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字體:
訪客簿  共有 33 則留言
☆ 本部落格訪客簿 不開放留言唷!
頁/共 4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月神洛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2010/09/20 01:26

活在當下 Real Moments

你快樂嗎?

這本書探討的是使生命富有意義的「真實剎那」,以及我們如何擁有更多「真實的剎那」。
它要你去體驗生命中每一刻的完滿與奧妙,真正的滿足就在當下的此時此刻,而不是非要等到賺了更多的錢、找到門當戶對的另一半或減肥成功以後才能獲致。
它探討如何重新看待你與伴侶和孩子在一起時的真實剎那,工作和遊戲時的真實剎那,最重要的是,面對你自己的真實剎那。

誠實看待你自己的生命。你每天每夜所做的事都很有意義,且能使你心中微笑嗎?你是否把大多數的時間都花在幾乎毫無樂趣的事情上?
當你生命終了,你會不會希望自己曾經以另一種方式過活?如果你只剩下一個月的壽命,你會做什麼改變?
檢視你自己的內心深處。你快樂嗎?有什麼東西是你覺得必須擁有才會快樂?你確定擁有那樣東西之後,你一定會快樂嗎?
那樣你就滿足了嗎?真切正視你自己心靈的價值。假設明天你突然死了,在回顧自己的一生時,哪些時光會是你最珍視的?
你會最想念活著時候的哪一部分?

月神洛(aristotle146) 於 2010/09/20 01:30 回覆:

投入每一瞬間

全神貫注使你完全投入那一瞬間,它能把每一個尋常的經驗--如散步、哄孩子入睡、擁抱伴侶、甚至單純的開車,轉變成一個個真實的剎那。
當你全神貫注,就能毫無遺漏地去感受自己當下所處的環境和正在做的事,而不是麻木地讓眼前這介於過去和未來的瞬間,成為又一個即將逝去、將會遺忘的時刻。
稍後,我會在書裡提供一些能幫助我們活得更全神貫注的方法。

全神貫注的相反是麻木,沒有思考、沒有感覺、機祴化、無意識地活著。我相信,我們自己和周遭親友的許多痛苦,其實是肇因於我們的麻木︰
‧因為麻木,你才可能維持著一段對你毫無益處、甚至可能有害的關係,而且全然無視於自己的悲慘不幸。
‧因為麻木,你才會長年累月忽略身體對你發出的警訊,忽視它的慢性消化不良或胃潰瘍,只曉得猛吞胃乳片,直到多年後醫生對你說你已病入膏肓,才懊悔不已。
‧因為麻木,你才會抽菸、喝酒或吸毒,無視於自己的日夜咳嗽、情緒不穩、精神時好時壞,不知道自己是在慢性自殺和傷害所有愛你的人。
‧因為麻木,你才可能明知身處於不公平的境遇中,卻仍默默承受,毫不反抗。

太多時候,我們大多數人都受困於這個不健康的習慣;而一旦麻木地過日子,我們便錯過了所有真實的剎那。心理學教授藍爵(Ellen Langer)寫過關於麻木的書,他說麻木生活和行動的人,一不小心就會墮入行屍走肉的泥沼裡。
我們順著時間走下去,眼光卻不看著當下,只著意於未來,之後則懷疑,為什麼不曾走到任何能給自己有持久成就感的標的。

若想擁有每一個真實的剎那,就要用心迎接生命為你展現的每一刻,全心全意活在當下,放開心胸去充分感受,盡情展現生機。

月神洛(aristotle146) 於 2010/09/20 01:28 回覆:

「用心」
藉著這本書,你可以開始針對這些問題去尋找自己的答案,就像我也一直在找尋屬於我自己的答案一樣。
我相信對自己提出這些問題非常重要,它會迫使我們不再麻木地、機祴式地過日子,而必須用心去活。

有一個禪的故事很有名--一個弟子來到師父跟前,請求師父開示生命的智慧。師父對這焦急的弟子注視了一會兒,然後拿起毛筆寫下「用心」二字。
弟子不解,著急地請師父解釋,師父又寫了一次「用心」。這時,年輕的弟子又頹喪、又生氣,完全無法理解師父要教給他的道理。
於是,師父再次耐心地寫著︰用心……,用心……,用心。

生活的片段,有時是無盡的喜悅,有時是深沈的傷慟。然而不變的是,當你全心全意於你所處的那一時、那一事、那個當下,你所經驗的便是一個深具意義、絕不枉費的剎那。這就是我所說的「真實的剎那」。
電影「銀河飛龍」裡有一句台詞是︰我發現「我們為什麼在這裡?」是人類常問的典型問題,然而,我倒覺得,不如問問︰「我們真的在這裡嗎?」這似乎更值得深思……。

此刻,你正心無旁鶩讀著這個句子嗎?抑或分了神想著其他該做的事,或盤算著晚餐要吃什麼?你是不是好像在讀著,心裡卻仍掛念昨晚和女朋友吵了架,或在猜想剛才碰到的那位男士,會不會打電話來約妳出去?
我們大多數人都無法全然專注於自己正在做的事,無法心無雜念地感受眼前時刻。我們把絕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心不在焉上,以至於很難擁有真實的剎那,因為只有在你百分之百地經歷當下的那一瞬間,真實的剎那才能富含力量,才能完滿。
真實剎那的另一個說法是「全神貫注」。全神貫注是許多東方傳統思想,特別是佛教的核心概念。

簡言之,就是將全副心神貫注在眼前手邊的事物上,讓心靈毫無雜念地去體驗當下。

月神洛(aristotle146) 於 2010/09/20 01:35 回覆:

為未來而活

在美國要過得麻木很容易,因為美國人的生活方式就是「為更美好的明天而活、而夢想」。美國向來是逐夢者聚集的地方,他們從世界各地移民來這裡,被鼓舞著去懷抱更大的夢想。
問題是,整個二十世紀的後半段,我們都在為明天而活,對當下所付出的時間則少之又少。我們為未來計畫、為未來擔憂,然後不知不覺中,當生命走到了盡頭才醒悟︰我們一心一意計較已發生或希望到來的事,卻忘了享受當下的每一個片刻;我們都變成「為生活做準備」的專家,同時也變成「現在就充分享受活著」的低能兒;我們為事業做準備、為休假做準備、為週末做準備、為退休做準備──總括起來,我們其實是在為生命終了做準備。

如此擅長於為未來而活,問題就出在我們已養成了不活在當下的習慣,於是當那些期待已久的美好事物真正來臨--假期、升遷、狂歡會……,我們已經不知道該怎麼去享受了。面對這些引頸企盼了好久的美事,我們依舊匆忙走過,彷彿只是又一樁麻煩事,我們迫不及待要把它解決掉,但事過境遷,又想不透自己為什麼還覺得失落、覺得不滿足。

最近有一位好友結婚。她花了一整年時間來籌備她的婚禮--那的確是一場別致、出色的婚禮。第二天早上,出發去蜜月旅行之前,她從機場打電話來。我問她是否滿意這場婚禮,她竟表示她感到異常空虛。「我幾乎想不起來婚禮的樣子,」她的聲音裡透露著失望,「好像迷迷糊糊地就過去了。」

我這位好友的經驗並不特別︰當我們將生命耗費在為未來做準備,而非享受眼前時光,我們便把快樂也給延誤了。我們失去了欣賞和領受快樂的能力,一旦真有機會體會真實剎那,就只能和它們擦身而過了。在美國,我們活在一個只重行動、不重實質的文化裡,這也就難怪我們如此拙於創造真實剎那,更遑論能在每一個當下怡然自得。我們一向重量不重質,只在乎不斷的活動所帶來的刺激,對實質問題則不聞不問。

我們常以外在的成就來論斷別人或自己,卻忘記自己在本質上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我們是一群興風作浪的行動者、成就狂,一如塔希(Nina

頁/共 4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