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獻金 養 利委】財團之炒房地大戶
立委那是炒房最大戶?政治獻金 養 利委的財團,才是炒房最大戶?
******
立委之炒房大戶【聯合報╱黑白集】2014.09.18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943049.shtml
立委,有時被譏諷為「利委」,因牽涉利益相關的事務太多。最近一關注高房價問題的社運團體「巢運」,以監察院的公務員財產申報資料為基準,點名幾位「炒房立委」,去年度的房地產買賣紀錄有的高達八、九十筆。「一輩子能換幾間房」?若以這問題就教於這幾位「利委」,答案與尋常百姓的認知相去何其太遠。
本來,資本主義社會不必鼓動仇富氣氛,富人住豪宅、擁多房,無須成為被「肉搜」追打的對象。但近年來台灣房地產市場明顯受人為炒作,高房價成民怨之首,幾位出了名的投資客如「帥過頭」黃某、「帝寶劉媽媽」等,成為不時被人批評的對象。但相較之下,這幾個立委才真是大戶,一年內進出房地產市場近百筆的紀錄,買房就像普通人買個茶葉蛋或喝杯珍珠奶茶一般,這也未免太太太……,讓老百姓無言以對了!
有人專以投資房地產為業,若在法令範圍之內,「老子有錢」也是本事,非旁人所能干涉。但一方面政府積極打房,公職人員本來不宜太過招搖;另方面卻也呈現出不肖官員和法令政策「有功」於房市畸形結構的現象,收受賄賂者如葉世文,圖利建商者如黃景泰,推波助瀾墊高建商利益的政策如「容積銀行」。現在再加上立委大戶買房如買雞蛋的紀錄,除了令人驚嘆「不是有錢,而是非常有錢」之外,其中難道全無蹊蹺?民眾若憤而評論「沒有鬼才怪」,恐怕也出於合理的懷疑吧。
政府執行力令人搖頭,公信力漸形破產,廉潔的招牌漸漸剝落,監委提名人選一再受質疑,還加上「立委是利委」的形象。真是對不起我們納稅人啊!
【2014/09/18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