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10/07 18:22:44瀏覽1743|回應1|推薦47 | |
全球化競爭:熱錢流竄、供過於求、匯率競貶、利率愈低 .
伍、美國升息面臨兩難 由於美國國力強大、武力也是震攝全球第一強,美元一直是首選的國際儲備貨幣,也因此自2008年美國金融風暴後仍然能順風順水大印鈔票主導貨幣寬鬆,Fed以貨幣寬鬆降低利率,配合歐巴馬政府大舉國債撒錢救經濟,以及號召「製造業回流」,已經將美國失業率自2008年高達10%降低到目前2015年9月的5.1%,經濟復甦熱絡。即使美國目前的通膨率已經接近升息條件的2%,Fed在2015年9月仍然保守的不敢升息。(附註:Fed升息的條件為經濟成長率達2%,失業率低於5%) Fed的決定是正確的,圖八為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的走勢,也代表美國利率的走勢,1970年代前利率上升是因為美國那時仍然遵守金本位制,擁抱美元和擁抱黃金是相同的。1970至1980年代碰到兩次石油危機,物價飛漲,導致非得提高利率以壓抑通貨膨脹。 圖八: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1962至2015年),縱軸為殖利率(%) 1980年後是轉捩點,兩伊戰爭讓雷根總統必須擴充軍備,國債開始突破1兆美元,八年任期國債翻倍。接著老布希總統碰到波灣戰爭,為了讓伊拉克退出科威特所花費的軍備,四年任內國債又翻一倍。接著柯靈頓總統8年任內國債只增加了1.6兆美元至5.6兆美元。2000年小布希總統剛上任就碰到由阿富汗籍之賓拉登主導以劫持客機自殺衝撞美國地標包括紐約雙子星大樓及五角大廈的911事件,迫使小布希總統新增加國土安全部以反恐保護美國本土,並出兵阿富汗扳倒塔里班政權,以及出兵伊拉克扳倒海珊政權,8年任內國債又翻了一倍暴增到10兆美元。2008年歐巴馬剛上任就逢上美國金融風暴(次級房貸倒帳風暴),只得增加政府公共建設支出以提振經濟,國債至2015年暴增到超過18兆美元,請參考(全球化競爭(一):熱錢流竄、供過於求 文中之)圖二。 國債高代表政府負擔的利息支出也高,如此稅收就要增加,Fed也只得想辦法壓低利率,2008年金融風暴前Fed的資產負債表大部分都是購買公債,請參考(全球化競爭(一):熱錢流竄、供過於求 文中之)圖一,2008年金融風暴後Fed更是明目張膽以量化寬鬆為由壓低利率。 量化寬鬆讓企業借貸成本降低是優點,但是也因此夾帶了很多超額借貸的後遺症,例如美國的頁岩油氣因借款成本低而蓬勃發展,但是在供過於求油價不振的今日,面對的是賠錢賣出及龐大的負債,倘若利息上漲,必定面臨付不出利息的倒債危機。美國地方政府負債破表也是另外一個未爆彈,2013年底特律市破產,加州以及芝加哥市都盛傳負債過高,倘若貿然升息也很可能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以美國國債18兆美元來說,目前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約為2.2%,也就是說美國每年要負擔國債利息為 (18 * 2.2% =) 0.39兆美元,依照美國2015年聯邦預算,聯邦總收入估計約為3.34兆美元,總支出估計約為3.9兆美元,赤字大約0.56兆美元。也就是說美國要花大約 (0.39 / 3.34 =) 12%的聯邦總收入來支付國債的利息,而且還沒有開始攤還本金。Fed倘若升息,勢必抬高公債的殖利率,將使政府赤字更嚴重。 抬高利率還將會使資金蜂擁至美國,造成美元走強匯率相對的升值,這將使美國貿易更不利於出口,更將擴大美國貿易赤字。再而,在全球化競爭下,供過於求,物價趨穩上漲不易,並無通貨膨脹的壓力,也因此並沒有急迫升息的必要性。 然而壓低利息誘使家庭及個人不儲蓄先消費,預支未來,可能將導致未來家庭及個人負債纏身,沒有消費能力,經濟落入通貨緊縮。2015年10月7日新聞:慘!62%美國人存款不到1000美元- 中時電子報,大多美國人儲蓄不到1000美元21%美國人根本沒有儲蓄。 在凱因斯主義經濟學中,流動性陷阱是指一個當貨幣政策完全沒法刺激經濟的情況,無論降低利率抑或增加貨幣供應量也沒有作用。典型的流動性陷阱在當預期經濟不景氣出現(例如通貨緊縮,總需求不足,發生戰爭),使持有流動資產的人不願意投資。 壓低利率還有另外一個隱憂,但凡靠利息、債券為營運主體的保險公司和退休基金都將面臨利息收入減少、本金逐漸枯竭的危機。例如,1990年以前開賣的年金險大約都有7%的殖利率,但目前美國隔夜拆款利率僅剩一碼(0.25%),10年期公債殖利率也只剩大約2.2%,因此倘若保險公司或是退休基金的投資無法賺到7%的利潤,則在按月給付依當年所定的年金後,就代表本金逐漸枯竭。 美國企業勞工有各自專屬的401K(退休金提撥計畫),可以選擇將自己的退休準備金投資到哪一種金融商品,401K基金業者一般提供10-20種投資組合,包含股票、基金、年金保險、債券、定期存款等金融產品。當年金保險、債券、定期存款的利息都低得無法支付養老時,將會有更多人會將退休準備金投入風險更高的股票、期貨及基金市場以謀取更高獲利,但是,當碰到股市大崩盤時,也很可能血本無歸、頓失依靠、欲哭無淚。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