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繪本的評論與評選
2009/08/20 10:15:16瀏覽2480|回應0|推薦6

繪本的評論與評選

 

一本繪本一般讀者怎麼看,怎麼感受或欣賞,是個很有趣卻又無法完全得知與掌握的,除非有人投書或寫心得報告。那評審或專家學者又如何評審或評鑑繪本是否入選與獲獎呢?通常也是見仁見智,而且莫衷一是。

 

繪本讀者怎麼看,端視其個人對繪本的「興趣」與「理解」;出版者既然沒得掌握也就不會很在意;但繪本專家、學者或評審們對繪本的評論與評選則應該有基本的專業標準和角度;否則又怎能說是「專業」或「專家」呢?他、她們的論鑑總要根據一些繪本有關的理論架構或學理原則。

 

同一本繪本如果有許多人看過,但讀者與專家們的感受卻有很大的差異,有時簡直是瞎子摸象般各說各話,那就有探討之必要! 一般讀者對繪本的反應可以只是眼觀後的直覺;但專家、學者們就必須要加上框架或賦予邏輯思考, 至少也要提出一些不同的、有深度的與有見地的看法吧!

 

有些評審或書評者對繪本的評論或評鑑其實是很表相的,甚至有點想當然爾的樣子。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可能是要他、她們在很有限的時間內去評選很多很多的繪本;更何況有些繪本是評審自己根本沒興趣或本來就不是很喜歡的某種類型的圖畫書。但一般讀者可以對繪本任意隨興胡想,作為評審或評鑑者卻有專業及工作上的責任;他、她的見解與說法就要有所本,要認真、要深入、又有見地。當然除了有另一番不同的見地外,有時也會有凸槌或看走眼的狀況。

 

繪本跟人一樣,各有其特質和風格、特色;而所謂絕對完美的繪本應屬少見;不同的人會因自己的好惡而有不同的評價與好惡反差,但身為繪本評審或評鑑者就必須盡力摒棄個人的喜好厭惡,且要站在多元、客觀,以多面向與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評論,而且對自己的評選意見要能理出道理或給個說法。

 

一般文本作家或繪圖者,還有繪本編輯通常是比較不去理會讀者與評論者的說法和看法。因為當創作者把作品完成,編輯者把繪本編妥出版上市後,自己即已脫離與繪本的關聯性。也就是說此時的繪本已是「既成」且「獨立」的事實;因此讀者與評論者的感受或反應變成只是讀者與評論者對此繪本的個別感受了。這樣說好像有點不太負責,但這不就是所謂「作者論」、「編輯者論」及「讀者論」的觀點嗎?

 

 創作者與編輯者或出版者「不會」也「不願意」對「讀者」與「評選者」做出回應,大致不外是下面三種狀況1、沒必要去回應,2、不想要回應,3、不能回應。繪本既屬藝術創作,也就有所謂「英雄所見略同」或「道不同不相為謀」的差異;這是天經地義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所以會有:我作我的創作,你讀你的感受,你們的評斷「我不管,其實也管不了!」,這應是許多創作者和編輯出版工作者的直覺反應和心聲。

但很多讀者很喜歡「對號入座」或猜測作者的創作動機,不但想探究作者的創作心理;而且堅持自己必定是猜中了創作者的動機。但這種反應對創作者而言,其實是會有種很令人不以為然的厭煩! 可你又不能,也沒必要直接說出來! 因為如果像這樣說出來一定會得罪或誤傷很多讀者和創作者甚至評論者與評選者的心,所以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作者、繪者、編輯與出版者均以「不語」或「不理」來反應;所謂「恕無評論」或「不予置評」就是這個意思。想想一位既多產又有知名度的繪本作家如要回應眾多讀者的感受,那豈不是沒完沒了的事。幾米可能就會有這樣的困擾。很多情況下,其實讀者的反應是很表面,既不深入或很情緒性又無厘頭、甚至無理取鬧的也有!

 

記得當年我們出版何華仁先生的「小島上的貓頭鷹」繪本時,台東及蘭嶼地區有的許多讀者,聯名寫信來抗議說這繪本的作者為何不是蘭嶼或台東人,而且「感覺」書中的內容對蘭嶼有種種的誤解與不敬,因此要求我們要全面下架並回收重新出版,甚至還要補償已買書的人的損失! 作為此書的作者、編輯與出版者我們第一次接到如此激烈的反應倒是教人有點擔心! 其實在此書未上市前,編輯們也和作者溝通修改了好幾次,當然外面的專家與顧問們也徵詢過好幾次,甚至商請繪本專家進行文本修訂出另個文本的版本。但目前為止,此書還是未曾修改過任何圖或文,還得了獎,也出售版權到國外。

 

一般最後完稿定案的版本,通常是經多方斟酌及平衡意見折衷協調後的「決定」與「選擇」。就出版者而言,基本上內容確定無誤後,創作者首先必須被尊重,而編輯者就必須要盡心盡力去溝通協調,出版者就是要承擔出版後的一切後果。編輯與作者在繪本出版前的討論與修訂過程及工作內容,甚至在此過程中要做出不少的選擇與決策,這些其實是不必也不足與外人道也! 因為這是各自工作的角色與職責,也是一種承擔;所以,除非碰上很大的爭議或嚴重的誤解的狀況。原則上,只能「含淚」或「微笑」接受吧! 出版新作品前的工作與事務已夠繁忙的了,出版上市後誰還會有心思去理會這些已然的事實呢? 而創作者與出版者通常也要有開放的心胸,讓各式各樣的讀者,對其作品各有其解讀或解釋的立場和空間。但評審及評鑑者就有專業的責任,必須講出有憑有據有理有情的論斷與評價,否則就是失職或不負責甚至是失格或誤導!

 

最近,我們和台南縣文化處合作出版的繪本「老醫生的故事」。入圍了2009年政府出版品的評選名單,「繪本棒棒堂」季刊2009年第16期對此書有些介紹和評論。為了怕產生誤解,只好對一些編製與出版上的誤解提出一些說明,因為這是青林與官方合作出版的繪本,所以最好還是澄清一下,免得誤解越陷越深。

 

「老醫生的故事」的催生者是奇美美術館的規劃、創建者,也是第一任的館長潘元石先生。張良典是位今年高齡95歲的老醫生,他成長及行醫於台南縣仁德鄉的一個小村莊車路墘,也就是曾經風行一時的台鐵『保安車站』的地方。雖然張老醫生不是現今知名的政治人物或很有名的作家,所以較不為外人所熟悉,但這書是記述他本人實實在在的故事。先生認為張醫生是一位很值得推崇和紀錄其生平事蹟的鄉下醫生,所以先推薦曾瀞怡小姐去訪談老醫生及家屬,收集並研讀老醫生的生平事蹟與資料、再寫成此繪本的故事文本。先生同時特地推薦了李長發先生擔任此繪本的圖畫創作者,先生純粹是應潘先生之邀請才答應客串跨刀演出的。先生是位專業的畫家,對此書的圖畫創作自有他的看法和做法。他和潘先生及我們溝通後取得了共識,決定以台灣前輩畫家的畫作來呈現張醫生的出生、成長及行醫的不同年代背景及闡述他一生的重要事蹟。雖然他只是台南縣鄉下一個小村莊的一位平凡的醫生,也許沒有曲折感人的經歷事蹟,但他踏實助人的做為,應有他在歷史上的不同意義。從平凡中來瞭解、體會鄉下醫生的特殊與偉大,這是這本繪本及故事文本的基本精神。

 

所以本書作者的文本內容完全沒有任何虛構的情節或故事架構,而是原汁原味的真人實事。文本作者的初稿出來後,經過與編輯多次的溝通與修訂,由於此書是與政府單位合作,所以有出版期限的壓力,另方面為了較能符合以學齡兒童為主要閱讀對象的繪本對文本格式與氛圍的要求,經協商同意後仍決定另邀請林滿秋女士以女士的原始文本及相關張醫生的資料再進行此繪本文字的改寫。同時林女士也對先生的繪圖進行賞析研究以求能達到圖文配合且互補共鳴的人文與藝術風格的繪本。這些改變及做法是以十分謹慎、耐心和共識與互信的心情下來進行,其間的有些事況其實很難,但也不必與外人說。基本的前提是要設法將此書在老醫生健在的95歲生日前,以及在政府單位出版交書的合約期限前,順利成功地把此書完成出版上市。

 

先生雖是初次受邀參與此繪本的繪畫工作,其投入的熱忱十分令人感動。他從圖像構思及收集參考很多台灣前輩畫家的作品資料,再創作出能彰顯老醫生一生事蹟的畫作。能達成此任務與目標他至少要具備有三方面的功力和能力,就是()、要有對台灣前輩畫家及畫作都有深入的認識與瞭解的實力,因為如此才知道有什麼畫作可以「選」以及如何「選」。()、要對原畫家的畫作有臨摹到如真的功力,()、要有把別人已有的原畫融入老醫生事蹟後再進行二次的創新畫作的創新力。以這種方式來創作的繪本,基本上除了要傳述書中人物的特殊事蹟外,也要向讀者介紹台灣早期前輩畫家的作品風格及特色,然後也要讓讀者回顧台灣各時期不同生活情境的歷史,可說是要畢此三功於各張「圖畫」中。

 

記得有次專程南下到台南科學園區和此書的催生者先生、繪圖者先生及文本作者小姐共同研商有關圖文創作及磨合與融入生平故事的一些原則與細節時,會面場所是先生的臨時工作室,其實那是一處在酷暑下的鋼架鐵皮屋內,既悶熱又吵雜,還有到處是飛揚的沙塵及堆放著他還在為園區製作公共藝術品的金屬器具和材料的工寮。

 

先生臨摹的11位前輩畫家作品所再創繪出的新作品,其實都是至少300「才」以上的大件油畫創作。這些並不能直接用來作為此繪本的插圖,而需要另找一位繪本的美編運用先生的大型原畫來進行編輯設計,也就是要把他原本大張又方正的油畫先掃製成編輯圖檔,再進行修邊、去角、挖圖,或另加上白色圓框,或特別以跨頁版面方式來處理;甚至書名頁、扉頁及第一頁或最後一頁都需要另外再繪製一些輔助性及美術性的插圖;還有圖與文的版面設計及安排;這些工作是既創新又挑戰的工作。美編者一方面要顧及版面美觀及原畫的風格與質素,還要將閱讀者的閱讀情境加以順暢化、生動化,但這是一種幫襯性又要趕工的工作,並不是一般美術編輯能做或願意做,所以編輯才情商陳敏捷先生鼎力協助。

 

由於此繪本內頁的主圖全都是李長發先生的畫作,所以此書封面的作繪者當然是他,另外則在此書的版權頁上明白表述;插圖與美編是由陳敏捷先生所完成。反之,如果把繪圖者採以李、陳兩位先生雙掛名方式,這種做法反而對先生失敬也不公平。其實雙掛名並不符繪本的創作精神及著作者署名的真意。而且這種署名安排,編輯在決定之前都會先與各當事人及創作者溝通並獲得同意。

 

至於先生所選用的11位前輩畫作的16幅原畫,我們亦均事先取得相關人士的同意及授權,並設計附錄導賞的方式來呈現,再由編輯洽請鄭明進老師寫篇導賞文章來解說此繪本中每一幅先生所取材的前輩的「舊畫作」以及融入張醫師生平故事後的「新畫作」;以說明兩者差異的巧妙與構思。編輯們在此附錄中也把各原畫的繪畫者,畫作年代、畫作名稱及作畫元素、原料、大小、尺寸及收藏者等各種資訊均專業完整的交待清楚。其實就出版專業而言,這樣的版權表述及安排才是合法合情合理、其他建議的方式並不專業也不符合著作權法的真義。

 

另外,有人提及有關今年20097月份剛揭曉的香港第一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的得獎名單。除了中國時報有篇記者的報導外,此獎公佈後台灣繪本圖文創作者及繪本出版業界對此次的得獎名單並沒有任何特別的反應。似乎這樣的得獎名單並沒什麼可令人驚豔的結果! 有人說得獎作品真是太別具中國特色了! 也就是說太中國味或太中國化了。

 

這好像是華文圖畫書第一次跨國或跨地區的圖畫書徵選評審的獎項。如果與2008年韓國第一次舉辦的CJ 國際圖畫書獎相較,確實少了國際大獎的格局和氣勢。雖然其獎金確實比其他國際圖畫書獎多了好幾倍,但相對於像義大利波隆納圖畫書獎,IBBY的安徒生繪本插畫獎,匈牙利布拉迪斯國際插畫雙年展、西班牙加泰隆尼國際插畫雙年展、甚至像瑞典的Astrid Lindgren 繪本獎(此獎所頒獎金最多),這個獎是欠缺國際繪本獎的格調和風尚的! 是否未來豐子愷的兒童圖畫書獎就是如此定調、定性呢? 這就得看贊助單位與主辦單位,尤其是評審委員的成員和格局了!

 

其實就觀察所知,凡是國際性的大獎,政治考量性越是濃厚,即使連諾貝爾文學獎也不例外。所以國際性大獎的得獎名單,以國家或政治性的考量是見怪不怪的。日本許多文學創作及出版相關獎項則是十分商業化考量,這也是人人皆知的事實。只是國際上的繪本徵獎至少已有數十年的歷史了;至今有關繪本的獎項均採分性質、年齡層或主題的分類或以插畫家或以出版品或以文本作者為頒獎對象也已行之多年,且都早已有了共識。

 

繪本在分類上關係十分重大,純創作或虛構所謂Fiction與知識性、報導性或傳記類與紀錄性及科學性的Non-Fiction類的繪本;無論在文字、內容,插畫風格及表現方式與技巧,甚至在圖畫結構、藝術創作材料與元素都有極大的差異性。要把兩種完全不同類型的繪本拿來兩相比較,不是很難判定優劣好壞就是不倫不類。我們處在新時代中的新科技與新思維不斷快速更換變革之際,繪本讀者的閱讀習慣,及潮流風尚,尤其是熱門內容與題材的更迭更常是各方探討與關切的焦點。設立繪本獎就是要反映這種繪本的時代價值與意義,否則如何形塑繪本的標準與典範? 更不用說擔任繪本創作帶動者與領先者的角色了!

 

看來第一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的得獎作品並未考慮這種繪本的時代潮流與流行風尚。許多國際性繪本獎的評審者成員中,為了保持多元化與國際化,都會納入插畫家、作家、繪本研究者及評論者以及出版者;如此方能將整個繪本產銷供應鏈從創作、編製及出版,以及推廣給讀者的各個不同向度與前後各階段的相關因素都能完整地周詳考慮到位。反之,如果評審完全均由學者擔任,在創作經驗上及思考判斷上不免會有過於理想化與理論派。繪本創作及推廣的實務體驗,對繪本的評選者不但頗重要,也更具有相當的價值性。

 

過去台灣的報紙舉辦年度小說大獎都會對外公佈其不同階段的評選名單與評選標準;甚至連入圍的名單與獲推薦的票數;還有決選名單及決選委員名單以及各決選委員對得獎作品於決選投票及評審時的爭辯發言紀錄。他、她們為何支持或反對某一繪本是否入選,都有清楚且明白的說明與交代,最後才能評選出實至名歸的作品並獲得各界的公信與支持。有些公家或政府單位所主辦之獎項的評審,常在決定得獎名單時會被少數較強勢或較會及較敢爭論或爭取的評審所左右,主辦的主管或評委會主持人也常會有暗示或影響得獎名單的情形與作為。

 

總之,我認為最後得獎的作品,不但決定了各種獎項的公信度與影響力,也決定了該獎項的格局和聲譽。繪本獎的評選及評鑑其實沒有對錯與好壞,只有徵選獎項的「風格」及「風尚」之「高明」與「隱晦」;至於繪本有關的評論則看評論者的「品味」與「見地」。

 

 

林訓民  2009/08/19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012book&aid=324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