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古文遊記選讀[一] 永州八記 / 柳宗元 [08]小石城山記
2012/01/30 12:38:23瀏覽1923|回應0|推薦2

小石城山記 柳宗元  文苑配樂誦讀  sound.gif

自西山道口徑北,逾黄茅嶺而下,有二道:

其一西出,尋之無所得。其一少北而東,不過四十丈,

土斷而川分,有積石横當其垠。

其上爲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塢,有若門焉,窺之正黑。

投以小石,洞然有水聲。其響之激越,良久乃已。

環之可上,望甚遠。無土壤而生嘉樹美箭,益奇而堅。

其疏數偃仰,類智者所施設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無久矣,及是愈以爲誠有。
又怪其不爲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
是固勞而無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則其果無乎。
或曰:“以慰夫賢而辱於此者。”
或曰:“其氣之靈,不爲偉人,而獨爲是物,
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予未信之。

簡介  http://www.zwbk.org/zh-tw/Lemma_Show/97772.aspx

 “永州八記”已成爲我國古代山水游記名作。這些優美的山水游記,生動表達了人對自然美的感受,豐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領域,從而確立了山水記作爲獨立的文學體裁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因其藝術上的成就,被人們千古傳誦、推崇備至。這些作品,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憤;也有作者幽靜心境的描寫,表現在極度苦悶中轉而追求精神的寄托。至於直接刻畫山水景色,則或峭拔峻潔,或清邃奇麗,以精巧的語言再現自然美。本文即爲《永州八記》之一。作者先詳細描繪了小石城山的形狀、布局,突出其酷似石城。讚歎山石樹木的疏密仰伏,好像高明者有意設計、布置的,然後自然轉入關於“造物主之有無”這一重大哲學命題的議論。作者用欲擒先縱的筆法,批判了唯心主義的天命論,發泄了自己屈遭貶謫,横受壓抑的不平。這段議論捭闔起伏,情理畢現。

賞析

這篇散文共計221個字,可謂短小精悍,字字珠璣,描寫景物和寓含情感卻恰到好處,真是一字不可增添,一字不可刪減。 爲什麼小石城山會遭遇無人賞識的境況呢?這當然是由小石城山所處的偏僻荒涼的地理位置決定的。你看,要到小石城山,需要從西山道口一直向北,越過黄茅嶺下去,再稍稍向北,又摺向東;在不過四十丈的地方,還有地層斷裂,且被一條河水分開,並有積聚的山石横截在路端。試想,不是有非常好奇、迫切探峻心理的人,有誰願意到這里來呢?有誰想到這里來呢?又有誰能和這小山產生心理共鳴呢?也隻有柳宗元,也隻有被貶的柳宗元。他從唐朝的都城長安走來,眼睛一亮,發現了荒野僻郊的小石城山,發現了它非同尋常的美。柳宗元的眼光是獨具慧智的,因爲他有自己仕途坎坷的經歷;柳宗元的胸懷是飽含憐惜之情和滄桑之感的,因爲他有着與小石城山相似的境遇。隻有柳宗元能發現它,也隻有在柳宗元的眼中它才會放射出美麗的光彩,而且成爲聲名播世的美山。

  
  小石城山的美是他人不能掩蓋的,因爲那是天賜,誰嫉妒也白費勁。小石城山盡管處在偏僻荒遠之地,但它卻有幸遇見了柳宗元,於是成名。這或許是偶然,但不能說不是必然,是歷史的必然。而柳宗元不知道需要遇見誰才能走出這被貶的偏僻荒遠之地,他的必然又在哪里。偏僻產生荒涼,荒涼產生空曠,空曠產生幽靜,幽靜產生憂鬱,而憂鬱產生思慮,有思慮就有美。世人很少能見的美,才是奇特的美。有時一個特殊的人物與自然之景就這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而且心心相通,人從自然中得到慰藉,自然之景又從人的思維中升華了美。 那就看一看這小石城山的奇特之景之美。
 
  它的形,上邊好似垛牆望樓,旁邊猶如聳出的天然城堡,且有城門;(這大概就是此山叫做小石城山的原因吧)它的色,有樹和竹的翠綠,閃動着一種生命所特有的堅韌、剛毅與追求之光,還有濃黑的洞穴,很神奇,也很神祕,里邊一定盛着好多好多沉睡已久的故事;它的聲,投進小石子,洞穴中就有咚咚的水聲,聲音十分響亮,很久才消逝,那肯定是一曲美妙的音樂,在等人賞鑒並取名;它的貌,無土壤卻生長着樹木和竹子,且堅實蔥鬱,疏密相間,俯仰成趣,像是有才智的人布置的,但又比人布置的精妙,可謂鬼斧神工;而它的高度,環繞登到山頂,就能眺望到很遠的地方,像是小石城山也在探視外面的世界,打聽外面的消息。你能說這小山之景不美嗎?不奇特嗎?它的美與奇特,就在於它的簡單。它自然質樸,不矯揉造作,不裝腔作勢。它孤獨但並不渲染孤獨,寂寞卻不虛張寂寞,這就是小山的品質與性格。小山在這里呆了多少年,連小山自己也不知道。它真地有些鬱悶,但心情總是很平靜的,因爲它正在等待一個人發現它,而它相信遲早會有一個人發現它。這個人終於走來了,他就是柳宗元。
  
  這小山的奇特之景之美,終於被柳氏的妙手點化成一顆璀璨耀眼的星,點綴在了世界和歷史的天空,與群星一起,給人帶來欣悦。 而這小小的石城山,沒有被上帝安排在繁華喧鬧的中原,卻被安置在偏僻荒遠之地,是上帝有意考驗它的耐力與意志嗎,還是想看看到底是哪位賢達智人首先發現它呢?那個所謂的上帝究竟存在不存在呢?柳宗元的說法似乎有些自相矛盾。他先說更加相信這一切有上帝的特意安排,卻又對上帝這樣的安排不理解,覺得上帝不應該做千百年的美景不被人識的事。
  
  當有人對上帝的做法做了解釋,柳宗元還是不相信。如果按理解與相信的角度講,山水的命運全在乎上帝的安排了,山水也有受寵的和不受寵的,這和人一樣嘛,像柳宗元這樣才德都很美好出眾的人,不就是因爲改革失敗了就被皇上貶到這僻遠之地來了嗎?而優美的小石城山,肯定也是遭上帝的貶謫了,至於什麼原因,或許是由於這小石城山也有什麼改革上帝章法或所轄秩序的想法。小小的一座石城山,能管得了那麼多嗎?你想顯露出自己不俗的才華、美好的品質和遠大的抱負,那會有眾多的天神聖仙不能容你的,而上帝又一貫聽從他們的意見。柳宗元的心里模糊,是他困惑的表現,古人迷信,特别是在遭受不幸時,更會把不可思議的事情歸結到天上去。其實他不相信才是對的。但不管怎樣,小石城山和柳宗元相似的際遇讓他倆相遇確實是一件幸事,在那個時代相遇,在這個地方相遇,於是在大千世界上,在滾滾歷史中,產生了一篇美文,也產生了一座美山。文是短小的,山是小巧的。
  
  這篇山水游記運用了象征的手法,作者以小石城山的不被人賞識來喻自己。作者很耿直,很執着,他筆下的山也是如此。文如其人,山亦如其人。小山如此之美,卻無人賞,但小山並不因無人賞而失掉自己的美。人常說: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我們讀文,首先要研究作者的思想情感,學習作者的爲人之道,做一個正直的、品德高尚的人。如此,才能將文章讀透,對自己有所啟發。如果隻是就文章論文章,隻是去研讀文章的字詞句等表面上的東西,那將會事倍功半,且永遠達不到做學問的深度。

( 創作詩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uan6116&aid=6071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