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第七篇-「波麗露」女主唱 玩團七年不放棄
2006/11/18 00:12:11瀏覽704|回應0|推薦2

 



 



 




 



 



 



 


【聯合報系校園特約記者趙晉文/台北報導】
在台灣,地下樂團的生存空間不像英美國家寬廣,商業市場也壟斷了大部分的音樂活動,加上台灣社會對非主流音樂的接受度相當低,這樣的處境,對許多創作、製作、錄音都必須自立自強的樂團來說,有時連生存下去的機會都很渺茫。
「波麗露」樂團正好位在這樣的環境中,她們常出沒的表演地點是「這牆」(The
Wall),這也是目前少數提供創作樂團表演空間的地方。主唱楊皓文的音樂之路堅持了七年,不只喜愛沉浸在「瘋團」的氣氛中,就算靜下來唸書,也能夠在個
位數錄取率的政大新聞所考試中脫穎而出。
玩團之路既期待又無奈 她仍堅持不放棄
但當談到地下樂團的處境,卻顯出無奈與期待的雙重心情。特別是樂團能見度與經費的不足,是她認為現在最需要突破的瓶頸,她說:「不論是商業
或是非商業空間,能夠給予創作樂團表演的管道愈來愈少,慢慢沒有能見度,最後就生存不下去。」事實上,有很多學生樂團,就是因為升學、經費壓力而被迫放棄
自己的興趣。
當然,有的樂團在漸漸失去發聲管道後,為了持續對音樂的熱愛,只好省吃儉用,蟄伏著等待表演機會,彷彿真的成了「地下」樂團一般,但這也顯現出墾丁
春天吶喊以及貢寮海洋音樂祭的重要性,楊皓文就說:「我們樂團想走英式電子民謠,但主流市場不可能接受,所以不會想出片,頂多就把音樂開得很大聲,大家組
合起來玩得很瘋,然後寫出很屌的音樂,去春吶或海洋湊熱鬧。」這樣的想法,反映出這兩個活動漸漸成為樂團們最期待的團圓大拜拜日。
相較於大環境難給予的支持力,楊皓文對自己以及其他樂團的發展,提出媒體人的思考方向。這幾年多來不斷在探討媒體的公共化,引起她一些想
法,她說:「如果公共廣電集團真的可以做起來的話,說不定獨立樂團會有另一個發聲的空間。像BBC,就是讓披頭四紅起來的因素之一,但台灣跟他們比起來就
真的差多了。」不過她也說,除了外在因素,樂團本身實力當然也是很重要的。
雖然「波麗露」不見得強求出名,但楊皓文既然身兼創作樂團成員與新聞研究生兩個身份,在課業的範圍內,她自然也會想要結合兩者來做研究,像
「音樂藝文展演空間與文化公民權的實踐」就是她目前在進行的報告,針對獨立音樂在台灣的發展能見度問題加以探討,希望能為大家找到一些實踐表演的可能。
但是這份報告對她來說,不過只是研究所生活中的一角,更重要的是如何平衡玩團與唸書之間所產生的推擠效應。她回憶當時準備考試時的狀況,說
道:「那時候根本是蠟燭兩頭燒,又要念書又要練團,但玩團至少可以算是個紓解壓力、吶喊的機會,」但考上之後,才發現研究所突如其來的壓力,讓她開始不適
應「現在又要打工又要唸書,且也不可能為了唸書放棄玩團,開始變得很焦躁。」
未來仍會堅持走下去的音樂路,雖然因為漸漸長大而遇到阻力,但她還是非常堅定自己的決定,繼續寫歌表演絕不放棄,至於其他的困難,也只能相信自己可以發揮考試時的能耐,咬牙撐下去。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bnone&aid=546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