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車用晶片產能嚴重不足,導致許多汽車大廠面臨停產威脅,可能將影響產業的成長及員工的生計。對此,美媒指出,出現車用晶片荒的主因,是由於汽車廠與主要晶圓代工廠雙方的誤判,才出現嚴重錯位,進而在疫情衝擊後產生供需不平衡的結果,例如台積電在2018年時宣布,關注於28奈米供過於求的問題,而此製程就是車用晶片所需。
美國財經媒體刊出專欄作家崔維迪(Anjani Trivedi)撰文指出,汽車廠方面,幾項誤判包含,雖然汽車需求一直有放緩趨勢,但實際需求仍在高點徘徊;雖然電動車、自駕車等來勢洶洶,但是目前銷售比重仍僅4%;而傳統的燃油車,電子零件佔總成本比重不斷上升,20年來從18%上升到40%,意味著就算車市走弱,對車用晶片的需求一直都存在。
因此,他認為,由於汽車廠誤判了相關晶片的需求,導致這些汽車廠太早擱置對傳統燃油車中,一些必須的傳統晶片的投資。
另一方面,晶圓代工廠等業者專注於追求、投資利潤更高的更先進製程,在車用晶片的需求上也產生了誤判,例如台積電在2018年時宣布,關注於28奈米供過於求的問題,而此製程就是車用晶片所需,而三星電子及SK海力士也在隔年提出類似的關注,導致非最先進製程的產能擱置而嚴重不足。
崔維迪並提到,但事實上,德勤(Deloitte)在2019年4月就曾在一篇報告中指出,汽車電子零組件將是半導體行業中增長最快的板塊。不過,他也說,晶圓代工的研發時程甚長,本來就很難追蹤變化多端的汽車產業,尤其在疫情之下,雙方更容易處於嚴重錯位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