劃,只要攤開地圖,就很容易理解普丁真正的野心與企圖。
【圖一】俄羅斯的長遠戰略路線。
簡單來說,俄羅斯是個遠離歐洲中心的國家,地理位置太過偏東與偏北,缺少出海口,難以抵達大西洋與地中海,獲取海洋資源。國土內的港口與海岸線,一年有大半的時間都處於冰封的狀態,因此俄羅斯一直認為,國家要發展,就要取得出海口與不凍港。而從地理上來說,這有兩個策略,一是走波羅的海路線,進入大西洋,一是走黑海路線,進入地中海。
【圖二】俄羅斯在波羅的海的經營。

俄羅斯對於波羅的海路線的經營,是彼得大帝透過戰爭,從瑞典手上取得聖彼得堡這個出海口,這座城市也是由彼得大帝所興建。並在二戰後取得加爾寧格勒這塊飛地,目前是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的所在地。從地圖上可以清楚的發現,即使前蘇聯已經解體,俄羅斯只要能繼續控制聖彼得堡這個出海口,與加爾寧格勒這塊飛地,目前的波羅的海路線仍然是安全的,牢牢握在俄羅斯的手中。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698&aid=175434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