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聯合影音

膠彩畫大師郭雪湖以《南街殷賑》等經典著稱,這些畫作卻在戒嚴時期塵封20餘年,直到解嚴才重獲肯定。首本由郭雪湖兒子郭松年寫成的傳記《望鄉》,在他冥誕110周年出版(馬可孛羅),記錄父親在台、日、中、美間來去一世紀的藝術生涯,也反映許多台灣人在百年動盪政治下的際遇。

郭松年指出,郭雪湖原本學水墨畫,1927年,台灣教育會仿照日本帝國美術院展覽會舉辦台展,郭雪湖贏得大獎,聲名大噪,之後並轉向膠彩風景畫學習,作品連入選10屆台展,包括以大稻埕家居附近街道節慶為主題的《南街殷賑》。

1946年,郭雪湖與台灣青壯輩畫家掙脫日據陰影,得以主辦首屆省展時,當時代理總統蔣介石、宋美齡來台,也盛讚郭雪湖畫作。但國民政府遷台後,興起正統國畫論戰,郭雪湖的膠彩畫被官員視為日本畫,藝術地位大降。

1964年郭雪湖赴日發展,郭松年說,原因除了藝術在台不受肯定、經濟拮据,還因無法接受辦省展時部分官員行為。曾有自稱國民黨康樂部隊美術部門者,掏槍要求入選;還有官員安插只是業餘畫家的高官馬壽華擔任省展評審,都讓郭雪湖氣憤無奈。

1971年,郭雪湖長子、作家郭松棻在美參與保釣運動,因思想左傾而傾中,被點名為共匪特務。郭松年說,父親思及228及白色恐怖時好友畫家陳澄波、作家呂赫若死後,全家仍遭監控,舉家赴美,直到1987年解嚴後才敢返台。

2012年,郭雪湖以104歲辭世。郭松年說,父親晚年總把舊金山山水看成台灣故鄉的淡水河,奈何年高,只有徒然「望鄉」。

書中也記錄郭雪湖長子、名作家郭松棻與父親種種,郭松棻作品包括《奔跑的母親》、《月印》、《月嗥》等,1997年不幸中風。郭雪湖兒子郭松年說,大哥的作家夫人李渝因受意外打擊,不久住進精神病院,郭松棻兒子工作又因分身乏術,他於是將大哥帶回加州父母身邊,89歲的郭雪湖就此照顧60歲兒子半年。

郭松年說,當時大哥右半身癱瘓,生活無法自理,每要吃飯,都是郭雪湖從一樓爬樓梯端到二樓給兒子吃。李渝出院後,將郭松棻接回家,意志力堅定的郭松棻,右手不能動、就用左手寫小說、論述,2005年再度中風辭世,留下5、6部遺作未出版。

郭雪湖的夫人林阿琴也是畫家,郭松棻過世時,郭雪湖怕愛妻無法承受,要子女們瞞住消息,多年後郭雪湖自己也過世,如今103歲的林阿琴仍不知愛子已死。

郭松年說,媽媽因延誤白內障治療,雙眼已近失明,常哭喊要孩子帶她去紐約看大哥,埋怨自己沒照顧到郭松棻,「我辜負了你」,郭松年只得假裝郭松棻聲音打電話給媽媽。

膠彩畫大師郭雪湖名作《圓山附近》獲第二屆台展特選。馬可孛羅/提供
膠彩畫大師郭雪湖一生勇於突破,晚年畫抽象畫。馬可孛羅/提供
膠彩畫大師郭雪湖(圖左)的作家兒子郭松棻(圖中)中風後,一度由當時的89歲父親照顧。圖左二為本書作者郭松年。馬可孛羅/提供
膠彩畫大師郭雪湖兒子郭松年(右)與畫家女兒郭香美。記者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