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雲鶴教授:行善可得福報的實證案例
2013/10/02 10:01:50瀏覽78|回應0|推薦0

 

 

  

   雲鶴教授:行善可得福報的實證案例

 

 

 

最近有些熱心的讀者跟筆者聊天,他們都談了不少親身體會的行善經驗,這些經驗聽起來令人印象非常深刻,有些則令人十分感動,有些則深富警惕的作用。現在謹將這些經驗分別引述如下: 

 

 

有一位太太,平常都在自助餐廳幫忙打雜,由於識字不多,不知道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先生也整天在外做工,因此家中唯一的獨子,由於受到同伴的引誘,在國小時就沉溺於電動玩具的游戲,因此不僅學業成績一落千丈,而且還常常偷竊父母的金錢,盡管父母常常加以打罵,可是絲毫都沒有什麼改善。進入國中後,情況不僅沒有轉好,反而變本加厲,因此讓父母十分的頭痛。 

 

 

正在十分無奈和彷徨的時候,有一位好友告訴這位太太,如果要解決孩子的這些問題,除了平常要多加關心和輔導之外,還應在暗中替他多作布施,多行善事,說不定將來會很有幫助,這位太太聽了以後,雖然半信半疑,然而為了孩子的學業和前途,她仍然利用機會與這位好友同往一個慈善團體,並且以孩子的名義作善事,沒想到參加幾次後,這個孩子竟然意外的變得比較正常,再也不向父母親偷錢,而偷打電玩的次數也比過去明顯的減少。 

 

 

隔幾個月後,有一次,這一位太太中午拿便當到學校時,剛好遇到她孩子的導師,老師便告訴她,她的孩子最近成績進步很多,現在已有資格由普通班調至資優班,不知家長是否願意讓他調班,這位太太聽了以後,感到又驚又喜,不過卻不敢冒然答應。經過一段時間的打聽和考慮後,終於答應導師的作法。這個孩子自從調至資優班後,起先成績都是殿後,然而這位太太锲而不捨的繼續替孩子布施後,不久他的成績竟逐漸進步,到國三要畢業時,成績竟然躍升到全班的前五名,去年高中聯考,這孩子竟然考上了第一志願省立嘉義高中。這時他國中的老師,以及同班的同學和鄰居,無不啧啧稱贊他是一匹創造奇跡的大黑馬。事後很多人都不禁懷疑,這個孩子為什麼後來能夠脫胎換骨,由放牛班的孩子終於蛻變成為一位人人稱羨的好學生,實在感到十分費解。 

 

 

另外一位太太,她女兒在國中時,由於身材高大,動作靈敏,又非常愛好運動,因此很快就成為籃球選手,後來又晉升為校隊選手,此後就經常代表學校參加各地的比賽,雖然她在運動方面的表現非常傑出,然而隨著高中聯考的日益逼近,卻使她的父母十分的憂心,因為這孩子的學業成績與體育方面的表現,可說十分的不相稱,因此要考上理想高中的希望十分渺茫。不過由於這位太太心地非常善良,而且又經常參加各種行善的活動,因此有人向她建議,為了孩子的聯考與前途,除了平時的每月布施一次之外,不妨在聯考前的一個月替她日行一善,以便迅速的增加功德,或消除業障;如果父母有空,不妨發心作些義工,去幫助慈善團體的種種活動,如此效果便更大。

 

 

這位太太為了愛女心切,也就完全接受這些建議日行一善,努力作義工。沒想到後來聯考放榜時,她的女兒竟然跌破了大家的眼鏡,考上了全家人一致夢想的目標國立嘉義農專,使全家人興高采烈,心花怒放,非常的得意。然而令人感到十分不解的是,當年全校的籃球隊員,除了太太的孩子單獨考上理想的學校之外,其他所有的成員竟然全軍覆沒,沒有一個能夠順利的升學,因此大家都議論紛紛,不斷的猜測,為什麼太太的孩子會如此的幸運,上天為什麼會特別的加以眷顧和關愛,而別人卻完全沒有這種福份,這究竟是什麼道理呢? 

 

 

還有一位護士向筆者表示:

 

 

我自小就生長在一個非常富裕的人家,因此在物質與錢財方面的享用可說從來不感到匮乏。然而自從結婚之後,情況就有很大的不同,因為我的婆家是個很平凡的農家,沒有什麼產業,先生也沒有很固定的工作和收入,因此經濟情況也就很拮踞,坦白的說是比較寒酸,這時我覺得相當的難過和失望,為了增加收入和財富,我就在工作之余不斷的費心去研究並從事股票的投資,參與各種的標會,以及其他各種有利可圖的金錢游戲。然而由於一方面比較缺乏經驗,一方面也可能是運氣不好,十幾年下來發現總是虧多於盈,結果,不僅沒有增加什麼財富,反而在多年前的一次倒會風潮中,被人倒了十幾萬的會款。 

 

 

喪失了這些長期辛苦積存的私房錢後,我可以說是傷心欲絕,連續哭了一個禮拜,心情惡劣到了極點,有時真想一死了之。然而正在這個痛苦彷徨、萬念俱灰的時候,有一位朋友在無意中送給我一本不可思議的因果現象,本來完全沒有看書的心情和意願,但是後來卻有一股好奇的心理促使我去翻閱,以便了解這本由教授所寫的小冊子究竟在寫些什麼,沒想到看了以後竟然被吸引住,因為這本書與一般的善書並不一樣,裡面並沒有嚴肅沉悶的說理,也沒有枯燥單調的教條,而盡是一篇又一篇生動而感人的現代真人真事的親身經驗,我一口氣看完之後,內心感到極大的震撼,同時也想到如果布施行善能夠改造一個人的命運,那麼自己為什麼不去試試看,使將來能夠東山再起,翻回老本,甚至進一步實現一些夢想或心願呢? 

 

 

經過幾天的考慮後,就決定按照書上所附的電話和地址,親自去尋訪並了解一些慈善團體的活動,我聽了這些負責人的介紹,和舉例說明很多長期參加行善的經驗後,就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第一次開始參加行善的行列,捐了幾百塊來協助急難救助的活動。沒想到一個禮拜後,一位很久都沒見面的標會會友,竟然寄來三萬元的會款來還給我,而且一再表示對過去一再逃避交出會款的行為深深感到抱歉。接到這筆意外的收獲後,我驚訝得幾乎不敢相信這是事實,甚至還時常懷疑這是不是在作夢,然而這的確是一個真真實實的奇跡,這也是我第一次親身體會到佛教常常強調的善惡有報的這種因果道理,事實上並不是虛妄不實或無稽之談的口號。 

 

 

由於首次行善就發生這種不可思議的感應,因此我也就充滿信心的參加以後每一個月的布施活動,不僅如此,我更熱心的進一步要求擔任查訪貧戶和發放善款的義工,雖然這些工作使我更為忙碌,不過每一次完成任務後,都讓我得到很大的感觸,同時也深深體會到行善最樂的真正滋味。 

 

 

有一次我與同伴一齊到雲林縣口湖鄉靠近海濱的一個鄉下看個案,當時看到一個低矮破舊形同違建、家徒四壁、一貧如洗的家中,三個相依為命的兄弟(年約四、五十歲)居然有兩個都是盲人,而全家的生活除了偶而獲得善心人士的接濟外,只有依賴另一個身體孱弱的兄弟,拖著病痛到處行乞(或偶而打零工)來維持生計,目睹他們如此貧苦悲慘、暗無天日形同地獄般的不幸遭遇後,我竟然忍不住心中的難過,而流出了同情的眼淚,後來由於實在無法控制心中激動的情緒,只好獨自跑到屋外哭了一場。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訪貧活動後,我深深感覺到目前普遍富裕,而且號稱台灣錢淹腳目的我們社會中,居然還有這麼不幸和悲慘的可憐人存在,實在令人十分的感慨和同情。此外,我也深深覺得,如果自己與這些人相比較,那麼我們實在是太富裕、太幸福了,我們實在沒有理由動辄就埋怨和不滿,認為這個不好,那個不對,這個不夠爽,那個不夠’.....坦誠的說,我們大多患了人在福中不知福富足病,完全不知珍惜目前所擁有的一切,反而一味想去追求進一步的享受和滿足,結果也就為自己帶來了無盡無邊的煩惱和痛苦。 

 

 

因此若要避免煩惱與痛苦,根本上必須要能知足感恩,因為唯有知足才能得到常樂,唯有感恩才能回饋眾生。此外如果一個人想要獲得心靈上更大的喜悅,則應該用愛心去幫助需要救助的人,因為助人為快樂之本行善才能最樂,而且這種快樂乃是人世間最真實、最高貴也是最溫馨的一種心靈的飨宴。 

 

 

上面的這些感受,都是我在長期出錢和出力(當義工)這種行善的活動中所體會出來的。有了這種體認後,我也自然而然的改變了我人生的態度,也改變了我生活上的一些習性,以後我在購物時就變得更為節儉,不該買或不必買的柬西我都盡可能的不買,然後將這些節省下來的錢,盡可能的用到布施行善和救助貧困的活動上,因此這幾年來我都覺得自己生活得很充實、很愉快。 

 

 

除此之外,我也很明顯的感受到許多的福報,例如過去我跟先生常常鬧意見而發生激烈的爭吵,事後又往往進一步演變成為冷戰,有時候連續好幾周都彼此不理睬,不講一句話,甚至有時候鬧得很嚴重,幾乎要辦離婚,因此使我常常感到很痛苦。然而自從我長期參加布施活動後,這種情況便好像愈來愈少。去年我先生竟然第一次開口向我說:太太,你以前替我所作的一些事,我非常感恩。我聽了感到非常安慰。自此以後,他竟判若兩人,變得非常體貼,在假日的時候,他都會主動載我和兩個孩子出去外面郊游兜風;更難得的是,他開始願意陪我回娘家,而且還會自動的跟我母親聊天說笑,這是我過去完全不敢奢望的事。坦白的說,這也是我跟他結婚後經常跟他爭吵的導火線,然而現在他卻自動自發做到了這件我夢寐以求的事,因此我內心的快樂實在可想而知。 

 

 

此外還有一些令我感到很高興的是,去年我先生很幸運的考進一個很大的事業機構,他的工作也比過去更為穩定,待遇也比以前較為優厚。還有我讀國小的兩個孩子近來也變得很聽話、很孝順,不再任性或故意跟我作對,而且學校成績也有很明顯的進步,因此我也常常聽到老師對他們的稱贊。而最近令我感到更高興的是,我的大女兒最近幾個禮拜連續參加本地公私立明星學校的入學考試,一共考了五所,結果五所學校都全部錄取,而其中大家認為最難考的一所國中美術班,這也是我期待最殷切的一所學校,竟然也能夠順利的金榜題名,使我覺得萬分的欣喜和快慰,因此今天如果有人問我一個問題:行善是否真正能夠得到福報?那麼根據我過去多年行善的親身經驗,我所得到的答案可以非常肯定的說:行善的結果的確可以得到福報。我現在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快樂和最幸福的人,這便是最真實、最具體的明證。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688ku&aid=8802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