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讀謝金河美國搶著要石化的文章,而台灣竟然反石化,以前我曽發表「我看台灣石化工業」一文,感慨萭千。
2017/01/23 13:18:22瀏覽198|回應0|推薦0
             我看台灣石化工業    許業武
                              2014年8月17日於溫哥華
              
     我和石化工業結下不解之緣,要從五十三年前說起。民國五十九(1970)年,政府推動十大建設,石油化學工業列為重要計畫之一。我躬逢其盛,有幸到經濟部新創的國營事業,中台化工公司擔任管理處副處長及經理等工作。參與創業,執行CPL的建廠計畫,生產耐隆原料,供應台灣蓬勃發展的人纖工業需要。
 
 
   民國七十年,因國營事業合併經營,我又到了同是經濟部所屬新創的國營中國石油化學工業公司工作,民國七十四年奉派至轉投資的民營企業台灣石化合成公司擔任副總總理,正趕上創建 MEK(丁酮)等工廠的工作。後來,為配合下游業者需要,和台灣南部業者合資,轉投資成立新創的合興實業公司,我兼任董事長,又從事創業建廠工作,由於吳澄清博士的支持,工作順利愉快。
 
   直到民國九十年退休,從台灣石化工業的誕生、成長、發展到衰退,我雖然只是台灣石化工業的一個小兵,但親身走過石化的艱辛路,見證台灣石化工業這一段的滄桑史,不勝感慨萬千!
 
   石化工業是資本技術密集的產業之一,石化工業的基本原料是利用輕油或天然氣乙烷裂解,生產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等基本原料,謂之石化的上游工業。再供應中游工業生產塑膠、橡膠、合成纖維、樹脂等各種化學品所需的原料,是中游工業。利用中游工業生產這些中間化學品的原料,再生產相關的產品,供應下游各層次的加工業,都屬於下游工業。包括合成纖維的紡織、針織,以及塑膠、橡膠製品、電子產業、製鞋、玩具、建築、油漆、清潔用品等。又如資訊、電子、汽車工業等,這些精密產品的硬體部份如零件、外殼、輪胎、化學品,約有60%至70%來自石化工業。
 
 
  因此石化工業是關鍵性的產業,與我們的食、衣、住、行都有密切的關聯。中油高雄煉油廠上游的第一、二、三、四輕油裂解工場,相繼完工開始生產後,台灣石化工業中、下游工業,隨即開始蓬蓬勃勃的發展。
 
  十大建設的石化工業,因中油負責生產製造石化上游的基本原料,中油公司是推動台灣石化工業發展的火車頭,對於台灣石化工業的發展,貢獻極大!能源危機,國際原料雖然時有供需失調,但是,當年中油公司的首長們,例如關永實總經理,和業務處長胡豪東先生等,為了穩定石化原料供應,無不費盡心思,擘畫籌謀,全力支持台灣石化中下游工業的發展。因此,台灣石化工業上中下游很快建立完整的產業鏈,而且是極具國際競爭力,中油公司功不可沒。
 
  由於中油公司的推動和大力支持,在業者的努力下,台灣迅即晉入世界石化工業大國第十一名之內。當時韓國的石化工業正積極的推動,而新加坡也剛剛起步。未料,後來五輕因發生一點事故,居民抗議,尤以政客見縫扎針,推波助瀾,環保抗爭不斷,台灣石化工業的發展受到嚴重的挫折。
 
   八十三年四月,五輕雖已完工生產,但因中油為實踐第二輕油裂解工場必須停工的承諾,五輕的投產,乙烯的生產並未如預期的計畫增加相當的產量。所以,台灣乙烯的不足量,仍有相當大的缺口,還要依賴進口來填補,對於台灣石化工業的發展,仍然有相當的影響。
 
  石化是台灣三大破兆元產業之一,今(2014)年產值約達1.8兆,佔台灣總體製造業產值的三分之一左右。以1998年為例,佔台灣的出口額約25%。每出口100美元,有25美元靠石化。最近政府剛公布的7月份出口金額,半導體也只佔了23%,這個比例,和當下最風光的半導體差不多。因此,石化業對於台灣經濟發展提供的貢獻,可以想見。
 
   由於石化工業蓬勃發展,石化產品普遍使用於日常生活中,不但大大提高一般國民生活水準,而且當年外銷 M.I.T. (Made in Taiwan) 產品響亮的名聲,世人稱羨。每年為國家賺取大額的外匯,提高國民所得,號稱「台灣錢淹腳目」,譽為台灣經濟建設發展的奇蹟。
   
   我服務的「台灣石化合成公司」,工廠設在高雄林園石化工業區,全力開發四碳烴系、五碳烴系列石化產品。利用中油原來只用作燃料的丁二烯萃餘油,年產二十五萬噸甲基第丁碁醚 (MTBE),供應生產無鉛汽油;六萬噸丁酮(MEK),供應合成皮、合成樹脂等工業需用;及三萬噸馬林酸酐(MA),供應玻璃纖維等工業需要;另有一萬六千噸第2丁醇(SBA )、一萬噸正-1-丁烯(Butene-1),這些都是石化工業下游重要原料之一。
 
   「台石化」公司為了全力開發其他髙附加價值的特用化學品。今(2014)年初,我回台北探望公司的老同事,知道公司開發工業用的抗氧化劑等很多特用的化學品非常的成功,對於「台石化」的營收,有很大的貢獻。由於台灣石化工業一向具有很強的發展潛力,是李登輝錯誤的兩岸政策,扼殺了台灣的石化工業!
 
   大陸自改革開放後,市場廣大,本來是台灣石化工業進軍大陸的最好機遇。記得,民國七十七(1988)年,我隨業者去大陸考察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看到中方剛剛與國外合作,在東方化工廠內興建一座規模不大的乙烷裂解廠的簽約儀式,或許是北京發展石化工業的濫觴。當時我們考察團受到北京化工部熱忱的接待,由於台灣有充沛的資金又有成熟的技術,他們渴望台灣石化工業來大陸投資。
 
    孰料,前總統李登輝骨子裡走台獨的路線,處處要和大陸切割,因此推行「戒急用忍」的政策,阻止跟大陸的往來。阿扁主政後延續李登輝政策,仍限制台灣石化上游工業去大陸投資。由於石化工業的上中下游的產業鏈需要密切的配合。如果沒有上游工業,或中下游也沒有整合,彼此原料的取得及產品的出銷都困難重重,很難去單打獨鬥。
 
   記得有一年,工業局召集一項產、官、學的會議,主要討論台灣石化上、中游工業是否開放到大陸投資?會中我曾首先大聲疾呼,今天不去,明天會後悔,並嚴厲批判戒急用忍政策的不當。當時,工研院化工所李鍾熙所長及很多學者,都呼應我,堅持同樣的看法。因此,當天會議的結論,就是「開放石化工業上中游工業去大陸投資」。
   
  未料,此一結論,工業局呈報經濟部之後,竟然以後不了了之。當時的經濟部王志剛部長,不知是否要觀風向?或者是又被李登輝所否決?或者是屈於政治的大環境?未能為所當為,非常的可惜!
 
 
  假如,台灣石化工業那時就進軍大陸,台灣的石化工業早已佔了大陸一片天,恐怕大陸的「中石化」也很難獨霸天下。如今,台灣石化工業陷入這樣的困境,而台灣的經濟又每況愈下,李登輝及民進黨都要負絕對的責任。
   
  𧗽量一個國家石化工業的規模,是以乙烯產能作為衡量的標準。民國八十三(1994)年世界各國乙烯產能為 8,013 萬公噸,全球的石化業一直在成長,到 2013 年為止,全球乙烯、丙烯的年產量雖然以 3.5% 仍在增加。但台灣石化工業的規模,竟然退居世界石化工業大國的第十七名。
   
   台塑為擴大事業版圖,六輕選定在雲林麥寮建廠,1994年7月動工、1998年開始營運。台灣形成「台塑化」另一民營的石化系統,與泛中油系統的兩大石化集團。因髙雄都市的發展,居民與石化工業區越來越接近,有工安的顧慮。政府承諾五輕五年後關廠,而中油髙雄煉油廠二十五年後也必須遷廠,時間將一天一天的迫近。由於髙雄地狹人稠,已不宜在當地再繼續發展石化工業,所以「泛中油系統石化集團」必須要另謀出路。
 
   為了避免台塑石化集團之獨大,歷經多年籌劃,整合泛中油系統,成立國光石化集團。雖受到很多的折騰,終於落腳彰濱,決定在彰濱設立工業區。由中油及民營相關石化產業集資,南部有關的石化廠,都可遷往彰濱發展,成為叧一石化王國。不但解除髙雄對工安的疑慮,而且有利於兩大集團的公平競爭。
   
    國光石化計畫本來是民進黨執政時,行政院蘇貞昌院長及蔡英文副院長全力推動的大溫暖、大投資的國家重大建設。未料,他們下台之後,竟然反過來,配合環保團體抗爭,又出來反國光石化。加以馬政府的無能,未能堅持執行,蘇貞昌蔡英文原來全力推動的國光石化計畫,竟然又被他們親手扼殺夭斬,荒謬至極!
 
   提到環保抗爭,不禁想到1988年發生的林園事件。那時,我和中油公司陳國勇副總等,被推選為林園工業區石化業者代表之一,親自參與和工業局的協商。由於髙雄汕尾漁港的死魚污染事件很有爭議,沒有證據證明是工業區內石化工廠排放廢水所污染。事後,民衆透露,據說漁港的死魚都是「栽贓」。然因經濟部陳履安部長未經查證和檢定,也未經業者同意,竟然逕自承諾給予當地民衆十三億八千多萬元大額賠償的烏龍事件,開台灣環保抗爭非法賠償的先例。
 
 
  由於抗爭者食髓知味,後來各種圍廠抗爭的事件不斷,政治勢力為培養其政治資源亦介入環保運動。彼此利用,相互配合,竟然形成有組織的抗爭活動。台灣南北無論推動任何重大建設,都會見到他們抗爭的身影,台灣的投資環境惡化,投資者都視為畏途。例如反杜邦、反五輕、反六輕等,台灣石化工業發展所受的衝撃最大。  
 
   上(7)月,由於高雄石化原料丙烯輸送管線,不幸發生了一場氣爆。據媒體報導相關的業者和髙雄市政府難辭其咎,固然都應負其法律的責任。但是,哪裡又知道髙雄仍擁抱那麼多埋在地下的管線,因有一處爆炸,就有多少人家破人亡?
   
   當然今天如果設有離島或濱海工業區,不見得就能趕上防止這次的高雄氣爆,但是國光石化不僅將來可解除高雄工安的疑慮,而且是國家長遠發展的計畫。規模之大,影響上中下游原料的全新運輸與互相支援,改變台灣石化工業的版圖,在人煙稀少的海濱,可以永續經營。而高雄今後再不要為了那麼多鄰近石化廠的工安,和地下還埋有那麼多老舊的管線,去傷腦筋了。
   
   石化工業是基礎的產業,凡是經濟大國都是石化大國,先進國家沒有不要石化工業的。
   
 
  由於髙雄這一次的氣爆,有人質疑,台灣今後是否還需要石化工業?然據經濟日報2014年8月8日的社論中指出:石化中上游產業是民生必需品不可或缺的基礎產業。同時,也是提供高科技產業所需的原材料,目前「石油及煤製品」及「化學材料」兩項製造業合計產值達3.7兆台幣。雇用員工人數約7.3萬人,若加計下游的化學及橡塑膠製品,雇用員工人數仍有近30萬人,這麼龐大的產業體系,不僅提供重要的就業機會,同時也是資訊電子產業景氣暴起暴落時的緩衝產業,因此,說不要石化產業,恐是天方夜譚。
 
  回顧台灣石化工業發展的這一段的滄桑史,其他國家仍在發展石化工業,而台灣的石化工業如今竟然淪為過街的老鼠,情何以堪。我是石化工業的老兵,我對台灣石化工業有深厚的感情。雖然遠在海外,但是仍然感到非常的不平和憂心!
     
   台灣由於意識形態的對立,民進黨只圖一黨的私利,罔顧全民的福祉,把任何問題都泛政治化。為反對而反對,不僅石化工業已受到嚴重的傷害,而且執政黨政府無論推動任何的政策,從來沒有不反對的。加以馬英九總統軟弱無能,任何的政策都沒有辦法施展。導致政府空轉,台灣逐漸沉淪,感到非常的痛心!如果朝野仍然惡鬥,台灣人民的苦日子,恐怕還要在後頭。
 
   台灣石化工業何去何從?如今已經到了關鍵的時刻,朝野都必須認真的思考。如果台灣的石化工業需要持續發展,濱海石化專區或離島工業區的推動,已勢在必行。如何取決?應有長逺的規畫,全面的布局。政府要制訂決策,展現大的魄力,全力推動。民進黨必須猛省,不可再一味的為反對而反對,而百姓也要覺醒,決不再隨政客的魔棒而起舞。大家要為台灣的前途著想,一致努力拚經濟,台灣的經濟前景才能重現光明!
  〈2014年8月17日於溫哥華〉
     台北展望雜誌刋出
 

謝金河:台灣不要的石化業 美國搶著要 

http://classic-blog.udn.com/paulhsu333/89627527
(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ulhsu333&aid=89629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