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國際傳媒加速轉型
2014/02/02 11:27:59瀏覽700|回應0|推薦0

2013.12.10   中國出版傳媒商報/馬雪芬

紙媒業務被甩賣
2013年上半年,有消息稱,美國傳媒巨頭論壇報(Tribune)公司聘用艾佛考爾合夥人公司(Evercore Partners)和摩根大通來出售該公司旗下的報紙業務。7月則傳出論壇報公司將分拆業務,建立一家名為「論壇報業發行公司」(Tribune Publishing Co.)和一家名為「論壇報業公司」(Tribune Co.)的新公司。其中,後者將在33個市場擁有42家電視臺。論壇報業集團在6月底宣布以27.3億美元現金收購 Local TV Holdings LLC旗下全部19家地方電視臺。此次收購將使論壇報業集團旗下的電視臺數量增至42家,成為美國最大的商業電視臺所有者。透過分拆報紙業務,論壇報業集團也避免了立即為該業務尋找買家的問題。11月20日傳出消息,美國論壇報公司下屬報紙將裁員700人。
  
11月16日,由於受到數位媒體崛起的衝擊,富比士媒體公司(Forbes Media LLC)已聘請投資銀行,尋求將自己對外出售,報價是4億美元。該公司以追蹤研究全球億萬富翁財富而著稱,旗下擁有《富比士》雜誌和富比士網站。多年來,富比士公司利潤一直在下滑,不得不透過變賣包括曼哈頓總部大樓等資產以及大踏步向數位出版轉型以使得公司財富勉強得以維持。
  
在紙媒紛紛尋求轉型的時候,英國《金融時報》(The Financial Times)做出重大變革──把全球5個不同版本(美國版、歐洲版、英國版、中東版和亞洲版)的《金融時報》縮至1個,紙質版的內容亦將脫胎於數位版的熱點新聞,離最終成為純電子媒體僅一步之遙。同時,改變截稿時間。《金融時報》的發稿記者今後將在網路閱讀高峰時間發表文章,而不再趕報紙的截稿時間。傳統的截稿時間將不復存在,全天候運作將成業態。屆時,整個過程將如廣播播出時間表那樣瞄準黃金時段。分工方面,《金融時報》網路平臺的記者將專注突發新聞,新的紙媒記者則負責為網站上最受歡迎的新聞提供深度分析與報導。

new media

巨頭多蹈拆分路
近來,傳媒產業掀起了分拆熱潮,業界多家公司紛紛集中資源,把公司分拆成了「賺錢組」和可賣掉的「不賺錢組」。6月28日,新聞集團將獲利能力較高的電影與電視資產分拆出去,成立「二十一世紀福斯影業公司」。新聞集團內部,僅留下報紙和其他業績成長較慢的部門。今年3月,時代華納宣布,將在今年年底與《時代》雜誌分手;法國維旺迪(Vivendi)集團則希望把典型資產賣掉,專注於娛樂事業。《經濟學人》雜誌大股東之一的英國培生集團(Pearson),也已經處理掉一些資產,專注於教育方面。
  
傳媒機構分拆資產,儘管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從中也不乏共同點,那就是平面媒體與影視事業在獲利能力上表現差距愈來愈大。時代華納賣掉《時代》雜誌,就是想把精力集中在成長較快的電視事業上,《紐約時報》把《波士頓環球報》分拆出去,目的也是將資源集中在主要品牌上。
  
報社出售物業求自保
近幾個月來,《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已開始出售它那地處鬧市區的總部大樓,以及位於維吉尼亞州亞歷山德里亞(Alexandria)的三座倉庫;論壇報業公司(Tribune Company)聘請了一名資深房企高級主管,來協助公司出售旗下的部分房產。
  
報業境況慘澹的表現之一在於,它們的實體辦公大樓很可能比報社本身的價值還要高出很多。而如果大樓恰好位於中產階級化的高雅社區,那麼其身價更是能夠翻番。
  
例如,今年夏天,紐約時報公司與波士頓紅襪隊(Boston Red Sox)的老闆約翰‧亨利(John W. Henry)達成協議,以7,000萬美元的價格將《波士頓環球報》(The Boston Globe)賣給對方。華盛頓的房地產研究公司CoStar估計,《波士頓環球報》多年來在莫里西大道的總部大樓就價值6,380萬美元。
  
已經變賣房產的報社有大有小,比如佛蒙特州巴里的小報社The Times Argus(發行量為8,300份)將總部大樓賣給了市長;大報社《西雅圖時報》(The Seattle Times)(工作日發行量為23.7萬份)將其地標性總部大樓賣給了一家溫哥華開發公司;在同一社區,報社將另一座大樓賣給了比佛利山的房地產公司,轉而成為了這座大樓的主要租戶。
  
2013年1月,《底特律自由報》(The Detroit Free Press)和《底特律新聞報》(The Detroit News)的所有者表示,他們會將報社遷到更現代化的辦公場地,並賣掉位於拉斐特大道的老自由報大樓。這棟建築由阿爾伯特‧卡恩(Albert Kahn)設計,1917年竣工。在1998年,報社記者全部搬離。最終,該大樓在拍賣會上以超過4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一家中國公司。
  
《聖約瑟信使報》(The San-Jose Mercury News)與超微電腦公司達成協議,將880號洲際公路邊36英畝的園區,以3,05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對方。

new media01

傳媒業「倒整合」
亞馬遜公司創始人貝佐斯將支付2.5億美元現金,收購美國主要報紙之一《華盛頓郵報》,被認為是全球傳媒業最大的一次「倒整合」事件。
  
貝佐斯將以個人名義收購《華盛頓郵報》,交易與亞馬遜公司無關,貝佐斯將成為《華盛頓郵報》唯一的主人,結束格雷厄姆家族對該報長達80年的控制。
  
《華盛頓郵報》1877年成立,因上世紀70年代對「水門」事件的報導,《華盛頓郵報》享譽國際。報導導致美國總統尼克森下臺。過去數年間,與其他傳統媒體一樣,《華盛頓郵報》未能躲過金融海嘯的衝擊。華盛頓郵報公司旗下報紙部門過去6年間營收下降44%,去年虧損5.37億美元。
  
貝佐斯身家252億美元,在美國《福布斯》富豪榜位列第19名。業界分析人士認為,貝佐斯是《華盛頓郵報》的理想老闆,因為他富有、點子多,而且願意忍受報紙微薄的利潤。
  
貝佐斯在致員工信中寫道,《華盛頓郵報》將發生改變。「網路正重塑新聞業務的每個要素:新聞週期縮短,長期可靠的收入來源減少,新形式競爭此起彼伏, 其中一些幾乎或完全沒有新聞採集成本」,他寫道,「我們沒有路線圖,制定前進計畫並非易事。我們需要創造,這意味我們將需要實驗。」

new media02

雜誌多元化發展
美國雜誌業已經難以阻擋廣告下滑的頹勢了,多元化發展成為首要選擇。
  
根據美國出版商資訊局(PIB)和美國雜誌媒體協會(MPA)共同發布的資料顯示,美國雜誌業第三季度的廣告收入連續第9個季度下滑,與2012年同期相比,下降1.8%。
  
多元化發展在雜誌出版界已經不是什麼祕密了,傳統的廣告支撐雜誌編輯生存的模式在經濟大蕭條導致的廣告戲劇性縮減壓力下受到考驗,出版商一直試圖尋求多樣化的收入流。
  
國際知名雜誌集團康泰納仕(Condé Nast)實行多元化發展,其副業今年大舉進軍東南亞及中東市場。2013年2月,康泰納仕集團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第一個酒吧瀟灑酒吧(GQ Bar)開業,今年6月,以時尚俱樂部(Vogue Club)將在新加坡的一棟摩天大樓裡「現身」。
  
此外,時尚咖啡店(Vogue Café)和瀟灑酒吧年底前也進駐了迪拜,其中時尚咖啡店將坐落在全球最大鞋店Level內,瀟灑酒吧則開在五星級酒店。康泰納仕餐飲發展部門於2010年成立,目標是在全球主要城市開設雜誌主題餐廳。亞洲、中東和拉丁美洲都是該集團計畫進軍的主要地區。時尚咖啡店和瀟灑酒吧和Tatler俱樂部早在2004年已在俄羅斯莫斯科開業,烏克蘭基輔也開有時尚咖啡店。
  
與此同時,在英國倫敦,康泰納仕時裝設計學院的45名學生正準備開始課程,這是康泰納仕作為出版商首次進軍商業教育。此外,電子商務也是康泰納仕網路化拓展的另一重要方向,注資法國服裝電子商務公司,並和亞馬遜旗下電商公司Quidsi合建美妝網站,成為今年的重頭戲。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son080&aid=10909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