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國民革命軍部史-中國遠征軍(第二次)
2017/10/21 14:49:15瀏覽397|回應0|推薦0

第二次遠征軍(1943年初至1945年3月)

  • 司令長官陳誠(1943年冬由衛立煌繼任)  
  • 副司令長官 黃琪翔  
  • 參謀長 蕭毅肅
    • 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宋希濂 副總司令黃杰
      • 國民革命軍第二軍(軍長王凌雲、副軍長鍾松)
        • 第9師張金廷(師長)  
        • 新三十三師楊寶𤤴(師長)  
        • 第76師夏德貴(師長)
        • 輜重團段壽濤
      • 國民革命軍第六(軍長黃杰,後史宏烈接任)
        • 預備第2師(師長顧葆裕)  
        • 新39師(師長洪行)
        • 輜重團鄭殿起  
        • 通訊營馮行之  
        • 戰車防禦營梁中介
      • 國民革命軍第七十一軍(軍長鍾彬、副軍長陳明仁)
        • 新28師(師長劉又軍) 
        • 第87師(師長張邵勛) 
        • 第88師(師長胡家驥)
        • 輜重團吳濤
      • 第36師(師長李志鵬) 
      • 第200師(師長高吉人) 
      • 第5軍炮兵營
    • 第二十集團軍總司令霍揆彰 副總司令方天
      • 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三軍(軍長周福成,趙鎮藩繼任)
        • 第116師趙鎮藩(師長,劉潤川繼任)  
        • 第130師張玉挺(師長,王理寰繼任)
        • 輜重團劉寶華
      • 國民革命軍第五十四軍(軍長方天,闕漢騫繼任)1944年4月第14師、第50師調入緬甸,同年8月編入新6軍序列
        • 第14師龍天武(師長)  
        • 第50師潘裕昆(師長)  
        • 第198師葉佩高(師長)
      • 高炮第49團3營  
      • 第8軍山炮營  
      • 輜重團雷震波  
      • 工兵第2團林松  
      • 通訊部隊
    • 國民革命軍第八軍(軍長何紹周、副軍長李彌、參謀長梁筱齋)
      • 榮譽第1師(師長汪波)  
      • 第82師王伯勛(師長)  
      • 第103師熊綬春(師長)
    • 第93師呂國銓(師長)  
    • 炮兵部隊指揮部邵百昌 
    • 工兵部隊指揮部 傅克軍
    • 通訊營 
    • 滇康緬特別游擊區總指揮部鄭坡

------------------

第二次遠征

駐印軍與滇西遠征軍的訓練

1942年7月15日,新38師由因帕爾開往比哈爾邦藍姆伽,8月初,從緬北野人山脫險入印的的第5軍新22師和軍直屬部隊也來到了藍姆伽。根據中美協議,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部撤銷,改稱為中國駐印軍總指揮部。史迪威為總指揮,羅卓英為副總指揮。同時,國民政府利用駝峰空運飛機回航的機會,每天空運幾百名士兵到印度,以補充兵源。1942年底,由於史迪威與羅卓英矛盾不可調和,蔣中正被迫將羅卓英調回國內,經過反覆考慮,決定派第8軍軍長鄭洞國中將接替羅卓英的職務。同時決定在駐印軍指揮部下設新編第一軍建制,下轄新38師、新22師。鄭洞國任軍長,孫立人為副軍長兼新38師師長,廖耀湘為新22師師長。3月中旬,鄭洞國率軍部人員來到藍姆伽,正式成立新一軍。

1942年底至1944年春,新30師兵員陸陸續續空運到印度,新30師編入新一軍序列。1944年上半年,第14師與第50師的兵員也空運到了印度。中國駐印軍在藍姆伽換裝了美式裝備,有美國的軍事援助和充足的糧食,軍事訓練十分紮實。經過一年的整訓,練就了叢林訓練和叢林生存的過硬本領。再加上同時大批知識青年在蔣中正「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踴躍參軍,士兵的素質有了大大的提高,這兩點使得駐印軍的戰鬥力大為提高。

1942年6月,怒江防線穩定之後,國民政府積極訓練軍隊,準備反攻緬甸。1943年2月1日,蔣中正任命陳誠為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3月28日,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部在雲南楚雄成立。陳誠從重慶飛到楚雄就任,著手進行遠征軍部隊的訓練和反攻計劃的制定。1943年8月,遠征軍的5個軍編練和裝備基本完成。後調來的第54軍也在11月完成改編。其中,第11集團軍下轄第2、第6、第71軍和第200師。第20集團軍轄第53、第54軍共4個師。另外第八軍和第93師直屬遠征軍司令長官部。1943年冬,陳誠因病辭職,衛立煌接任遠征軍司令。

反攻

1943年3月,新38師的114團即先行開進野人山區,掩護中美部隊修築自印度列多到野人山區的中印公路。1943年10月下旬,雨季停止,在列多的新22師和新38師主力乘車到達胡康河谷邊緣,駐印軍緬北反攻戰正式開始。經過血戰之後,新38師於12月29日攻克於邦。隨後在新38師的配合下,新22師於1944年3月5日攻克孟關。後來兩師合作攻下瓦魯班。配屬於新一軍的戰車第一營與新二十二師之六十六團所屬步兵營在3月3日的瓦魯班戰役中迂迴奔襲18師團司令部,繳獲18師團發布作戰命令的關防大印,這在抗戰期間絕無僅有,而後此日被國軍明定為裝甲兵節以茲紀念。

此時新30師、第14師、第50師藉助空運運抵緬北前線換裝訓練,中國進入緬甸的部隊已達到5個師。1944年4月份新22師、新38師、新30師、第14師、第50師與先前以空降奇襲密支那的麥瑞爾突擊隊聯合圍攻攻克此地。攻克密支那後部隊休整了2個月並保護密支那機場不受日軍收回。8月份新一軍擴編為新一軍和新六軍兩個軍。新一軍下轄新30師和新38師,軍長孫立人。新六軍下轄新22師、第14師、第50師,軍長廖耀湘。鄭洞國升任駐印軍副總指揮。1944年10月16日,新一軍與新六軍開始向八莫發起進攻,然而12月初日軍一號作戰的攻勢推進至獨山,貴陽告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下令調新六軍回國保衛大西南,新六軍主力於12月1日奉命停止前進,新六軍軍部及新22師、第14師空運至雲南霑益以保衛重慶。留下第50師與新一軍作戰,歸新一軍指揮(後來正式編入新一軍序列)。1944年12月15日新一軍攻克了八莫。

在駐印軍反攻初具成果之後,國內滇西的中國遠征軍反攻開始。1944年5月11日第20集團軍於雨季強渡怒江,於6月底血戰至騰衝附近。經過3個月的戰鬥,於9月14日解放騰衝。第11集團軍於6月1日渡江,新28師於4日攻克臘猛,進圍松山,由於日軍工事齊全並占有地利,該師五攻未克,損失慘重。7月1日攻堅行動改由第8軍接手,該軍以三個師輪換進攻,連續九次,到9月7日方破敵陣,全殲守敵。遠征軍經過血戰,於11月3日攻克龍陵,20日攻克芒市,12月1日攻克遮放,1945年1月19日克復畹町。1月22日中午第53軍第116師與新一軍一部在木遮相會,旋以鉗形攻勢向芒友推進,

1945年1月15日,新一軍攻克南坎,並繼續前進,於1月27日畹町附近的芒友與雲南西進的中國遠征軍會師。1月28日中印公路通車典禮在畹町城舉行。會師後,滇西遠征軍回國,新一軍與第50師南下,新一軍先後拿下了新維、臘戌,第50師先後攻克了南渡、西保、南燕、皎麥等市鎮,新50師自從1944年渡過伊洛瓦底江以來,在三個多月的時間裡,挺進600公里,斃傷日軍3500餘人。3月30日,中國遠征軍攻克喬梅,與英軍勝利會師。隨後中國駐印軍凱旋迴國。至此,中國駐印軍與中國遠征軍的任務順利完成。

1944年第二次遠征:

  • 瓦魯班戰役
  • 滇西緬北戰役
  • 騰沖戰役
  • 松山戰役
  • 龍陵戰役
  • 胡康河谷戰役
  • 孟拱河谷戰役
  • 密支那戰役
  • 平滿納戰役

第二次遠徵結果

第二次入緬作戰,中國駐印軍傷亡1.8萬餘人,殲滅日軍4.8萬餘人,收復緬甸土地約13萬平方公里。滇西中國遠征軍傷亡67403人,殲滅日軍21057人,解放滇西全部土地約3.8萬平方公里。中國遠征軍完成了中國戰略大反攻的全面勝利。

1943年春天,孫立人將軍擔任新1軍前敵指揮官,開始轉入反攻。到1945年1月,與反攻滇西的中國遠征軍在芒友會師。中國駐印軍和以孫立人將軍為前敵指揮官的新1軍共擊斃日軍33082人,其中看到軍服官階或是衣服內的日記、名字標誌,計有3個聯隊長和其它指揮官,擊傷日軍75499人,俘虜323人,我軍和敵軍傷亡的比例是1:6,日軍緬甸方面軍直轄第2師團、第49師團、第53師團、第15軍第18師團、第56師團基本上名存實亡,其中的18師團,據俘虜交待說,前前後後整體補充了15次,確實已經達到了日軍自定的玉碎標準。

 http://twrc.idv.st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0936331038&aid=108834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