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8/26 17:00:27瀏覽1204|回應0|推薦0 | |
該年「南日本製糖會社」所設新竹工場的製造能力為500噸。中港工場為350噸,合計850噸。後者創設地址為中港支廳三角店莊五穀王廟南。附帶一提,五穀王廟主祀有「五穀王」之稱的農業守護神—神農大帝,可見竹南、頭份一帶是水田遍布之區。該會社於該年同時著手鋪設手押及蒸汽式輕鐵(糖鐵)於此區以運輸甘蔗。隔年,開工製糖。之後將製糖機器提升至550噸。 1916年南日本製糖因缺乏誠意及經營不善,遭帝國製糖會社併購。該年10月,帝糖針對新竹和中港工廠訂出下一年期獎勵種蔗辦法,包括前貸制度、肥料補助栽培、補助蔗苗、甘蔗買收價格(含在來的竹蔗)。 1926年春遇到天旱,因水量不足,遂汲取廠內直徑約六、七公尺的兩口水井(其中之一目前在某民戶內)充為工廠造糖之用,但仍感不足而中止製糖,只能將工廠區域內及後龍苗栗的甘蔗原料送往新竹工廠壓榨。 後來,經帝國製糖的努力,同工廠壓榨能力提昇至日壓750噸。另收購在竹南庄頂大埔200餘甲及工廠周圍兩甲地,以作為自營農場的蔗園,僱工栽培及採收甘蔗。連於1929年發現的「野生稻種自生地」—大埔(也稱「中大埔」)也種植了甘蔗,因當時比栽培甘藷、落花生更有利可圖。 到了1931年,竹南工廠生產分蜜糖7,317噸,副產品的糖蜜1,495噸,總價值165萬餘圓,占竹南庄工業產品價值的79%。 1939年帝國製糖會社大增產,創造產糖最高記錄共1,983,000餘擔,其中,新竹州下的新竹、竹南、崁仔腳3製糖所合計699,700餘擔,此數目已大大突破原來的目標50萬擔。 但到了1940年底,帝國製糖遭大日本製糖會社合併。為了讓該會社所屬苗栗廠附近的甘蔗原料區能配合工廠的能力,計畫築通竹南連絡線,並將舊竹南糖廠區域劃歸苗栗廠,當時已施工敷設鐵路至造橋一帶。可惜北勢的乳姑山一段隧道工程尚未完成,太平洋戰事爆發,是項工程遂告中止。當局又考量「大東亞共榮圈」糖業一元統制和食糧政策,台灣糖業需要重組,特別是北部糖業合理化的部分,於是將竹南工廠耕地的白糖設備移轉至苑里。 光復後的竹南糖廠遺跡 自1943年就停工的竹南糖廠,其擁有的地不是變更為住宅,就是工業用地。原屬糖廠之竹南庄頂大埔的自營農場,於1954年7月1日成立「種畜場」,迄 1973 年,改名為「畜產研究所」,並向教育部備案為學術研究機構。 該研究所培植國內外的畜殖技術人員達一萬餘人,無論是「乳牛育成研究」或培養出的好豬,皆是出自此地,是有口皆碑不爭的事實。這或許要歸功於「科學養豬」的成果吧! 但好景不長,該農場於1995年7月奉行政院核定為科學園區用地,於1999年7月開始動工,土地面積123公頃以支援新竹科學園區發展竹南科學園區。今日,從竹南火車站內就可遠眺五穀王廟所立高156公尺的神農大帝大神像,那附近便是竹南糖廠的遺跡所在。回顧當時所聳立高百餘公尺之大鐵筋混凝土的大煙囪是當地地標。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