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金西守備隊
2017/12/03 14:40:05瀏覽222|回應0|推薦0

沿革


抗戰時期


  • 1937年8月23日,成軍於廣東,前身原為六三軍。抗戰及戡亂時主要都在華東地區作戰。

戡亂時期


  • 1948年,徐蚌會戰碾莊戰役時,與另一支粵軍部隊第六四軍(劉鎮湘部)同屬黃百韜的第七兵團指揮。結果卻因掩護友軍第四四軍(王澤浚部)西進,而被共軍包圍在宿遷窯灣一帶。在1948年11月11日被共軍殲滅,軍長陳章陣亡。也因為此役該部被封為「忠義之師」。六三軍之後在廣東再度重建,轉進至海南島之後又與海南防衛部一同撤至台灣。
  • 1951年,六三軍殘部併入六二軍一部,縮編為六三師。
  • 1952年,以六三師為主與步兵一四七師之一部併編為二七師。
  • 1956年,駐防苗栗。(1956年後,各步兵以師為單位陸續和本島的步兵師換防,開始駐外島步兵師以兩年一次的方式輪調。)
  • 1958年,駐防金門金東守備師,參加金門八二三砲戰,戰績卓著。
  • 1959年,改編為前瞻師,前瞻師每師編制約11353人,輪調外島兵力撥補目標平均在九成以上。其編制上有三個團(九個步兵營)。砲兵指揮部砲兵營擴編為四個(三個一○五榴砲營與一個一五五榴砲營)。師砲兵砲指部砲兵營番號以其師之番號乘4賦予,數字最大營即為一五五榴砲營。師砲兵的砲兵營建制火砲為十二門。
  • 1961年6月,駐防馬祖,分遣二七師八○團駐守白犬島。
  • 1962年6月下旬,防區奉令加強戰備,步兵第八四師之二五一團接防白犬島防務,原二七師八○團調往南竿島。
  • 1963年6月,駐防台南縣新化鎮。
  • 1965年6月,移防澎湖縣。
  • 1967年6月,移防台南新化知母義營區。
  • 1969年,實施「嘉禾案」,改制為重裝步兵師,編制約10500人。
  • 1969年5月,與烈嶼的五八師換防,二七師駐防金門烈嶼。
  • 1970年12月,移防桃園縣楊梅鎮高山頂營區。
  • 1973年,移防金門金西守備師。
  • 1975年6月,移防南雄
  • 1975年7月,移防桃園下湖。
  • 1976年,改番號為步兵一二七師。
  • 1976年8月,移防關渡(首都衛戌師)。
  • 1978年,移防金門金西守備師。
  • 1979年6月,與烈嶼的一五八師換防,一二七師駐防烈嶼至1980年6月。
  • 1980年9月,與台南新化三三三師換防,一二七師移防回台灣,師部進駐虎頭碑。
  • 1982年9月,實施武昌演習,一二七師再度啟程移防金門金西。
  • 1983年年中,國軍停止師移防,從此一二七師就常駐金西幾乎就是金西師的代名詞。(1983年年中移防制度的改變,停止師移防,取而代之的就是營移防,這就是代號「陸鵬演習」的時代開始。從72年年中到74年年中短短的2年,營移防也停止了。)
  • 1984年1月開始,金門的重裝師分兩梯次減編、減裝為「外島步兵師」,師編制約8600人。原有師屬支援指揮部縮編為支援營,轄下各營縮編為連;戰車營裁編。因應金中守備師後撤回台379旅移往原金中師師部成立小徑旅,接守原金中師防區(並具續延用金中師三角識別符號)、湖南旅(381)不變。東坑旅裁撤,三八○旅移往雙乳山新成立中山旅。珠山旅移轉給烈嶼師的四七四旅。

精實時期


  • 1993年,實施「十年兵力精簡案」精實案,金門駐軍分兩個梯次實施組織調整。1994年1月師所屬四個砲兵營縮併成三個(原本砲兵營有五○五、五○六、五○七及五○八營,砲兵五○五營裁編,所屬砲一連改編成砲兵五○七營砲三連.砲二連改編成砲兵五○六營砲三連);後勤單位也依「精實後勤體制案」實施精簡,如師屬通信營縮編為通信連等。
  • 1997年,因應精實案裁撤步三營、步六營及砲兵五○八營。
  • 1999年4月1日,因應精實案於金門金西改編為步兵一二七旅。

精進時期


  • 2007年4月1日,因應精進案改編金西守備隊。

精粹時期


  • 2014年4月1日,金東、金西守備隊併編為金門守備大隊,編階為上校大隊長。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0936331038&aid=109284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