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國民革命軍部史-海軍陸戰隊
2017/11/06 11:57:42瀏覽1483|回應0|推薦0

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是中華民國國軍的兩棲武裝部隊,負責兩棲作戰、反登陸作戰、奪島作戰、臺灣本島及外島、離島守備、軍事設施防衛等任務,並有海軍陸戰隊學校培養陸戰隊幹部,在戰爭時也有快速反應及戰力保存的功能,

組織

海軍陸戰隊指揮部

指揮官 一位 中將

副指揮官 一位 中將

參謀長 一位 少將

副參謀長 二位 上校

政戰主任 一位 少將

副政戰主任 一位 上校

隊部營(2013年11月1日裁併編至戰鬥支援大隊)

隊部連

警衛連

儀隊連(陸戰儀隊,仿自美國海軍陸戰隊無聲操槍排)

射訓隊

軍樂隊

輜汽連

衛生連

陸戰憲兵272連

兩棲偵搜大隊(大隊長一位上校)

特勤中隊 [7]

爆破中隊(詳見:海軍水中爆破大隊 )

偵搜一中隊

偵搜二中隊

支援中隊

登陸戰車大隊(大隊長一位上校)

戰鬥支援大隊(大隊長一位上校;由補保大隊、灘岸勤務大隊、通資電大隊和海軍陸戰隊隊部營合併成立,區分8個中隊)

通電中隊

通資中隊

灘勤中隊

岸勤中隊

衛勤中隊

補保中隊

運輸中隊

支援中隊(由海軍陸戰隊隊部營併編而成)

海軍陸戰隊陸戰六六旅 (駐桃園市龜山區) ——「先鋒部隊」(旅長一位少將)

海軍陸戰隊陸戰九九旅 (駐高雄市林園區)——「鐵軍部隊」(旅長一位少將)

海軍陸戰隊防空警衛群 (駐高雄市左營區) ——「鐵衛部隊」(指揮官一位上校)

烏坵守備大隊 (駐金門縣烏坵鄉)(大隊長一位上校)

三軍聯合作戰訓練基地指揮部 (駐屏東縣車城鄉)(指揮官一位少將)

海軍教育訓練暨準則發展指揮部

海軍陸戰隊學校(1998年8月1日改隸海軍教育訓練暨準則發展指揮部)

海軍陸戰隊新兵訓練中心(指揮官一位上校)(102年1月1日移編至海軍司令部隸屬海軍教育訓練暨準則發展指揮部)

目前員額約9000人。轄下編制有陸戰特勤隊專職南臺灣反劫船、反恐等任務,隊內成員多來自海軍陸戰隊志願役官、士、兵。

第一支「海軍陸戰隊」 

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軍起事攻打湖廣總督府;11日清晨,按照革命黨的「革命方略」,宣布中華民國成立(見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11月2日,上海海軍被留日返國學生王時澤說動加入革命,後為南京臨時政府的北伐艦隊之一部。

王時澤將其中的海軍砲兵與革命黨人並華僑青年、潮州敢死隊等臨時組成了二百餘人的海軍陸戰隊,他自任隊長。此一海軍陸戰隊加入滬軍都督府,編為海軍處下。

由「海軍警衛隊」至「海軍陸戰隊」 編輯

1912年4月,北洋政府海軍部下設警衛隊,初期編制為2個區隊(共8個排兵力),林鎔禧任管帶。第一區隊隊長為范銘升,第二區隊隊長為宋槐清。

1913年2月,擴充為2個連,第一連連長為邱官平,第二連連長為游兆麟。

1914年2月,海軍部裁撤警衛隊,改設陸戰隊營,下轄四個連,編制582人,營長為林鎔禧,駐北京。

1918年2月,第一營增加一個機槍連;7月,擴編新兵4個連,成立第二營,派駐上海高昌廟海軍總司令部、海軍江南造船所、馬尾造船所,擔負警衛任務,此時總兵力為二營8連,並每營各一機槍連。

對日抗戰勝利前的各地海軍陸戰隊 編輯

民國成立後至北伐統一前,中國實質上是由背後有列強在支持的軍閥割據分裂,中國海軍為陸軍附庸,海軍陸戰隊反而比海軍活躍;而此時期在中國大陸,亦有其他大大小小勢力的海軍陸戰隊。

閩系海軍陸戰隊

自北洋水師以來,一直到對日抗戰勝利,閩系海軍一直都是主導中國海軍的力量,閩系的陸戰隊也曾參加多場戰事。直到最後閩系海軍叛變投共,又稱「中央海軍」,英式海軍訓練。

中央海軍精銳率艦叛變投共後,成為之後成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主力;此後由陸軍重建的國民政府海軍已與中央海軍無涉,故稱「新海軍」(桂永清作〈海軍軍歌〉即有「新海軍」一詞)。

閩系藉北洋水師戰敗,將領凋零,清廷無人可用之時崛起;然自八國聯軍後,中國海軍對中央便已叛服無常。

除了因中國自清末以來長期陷入分裂、政權並無統一,各系海軍隨勢望風而倒、易主帶艦投靠如喝水吃飯以外,另一部分原因是海軍各系間彼此不服、甚至偶有衝突。因此閩系雖名屬中央海軍,但不聽從蔣介石指揮,最後釀至閩系叛變。

海軍陸戰隊統帶部

1922年10月,海軍部命時任海軍第二艦隊司令部副官的楊砥中為陸戰隊統帶,率駐北京的陸戰第一營與駐上海的2個連,會同至福建。11月,成立馬尾警備司令部,統一指揮駐閩艦隊與陸戰隊,並於長門魚雷營設陸戰隊統帶部。1922-1923年間,楊增編了陸戰隊1步兵營,砲兵、工兵、機槍、迫擊砲各一個連,分駐馬尾、長門炮臺。林忠為第一營營長,馬坤貞為第二營營長,林志棠為獨立營營長,逐步擴大地盤。

海軍陸戰隊混成旅

1923年5月,統帶部擴編為海軍陸戰隊第一混成旅,楊砥中任旅長,下轄2個團,林忠為第一團團長,馬坤貞為第二團團長,林志棠為獨立團團長,砲兵連擴充為砲兵營,此時佔據地盤增加了福清、連江、長樂、平潭等。7月,於長門砲臺設海軍陸戰隊講武學校,楊砥中任校長。

1924年,混成旅改3團制,加編特別步兵團,轄機槍營一、迫擊砲營一、手槍營一,砲兵營改三連制--野砲連一、山砲連二。3月,將陸軍駐福州第一獨立團改編為海軍陸戰隊第一混成旅步兵獨立團,分駐莆田、仙遊等地。

1925年4月,楊砥中因貪贓枉法,又在閩期間藉口清鄉逼民種植鴉片收捐,儼然一土皇帝,民怨積深,被海軍總長下令緝拿歸案。楊逃命時拒捕被擊斃,旅長由林忠接任。其後,海軍陸戰隊第一混成旅縮編為陸戰大隊,下轄2支隊,一支隊長為林忠,二支隊長為林壽國,大隊長由時任海軍總司令楊樹莊兼任。

1926年,陸戰大隊復編為混成旅,後加入國民革命軍。

青島海軍陸戰隊 編輯

隸屬於第三艦隊。

1928年設立。

1931年,增設補充大隊,大隊長為尹祚乾。

1933年7月,增2大隊。

1935年,升大隊為營。

1936年2月,設陸戰支隊司令部,司令為張赫炎。

1937年,與海軍陸戰隊教導總隊合併。

1939年,改編為特種兵總隊。

汪精衛政權海軍陸戰隊 編輯

桂系海軍陸戰隊 編輯

東北海軍陸戰隊 編輯

曾是中國海軍最強的一系,1929年與蘇聯紅軍爆發三江口之役,陸戰隊奮戰五小時後全滅。後因滿州國成立,軍艦被日本人奪走,全滅。

江防艦隊陸戰隊

見王崇文條。江防艦隊下亦設一陸戰隊,隊長為林志瀚(1917年7月15日就任),隨艦隊投靠奉系,江防艦隊後改編入東北海軍。

渤海艦隊陸戰隊

由艦隊司令溫樹德兼任隊長。溫原為護法運動海軍艦隊司令,後背叛孫中山,加入直系;吳佩孚失勢後,溫轉投奉系,但因下屬兵變被免職。渤海艦隊後改編入東北海軍。

廣東海軍陸戰隊 編輯

屬於地方軍閥培養的海軍,以陸軍為主的地方海軍自然也有陸戰隊,粵系最後降服,加入了蔣的國民政府海軍,而不是閩系的軍政部中央海軍,隸屬於第四艦隊。1932年,設第一集團軍海軍陸戰隊,下轄1個團,司令蔡廷楷兼團長。粵系海軍陸戰隊最後在日本進攻廣東時全滅。

國民政府的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 編輯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發表北伐宣言,後節節勝利,閩系海軍決心倒戈。11月,駐閩海軍第一艦隊率先加入國民革命軍。12月,國民革命軍設海軍陸戰隊司令部,下轄2個團。第一團團長為金振中,第二團團長為邱振武。

國民革命軍海軍陸戰隊步兵第一旅

1927年8月,由第一混成旅步兵第三團擴編。

1927年11月,改編為混成旅,下轄3個團,旅長為林忠。

1929年編遣,改為第一獨立旅。

國民革命軍海軍陸戰隊步兵第二旅

1927年8月,由步兵獨立團擴編。

1927年11月,擴編為混成旅,下轄2個團,旅長為林壽國。

1929年編遣,改為第二獨立旅。

國民革命軍海軍陸戰隊步兵補充團

補充第一團:1928年改編自閩廈警備司令部衛隊。

補充第二團:1928年收編自各縣鹽務緝私隊,1929年11月編遣後歸財政部。

第三補充團:1928年2月成立。

第四補充團:1928年2月成立。

砲兵營:1928年2月成立。

海軍陸戰隊第一獨立旅

1929年定編。

1933年10月,海軍廈門要港護砲台教導總隊併入,改編為補充營。

1934年1月,第三團裁編,併入一、二團,12月4日,與第一獨立旅互換番號。

1936年,恢復第三團編制。

1938年4月,裁撤補充營。

1945年6月,裁編,併入陸軍。

海軍陸戰隊第二獨立旅

1929年定編。

1936年,裁軍法處。

1938年8月8日,設海軍陸戰隊新兵訓練所。

1945年6月,裁編,併入陸軍。(第四團1946年裁編)

海軍警備隊

1945年8月成立於上海,下轄9個連,隊長葉寶琦,後併入陸戰隊。

電雷系海軍陸戰隊 編輯

參見:中華民國海軍白色恐怖事件

蔣在陸軍下另設的小海軍,用意自然是與閩系抗禮。在閩系叛變投共後,蔣下令重建陸戰隊,由桂永清主導並大舉清洗閩系,連帶使得許多無辜官兵被捕入海軍陸戰集訓隊,如吳淞口陸戰集訓隊,馬公孔子廟陸戰隊,陸二師(後降為旅)集訓隊,以進行思想改造,造成不少冤假錯案。

重建的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完全受美國軍援資助與訓練影響,屬美式軍隊,今存於臺灣。

整編時期 編輯

1947年9月16日,國共內戰激烈化,9月16日重建海軍陸戰隊大隊於福建馬尾,下轄6個中隊;海軍總部亦直屬六個陸戰營,分駐上海復興島、臺灣高雄左營、廈門、福建馬尾、南京、黃埔、崇明島、城隍島。

1948年,與海軍警衛團併編為海軍陸戰隊第1、2、3團。

1949年1月24日,海軍陸戰隊司令部於上海復興島成立;3月19日,第一師成立,首任師長為楊厚綵少將,同年移駐定海負責舟山地區及海南島之防衛;繼隨中華民國政府播遷至臺灣,於高雄左營集中整訓。

1949年4月27日,海軍陸戰隊第二師編成,首任師長為周雨寰少將(時任)。10月29日,國防部公布《國軍作戰大綱》,依據大綱指導,將兩個陸戰師縮編為一個司令部與兩個旅,同時裁撤海軍登陸艦隊司令部。

1949年8月海軍陸戰二團(團長何相臣上校)及長山縣保安團,共計約1500人,及「美宏」、「中權」兩艘登陸艦和8艘中小艦艇,增派的「太和」、「太昭」號護衛艦,據守渤海海峽的長山島,構築了以峰山和西山為核心陣地的嚴密火力防禦體系。解放軍華東軍區命令華野第24軍第72師(師長康林)、24軍軍屬炮兵團山炮營、華野特縱榴炮第13團,山東軍區警備第四旅、警備第五旅及北海軍分區地方部隊,總兵力超過3萬人,在山東軍區第一副司令員許世友指揮下,渡海登陸進攻長山列島。8月11日晚18時發起進攻。至次日10時,南長山島、北長山島、大黑山島、小黑山島、大竹山島、小竹山島和廟島等長山列島南部的7個主要島嶼全部攻克。長山列島北部的南隍城島、北隍城島、大欽島、小欽島和砣磯島等5個主要島嶼的陸戰隊守軍餘部於8月20日登艦撤往舟山。[1]

1950年-1952年9月,先後增編運輸車第1、2營與海軍陸戰隊學校(直屬海軍總部,受海軍陸戰隊指揮)。

1950年5月,隨著解放軍攻占海南島,海軍陸戰隊駐守西沙群島永興島的部隊撤台。在永興島與太平島駐軍始於1946年,各設海軍電台一座,派海軍陸戰隊一個排編制59人駐守,人員每年輪換一次,薪金按三倍支領,島上所需各類物資每半年補給一次。[2]

1952年2月,參謀總長周至柔上將核定陸戰隊四大核心任務為「登陸作戰」、「海軍基地警衛勤務」、「兩棲作戰研究發展」、「參謀總部特別賦與特定任務」。

1953年6月,接編越南富國島返回之「富臺部隊」(又稱「富召部隊」);8月,海軍陸戰隊航空部隊(即空觀中隊)成立。

1953年7月16日,海軍陸戰隊第1旅所屬1大隊及砲兵、戰車中隊與陸軍部隊,一同進攻東山島,是為東山島戰役。

1955年1月,海軍陸戰隊第2旅與陸軍45師併編為陸戰第1師,另增設作戰勤務團及新兵訓練營、11月陸軍780搜索團撥編本隊(計五個營,21個連的兵力單位)。

1957年4月,成立陸戰隊士官學校(任務編組),設陸戰學校指參班,5月設陸戰隊兵科,6月成立艦隊陸戰隊司令部,12月1日創設陸戰隊官科(1958年生效)。

1958年7月,成立預備兵營。

1959年4月,士官學校由任務編制改正式編制,12月新兵訓練營擴編為新兵訓練中心。

1960年12月,「預備兵營」擴編為「後備軍人訓練中心」。

1962年3月,成立警衛第1營。

1965年2月,成立警衛第2營。

1966年9月,海軍陸戰隊第1旅與陸軍81師併編為陸戰第2師。

1967年,成立登陸戰車指揮部。

1968年9月,裁撤艦隊陸戰隊司令部,另成立恆春基地指揮部。

1969年3月,將戰車指揮部更名為登陸戰車團。

1971年6月,陸戰隊檢診所擴編為陸戰隊醫院,同時成立憲兵連。

1974年4月,恆春訓練基地擴編為三軍聯訓基地。

1975年,戰勤團基地工廠擴編為陸戰隊專用裝備綜合基地工廠。

1979年3月,新兵訓練中心與三軍聯訓基地指揮部併編為陸戰77師。

1981年,成立特種勤務隊與兩陸戰師反裝甲連。

1983年5月,由戰勤團保養營與保養排併編為工兵戰車保養連。

1984年7月,裁撤陸戰隊77師,恢復三軍聯訓基地指揮部及新兵訓練中心,同年將陸戰師105砲營三連與155砲營裁減為戰時編制。

1985年4月,裁撤空觀隊,10月陸軍船舶營駁車連撥編本隊,定名為兩棲駁運車連第1、2連。

1986年1月,海軍陸戰隊學校及陸戰隊士官學校合併,7月改編陸戰隊醫院為醫務所,9月由兩陸戰師岸勤營併編為戰勤團岸勤99營並成立2陸戰師化學兵連。

1987年9月,空軍防砲209營第4連及空軍防砲211營第2連改隸本隊,編入2師砲兵團。

1988年7月,豫劇隊奉命編實,9月編成政治作戰連。

1995年12月,豫劇隊改隸教育部。

定編時期 編輯

1997年7月,執行「精實案」,本隊精實為司令部15個處、組,轄陸戰旅、守備旅、基地警衛旅、烏坵指揮部、新兵訓練指揮部、兩棲偵搜大隊、登陸戰車大隊、補保大隊、工岸大隊、通信電子大隊、綜合保修工廠、隊部營等13個單位,管制海軍陸戰隊學校、三軍聯訓基地兩個單位。

2004年4月,執行「精進案」第一階段,新兵訓練指揮部移編國防部後備司令部,補保大隊彈藥中隊移編聯合後勤司令部。

2005年1月,海軍三軍聯合作戰訓練基地指揮部移編本隊,海軍水中爆破大隊移編兩棲偵搜大隊,海軍灘岸勤中隊、裝備中隊移編工岸大隊。4月1日陸戰旅、守備旅銜稱更名為陸戰66旅、陸戰99旅。7月1日基地警衛旅銜稱更名為陸戰77旅,工岸大隊銜稱更名為灘岸勤務大隊、通信電子大隊銜稱更名為通資電大隊。

2006年3月,海軍陸戰隊司令部銜稱更名為海軍陸戰隊指揮部[3]。

2011年1月1日,陸戰軍樂隊裁撤[4][5]。

2013年11月2日,根據精粹案,陸戰77旅裁撤,改編為防空警衛群(air defense group)。

裝備 編輯

輕兵器

T75班用機槍、T74排用機槍、T85榴彈發射器、T91戰鬥步槍、T86戰鬥步槍、M82狙擊步槍、T93狙擊步槍、烏茲衝鋒槍、M4A1突擊步槍、

M16A1突擊步槍、Mk 14增強型戰鬥步槍、MP5A5衝鋒槍、M1911手槍(國軍稱45手槍,國造型號為T51手槍)、T75手槍、肩射多用途攻擊武器、

紅隼反裝甲火箭

車輛

M60A3戰車、CM-21裝甲車、CM-22/23裝甲迫砲車、CM-24彈藥運輸車、CM-27高速牽引車、CM-25拖式飛彈裝甲車、CM-26裝甲指揮車、M-41D輕型坦克、

LVTP-5兩棲登陸車、LVTH-6砲車、LVTE-1工兵車、LVTR-1救濟車、LVTC-1指揮車、AAV-7兩棲突擊載具 (包含 AAVP-7A1、AAVC-7A1、AAVR-7A1)、M998悍馬車、中型戰術輪車、2500加侖油罐車

火炮

M2A1 105公厘牽引榴彈砲、M109A2 155公厘自走榴彈砲、M40A1火炮、T-75 20毫米機砲**63式120毫米迫擊砲、T-75 81毫米迫擊砲、Mk 19自動榴彈發射器、51式106毫米無後座力砲

飛彈

FIM-92刺針飛彈、FGM-148標槍飛彈、RIM-72C海欉樹飛彈

直升機

MD 500防衛者式直昇機

戰史 編輯

清洲島登陸戰

南山保衛戰

東山島戰役

金門外海戰役(鴻運作戰)

舟山群島戰役

長山八島戰役

馬尾羅星塔閩安一帶地區戰役

九二海戰

在金門八二三砲戰期間,陸戰隊員勇猛慓悍的英勇表現,獲頒授榮譽虎旗,成為三軍部隊的表率。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0936331038&aid=108964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