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RSS Feed Link 部落格聯播

文章數:1113
都柏林市區景點續遊記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2023/09/23 23:45:41

奧康奈爾街(OConnell Street) 是都柏林的主要街道,南北走向穿過該市的市中心,開闢於18世紀,長約 600公尺;原名薩克維爾街(Sackville Street)1924年,為紀念19世紀初愛爾蘭民族主義運動領袖丹尼爾·奧康奈爾(Daniel OConnell) 而更名;中央通道樹立有多座愛爾蘭政治領袖的雕像與都柏林尖塔。位於此街的都柏林郵政總局(General Post Office, Dublin),則是愛爾蘭的歷史見證,為愛爾蘭抗爭殖民主義、爭取獨立的標誌性建築,代表了愛爾蘭民族主義運動的核心和靈魂,在愛爾蘭人心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本篇市區景點散策路線。

聖奧登羅馬天主教堂(St.Audoens Church),建於 1841~ 1847 年間,採用根據帕特里克·伯恩(Patrick Byrne) 的設計所建造,為新古典主義設計風格;1898 年,喬治·阿什林 George Ashlie)添加了門廊,包括前面的廣場和欄桿。門廊上的山牆有花崗岩飾帶,支撐在花崗岩科林斯柱上。優雅的門廊細節,山形牆雕像為立面增添了裝飾趣味,證明了 19 世紀石材工人和雕塑家的技能和工藝(資料參考網路)。

聖奧登之門(Saint Audoens Gate),中世紀都柏林城牆,城牆及其城門由諾曼定居者於 1240 年建造。幾個世紀以來,這些防禦工事一直保護都柏林免受部落和外國人的入侵。城牆曾於 1976 年進行修復。

城牆後方為原建於約 1482 年聖奧登愛爾蘭教堂(Saint Audoens Church)的塔樓,也是都柏林市最後一座倖存的中世紀教區教堂建築。

路上見到修剪樹木的工程車。

都柏林的修剪路樹工程車看起來操作靈活度很優啊!

都柏林市區公共腳踏車。遠方尖塔就是上篇介紹過的聖奧古斯丁和聖約翰教堂(Church of St. Augustine and St. John)市內最高尖塔。

健力士啤酒廠(Guinness Brewery),1759年由阿瑟·吉尼斯(Arthur Guinness)簽下一紙每年45英鎊共9000年的租約,租下位於都柏林的從未使用過的聖詹姆士門釀酒廠。之後,開始生產釀酒廠最著名的產品是一種黑色的司陶特啤酒(stout),屬於黑啤酒。十年之後,即1769年,健力士的產品首次出口,啤酒被海運到了英格蘭。健力士啤酒廠首先在聖詹姆斯門南側發展,後來向四面八方擴展,一度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啤酒廠,這反映在其儲存和釀造建築的規模上(資料參考網路)。

十二開間兩層前酒窖,建於 1865 年左右,單開間山牆立面朝南。這座酒窖和後來鄰近的建築,都是擴建來用於儲存和熟化啤酒。

吉尼斯啤酒廠大門。

健力士啤酒廠三開間三層山牆前大酒窖,建於 1880 年左右,用於儲存和熟化啤酒,石灰石和花崗岩砌建的細節中,體現了熟練的石工。

左為多開間四層麥芽商店(Malt Store),由羅伯特·沃辛頓為健力士啤酒廠設計,建於 1885~6 年,容量為 100 萬蒲式耳麥芽,存放在 126 個八角形儲存箱中,這些儲存箱設置在由鑄鐵柱支撐的混凝土底座上。窄軌鐵路的幾條軌道穿過底層,以便將麥芽直接從儲存箱排放到下面的火車中。它的磚塊和花崗岩細節為其大部分盲目的立面提供了清晰度和比例。與後來的市場街倉庫不同,這裡的牆壁是承重的,這兩棟建築一起代表了工程技術的發展。窗戶、磚塊和石雕中仍保留著歷史悠久的痕跡(資料參考網路)。

這棟建築最初是發酵室(fermenting house),為獨立的十三間七層樓建築,由 AH Hignett 和 William Arrol 爵士所設計,建於 1902 年 5 月,是愛爾蘭最早的多層鋼框架建築之一,西立面磚砌結構被認為是早期包層的例子。其裝飾磚和花崗岩細節提供了工業建築中不常見的連接和裝飾標準,保留了早期的形式和豐富的特徵。

Guinness Storehouse,這棟原來的發酵室(fermenting house),於 1998 年,由建築師Robinson Keefe & Devane和工程師Ove Arup設計了該建築擴建及增建了圓形玻璃屋頂,將其改建成遊客中心和博物館,稱為「倉庫」。大多數遊客前來健力士啤酒廠,都是來到此處參觀與體驗啤酒製造的過程。

入內參觀資訊與確實費用詳見官網:https://reurl.cc.GuiSto

都柏林市中心有馬車行駛到健力士啤酒廠的觀光路線,

酒廠內路面鋪設的鵝卵石或鑲石是使用當地天然材料,低碳鋼窄軌鐵軌約 1875 年建設。窄軌鐵路為連接大幅擴張後的廠區內各棟建築,也將啤酒運輸至利菲河港口與都柏林休斯敦車站(Dublin Heuston railway station)。

健力士啤酒廠圍牆,建於 1920 年左右。棕色磚塊,採用英式粘結劑鋪設,上緣帶有凹進的面板和雕刻的花崗岩頂蓋。

回到都柏林住宿處才自斟自酌「健力士原產/特佳烈性啤酒(Guinness Original Extra Stout)」,酒精 4.2% 度。

健力士(Guinness)是屬於司陶特(Stout)啤酒,這類啤酒由:水、大麥、啤酒花和酵母等四種天然成分製成,但這類的啤酒酒色之所以會呈現黑色(或是深棕色)的原因來自釀酒的原料穀物(不管是麥芽、大麥、小麥)在釀酒前會先經過烘焙,也因此黑啤酒往往會帶著煙燻、咖啡或巧克力等味道的感覺!(資料參考自網路)

聖帕特里克塔(Saint Patrick’s  Tower),是一座風車塔,專為托馬斯街釀酒廠(Thomas Street Distillery)提供動力。建於 1757 年,重建於 1805 年。棕色磚牆帶有階梯式磚簷,磚石底座帶有模製磚頂;銅製雙曲線圓頂屋頂,頂部有像徵性的聖派翠克風向標。雖然失去了風帆,也已經廢棄不用,仍是該地區工業遺產的標誌性建築,代表當地蒸餾業和釀造工業的緊密關係(資料參考網路)。

Saint Patrick’s Tower位於托馬斯街(Thomas Street)下方的顯眼位置,為當地天際線引人注目的焦點。

Sunlight Chambers ,這棟位於格拉坦橋(Grattan Bridge)畔具裝飾性的建築,建於1905 年,由愛德華·烏爾德 (Edward Ould) 設計,為利華兄弟公司 (Lever Brothers) 建造。其義大利風格的造型和精緻的細節在街景中相當吸睛。獨特的彩陶面板描繪了肥皂生產和使用的歷史,參考了 Lever Brothers 產業,是由英國雕塑家和陶藝家康拉德·德雷斯勒 (Conrad Dressler) 所設計和製作,體現了高水準的工藝水平,周圍的石砌工藝也體現出精湛的工藝(資料參考網路)。

行經都柏林的地標橋梁「半便士橋(Half Penny Bridge)」。

來到「奧康奈爾橋(O’Connell Bridge)」。

在奧康奈爾街(O’Connell Street)看到「Vintage Tea Tours」的觀光巴士。遊客可搭乘1960 年代的老式巴士,除了行駛至都柏林市區主要的觀光景點,還可在巴士上享用享用愛爾蘭式下午茶,進行一趟復古茶之旅。

乘車資訊與確實費用詳見Vintage Tea Tours官網https://reurl.cc.ViteTr

奧康奈爾街(O’Connell Street)街景,街道長約 600 公尺,寬 46 公尺,中央通道兩側各有兩條寬闊的車道,兩側人行道植滿成排挺拔的法國梧桐樹。

路面有軌電車系統Luas沿著街道運行。

奧康奈爾街(O’Connell Street)南側路口樹立的丹尼爾·奧康奈爾紀念碑(Daniel O’Connell Monument)

這座紀念碑由約翰·亨利·弗利(John Henry Foley)設計和雕刻,由他的助手托馬斯·布洛克(Thomas Brock)完成;於 1866 年動工,於 1883 年揭幕。奧康奈爾本人青銅雕像站在頂端,其下飾帶周圍是愛爾蘭社會元素的人物,這些近30個人物代表天主教會、職業、藝術、貿易和農民。奧康奈爾正下方是像徵愛爾蘭的艾琳少女,她一手高舉指著解放者,另一隻手拿著《解放法案》,而她站在破碎的枷鎖之上,進一步象徵著奧康奈爾的重要性作為解放者以及他得到愛爾蘭人民的支持(資料參考網路)。

花崗岩基座四周是4位帶翅膀的天使青銅雕像,分別代表了奧康奈爾的人格的美德:愛國、勇氣、雄辯和忠誠。天使之間有4個省的盾牌象徵,強調了愛爾蘭的民族主義和國家地位。在天使雕像上還留有圓形彈孔,這些彈孔是1916 年起義和 1922/23 年內戰的印記。

威廉·史密斯·奧布萊恩紀念碑 (William Smith OBrien Monument),奧布萊恩是位愛爾蘭民族主義議員,也是青年愛爾蘭運動的領導人。

人物以波特蘭石灰石雕成,建於 1870 年,由托馬斯·法雷爾 (Thomas Farrell) 設計。穿著19世紀中葉的服裝,立於南面鑲嵌有凹進的銘文面板的花崗岩底座上;底層為四層階梯式花崗岩基座。這座 雕像最初豎立在南碼頭,於 1929 年遷移至此。

約翰·格雷爵士紀念碑(Sir John Gray Monument),波特蘭石灰石的人物雕像,由托馬斯·法雷爾(Thomas Farrell) 創作,於1879 年豎立;紀念他在1868 年至 1875 年擔任都柏林公司水務委員會主席期間,為都柏林供水所做的貢獻。

奧康奈爾街(O’Connell Street)重點路段。

吉姆·拉金紀念碑(Jim Larkin Monument)。本名詹姆斯·拉金(James Larkin),是愛爾蘭共和黨、社會主義者和工會領導人。方形花崗岩方石底座上,向南而立、雙臂張開面的吉姆·拉金(Jim Larkin)青銅雕像,為奧伊辛·凱利(Oisín Kelly) 設計,於 1980 年豎立。

都柏林郵政總局(General Post Office, Dublin),除門廊是波特蘭石外,主要建築均採用威克洛花崗岩;建築為弗朗西斯·約翰斯頓 (Francis Johnston) 設計,1814 年開始施工,1818 落成;1905~15 年曾由J. Howard Pentland 進行了大規模改建。在1916 年復活節起義中遭帕特里克·皮爾斯(Patrick Pearse) 及其同黨佔據作為總部,宣讀了《獨立宣言》,聲稱愛爾蘭是一個獨立的共和國,並成立了臨時政府。這激怒了英國人派遣砲艇赫爾加號,沿著利菲河逆流而上砲擊這座建築,當時遭到嚴重摧毀。1924 年,自由州政府批准了主要由 TJ Byrne 和 J. Fairweather 實施的重建計劃後,該建築才被整建,並於 1929 年重新開放(資料參考網路)。

都柏林郵政總局為對稱的新古典主義建築,中央山牆式門廊以波特蘭石灰石建造,寬 24.4 公尺,由6根直徑 137.16 公分有凹槽的愛奧尼亞柱組成,延伸到人行道上。柱頂的楣板花紋非常繁複。山形牆的鼓室原本有皇家徽章;1920年代修復後被移除。山牆上立有約翰·史密斯(John Smyth)創作的三尊雕像是愛爾蘭島女性形象的古典代表:希伯尼亞(Hibernia)、右側是忠誠女神,另一側是墨丘利(眾神的使者)。

門廊拱腹的希臘迴紋式樣圖案,希臘迴紋橫梁橫跨柱子到壁柱。方形花崗岩方石牆下為凸起的模製花崗岩基座到底層,兩端都有仿古角。在主立面、柱子和門廊上留下的小疤痕和彈孔,提醒著人們改變愛爾蘭歷史進程的重大衝突,也成了愛爾蘭獨立鬥爭的紀念碑。

郵政大廳,大型開放式空間,設有挑高的夾層和希臘希臘迴紋式樣設計的格子天花板,幾何設計的水磨石地板及精緻的石膏壁柱。

大廳中間有很大的公共寫字檯供訪客書寫。

裝飾典雅富麗、古色古香的寫字檯。

精緻的拋光木櫃檯上面有黃銅格柵。

沒有柵欄的櫃台,應該是寄送包裹之業務。

室內保留著老式的郵筒。

帶有帝國風格黃銅裝飾的郵政信箱。

位於都柏林郵政總局北面不遠處有之超顯眼的「尖塔 (The Spire)」。正式名稱為「光明紀念碑(Monument of Light) 」,修建在被炸毀的尼爾森紀念柱的遺址上,英國建築師伊恩·里奇 (Ian Ritchie)因都柏林市議會於 1998 年發起的國際建築競賽的獲獎作品,其設計理念是「以典雅及充滿能量的簡潔感,連接起藝術與科學的橋樑」。總成本耗資600萬歐元,於2003年竣工,成為都柏林的最新地標,是全世界最高的金屬紀念碑。

都柏林尖塔正式名稱為「光明紀念碑(Monument of Light) 」,建在被炸毀的尼爾森紀念柱的遺址上,是振興奧康奈爾街計劃的一部分。不鏽鋼尖塔高121.2公尺,以6段平均長度20公尺的塔身連接起來,基座直徑為3公尺,頂部只有15公分,從底部到約 10公尺;其底部不鏽鋼部分以抽象設計進行拋光,設計師認為拋光的圖案「可以解讀為鏡像的海洋或湖泊,或者相反,可以理解為漂浮在鏡像海洋中的數百個島嶼」;上部 10 公尺尖端在天黑後透過 11,884 個孔進行照明,使發光二極體發出光束,據稱它指向光明和無限的未來(資料參考網路)。

都柏林尖塔被起了許多綽號,包括:尖刺、狂飲注射器、貧民區的高跟鞋、蒼白中的釘子……等,反映了當地人對其觀感,對設計師理念並不認同。

人行道上的梧桐樹幹,有被細心包覆的保護層,使用天然的材質也很自然協調。

奧康奈爾街(O’Connell Street) 的「Carrolls Irish Gifts 」紀念品店,為新古典主義的建築,建於 1861-63 年,依照大衛·布萊斯 (David Bryce) 的設計,上層有巨大的六角形門廊。巨大的門廊佔據了立面的主導地位,立面頂部有精心設計和精細製作的鼓室為約翰·斯蒂爾 (John Steell) 的作品,門廊在上奧康奈爾街的這一排建築中佔據主導地位,是愛爾蘭最具歷史意義和建築之一。

奧康奈爾街(O’Connell Street) 的麥當勞,這座有著安妮女王風格的山牆建築建於 1913 年,當時名為 Pillar 劇院,在 1916 年起義時被壞,整建時保留了較高樓層的高度裝飾性立面;該建築因其華麗的外觀和山形牆,同時又增添了大量二十世紀早期的建築風格而引人注目

奧康奈爾街(O’Connell Street) 路口北端的帕內爾紀念碑(Parnell Monument)。這座 19公尺高的方尖碑為紀念受人尊敬的民族主義政治領袖查爾斯·斯圖爾特·帕內爾 (Charles Stewart Parnell)而立。其為愛爾蘭民族主義政治家,層是倫敦下議院愛爾蘭黨的領袖,並於 1879 年成為愛爾蘭土地聯盟主席。

花崗岩方尖碑和查爾斯·斯圖爾特·帕內爾(Charles Stewart Parnell) 青銅雕像,是雕塑家奧古斯都·聖高登斯(Augustus Saint-Gaudens) 在建築師亨利·培根(Henry Bacon) 和喬治·謝里登(George Sheridan) 的協助下以新古典主義復興風格設計,於 1899 年奠基,多年來的籌款活動,在1911年完工揭幕。

錐形方尖碑設置在凸起的基座上,帶有青銅裝飾和愛爾蘭各縣名稱的刻字面板;金色豎琴旁的金字是帕內爾的名言:「任何人都無權為一個國家的前進劃定界線,對他的國家說『你只能走到這裡,不要再進一步了』」(資料參考網路)。

Ambassador Theatre,位於帕內爾廣場(Parnell Square)街角的兩層古典風格圓形大廳劇院,建於 1764~67 年,由約翰·恩索爾 (John Ensor) 設計,原是 Rotunda 醫院的一部分,作為禮堂和社交室。北面的門板石楣、阻擋層和簷口為設計師理查德·約翰斯頓 (Richard Johnston) 於 1787 年增建。當時正在上演《世界各地的恐龍》,所以有之恐龍站在圓頂上,及其吸睛!

帶笑的恐龍,敬請賞光。

海關大樓(Custom House)北面的貝雷斯福德廣場(Beresford Place),左方青銅雕像「垂死的士兵(dying soldier)」由法國雕塑家揚恩·古萊特(Yann Goulet)設計,於 1956 年豎立,紀念 1921 年在海關大樓襲擊中喪生的愛爾蘭共和軍成員。

在海關大樓西邊的街道上的詹姆斯·康諾利 (James Connolly)雕像,立於1996 年,由埃蒙·奧多爾蒂 (Éamonn ODoherty)設計。詹姆斯·康諾利為愛爾蘭共和黨、社會主義者和工會領袖,是 1916 年復活節起義的領導人之一,全程指揮愛爾蘭公民軍,最後因參與起義而被行刑隊處決。

紅松鼠(Red Squirrel),由垃圾聚集再上色的裝置作品,為葡萄牙環境藝術家阿圖爾·博爾達洛(Artur Bordalo,又名Bordalo II)所製作。這是宣傳愛爾蘭電影局資助的紀錄片《Bordalo II 浪費的一生》,影片呈現垃圾藝術雕塑家阿圖爾·博爾達洛(Artur Bordalo) 職業生涯背後的動機和創造力,旨在提高全球對浪費社會造成的環境後果的認識。

最新影像 73136357
2018夏遊愛爾蘭-都柏林市區景點
2018夏遊愛爾蘭-都柏林市區景點
2018夏遊愛爾蘭-都柏林市區景點

最新創作
都柏林市區景點續遊記
2023/09/23 23:45:41 |瀏覽 0 回應 0 推薦 0 引用 0
都柏林市區景點漫遊記
2023/09/20 23:50:11 |瀏覽 431 回應 1 推薦 19 引用 0
走覽都柏林聖三一學院
2023/09/16 23:23:22 |瀏覽 538 回應 0 推薦 22 引用 0
科克尚頓區覽歷史建物
2023/09/12 02:04:45 |瀏覽 467 回應 0 推薦 18 引用 0
科克市監獄風雲見聞錄
2023/09/10 02:37:39 |瀏覽 493 回應 0 推薦 22 引用 0

精選創作
都柏林市區景點續遊記
2023/09/23 23:45:41 |瀏覽 0 回應 0 推薦 0 引用 0
都柏林市區景點漫遊記
2023/09/20 23:50:11 |瀏覽 431 回應 1 推薦 19 引用 0
走覽都柏林聖三一學院
2023/09/16 23:23:22 |瀏覽 538 回應 0 推薦 22 引用 0
科克尚頓區覽歷史建物
2023/09/12 02:04:45 |瀏覽 467 回應 0 推薦 18 引用 0
科克市監獄風雲見聞錄
2023/09/10 02:37:39 |瀏覽 493 回應 0 推薦 22 引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