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瞭解我
2010/07/02 12:21:07瀏覽353|回應0|推薦2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身心健康、快樂、聰明、功課好,長大以後事業有成,家庭美滿。然而在現實的世界裡,這樣的如意算盤並不多,倒是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常見的是:有些孩子身體健康,功課不理想或有學習障礙;有些孩子聰明卻不快樂;有些功課好、聰明,但身體有殘缺;更有甚者,既不健康又不聰明而且是多重障礙者……,所幸,絕大部分的孩子都屬於身體健康、資質不凡或平凡之列。其實孩子只要身心健康,平凡就是福,既是福就要知福惜福才好。

    筆者常在市立師院特教中心諮詢專線值班,最常接到的個案問題是:「我的孩子正在讀一年級,他其實很聰明,但就是坐不住,做事或寫功課時很不專心而且很沒有耐心,常常做一下就分心或跑去玩。在學校也一樣,老師常常在聯絡簿上寫他上課很不專心,回家功課未完成……等等。回來後,我講他、打他、罵他都沒有用,真是傷透腦筋。請問,我的孩子是不是叫做過動兒?我應該怎樣管教他才好?」

    如果您的孩子也有同樣的情形,請不要驚慌,像這樣的案例其實很普遍,他不是什麼問題兒童,也不是什麼「過動兒」,他只是好動而已,「好動」不等於「過動」。不過,他的這些「情況」確實需要我們做父母的去了解,或許有些問題需要我們幫助。

    從心理學的觀點來說,不專心、沒耐性是一種心理狀態,而不是一種行為。如果一個孩子能很專注的在做一件事情,不休息不厭倦的一直做下去,我們說他很專心、很有耐性。什麼動力使他能如此呢?這就是我們要了解的。想想看,您的孩子從事什麼活動或在什麼情形之下最專心又很有耐心?是看電視、打球、玩玩具或是……?如果一個好動的孩子他很喜歡看電視,由於他內在有很強烈想看電視的動機,因此他在看電視(他喜歡的節目)時,一定可以忍住自己想跑跳的行為,乖乖的坐在那裡。這是動機支持他這樣做的,動機愈強烈,耐性就愈持久也愈專心。但是如果電視所播的節目並不是他感興趣的,我們要求他乖乖坐好否則不讓他看,那麼他一定不在乎,可能坐不到五分鐘就開始蠢蠢欲動了,這就是他看電視的動機並不強烈。同樣看電視,動機強的就能靜靜坐好,動機不強的,就不能持久。因此,我們可以說動機和孩子的耐性與專注力成正比,愈強的動機,愈可以讓他有好的耐性與專注力。

    那麼要怎樣培養孩子在做事的時候有耐性又很專注呢?首先,我們要瞭解的是孩子的心理,不要以成人的觀點來看孩子,不要以為我們喜歡的他們一定會喜歡、我們需要的他們一定需要。我們常常犯了一個錯誤:以為自己都對。有些父母常常會買些自認為很好玩、很昂貴的玩具給孩子,結果孩子並不喜歡,反而喜歡玩水、玩沙而且玩得很起勁。這就是父母不瞭解孩子的緣故。因此要培養孩子的耐性與專注力,必須先瞭解孩子,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以孩子的觀點來看,同時注意下面幾個原則:

一、 解孩子的興趣和意願:孩子不論對工作或遊戲都有兩種心理狀態,一是他喜歡的,另外是他厭惡的。我們希望孩子有始有終的把一件事做好,那麼就儘量選他喜歡或想要參與的活動,換句話說,就是他對這項活動有強烈的動機要做,這樣他會比較專注、有耐性,因此我們要觀察孩子興趣所在。當然這並不是說孩子喜歡的活動就讓他做,不喜歡的活動就不讓他做,而是要拿他喜歡的活動做橋樑,和他不喜歡的活動連結起來,這樣孩子在做他喜歡的活動時,也要做一些他不喜做的事情。也可以拿他喜歡的活動當增強物,只要他完成多少他不喜歡做的事情,他就可以做他喜歡的活動幾分鐘。這樣循序漸進,等到他能主動完成他不喜做的事情時,就要慢慢撤除增強物。

二、 身教重於言教:要培養孩子專心的做一件事,父母的榜樣很重要。例如要求孩子專心做功課,不要邊看電視邊做功課,父母在吃飯時卻邊吃邊看報紙,這會給孩子一個不良的示範,所以父母要隨時注意「言行一致」。

三、付諸行動少用說教方式。有的行為可以示範的就具體示範給他看,如果不能示範的,就盡量找團體活動的機會來指導他,培養孩子的耐性和專注力。例如孩子玩積木,他一個人玩覺得很無趣,可能一下子就不想玩而把積木推倒,如果父母有空時,可以陪孩子一起搭,或者用比賽的方式進行,看誰搭得好、誰搭得快,孩子自然就有較高的興趣和耐性,這會比用說教的方式來得有效。

四、抓住孩子表現好的每一時刻,給孩子適當行為表現正面的回饋,讓孩子對自己滿意,覺得自己有用。記住:「讚美」是雕塑孩子自我形像的最佳工具。

五、 訓練孩子做他能力範圍內能做的事,並且要有適度的堅持,不要凡事替代。如日常生活中的例行小事:整理書包、收拾玩具物品、擺碗筷、清理餐桌、倒垃圾……等,培養他的責任感。

六、和老師保持密切聯繫與高度配合,亦可跟老師磋商運用行為管理系統用承擔結果的方式來重塑孩子的行為。

總之,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要改變孩子的一些不良習性,不是一蹴可幾也不是立竿見影的事,除了要瞭解孩子,找出孩子的「最愛」和「最惡」,父母還必須要有技巧、信心和毅力,相信只要持之以恆,假以時日,您的努力必能開花結果,讓您和孩子一起活出生命的光彩。(81福德親橋)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fanpo&aid=418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