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問「懺悔」何物?(下)
2016/11/25 00:16:59瀏覽2357|回應7|推薦23

問懺悔何物?

我做錯了什麼?

 

問「懺悔」何物?(下)

 

「懺」是「知過」

「悔」是「改錯」

 

上接如果說,一個禪者臨死前還要流着淚,「悔恨」自己犯過的錯,真不知道他的一輩子都在做什麼?我說他「悔恨」,是因為除此之外,我看不到其它的「行」。突然之間,發現自己真的不知道,這位禪者和那位老法師,所說的「懺悔」為何物?

 

既然有「色見、聲求」之疑,就先從查辭典開始。

 

《國語大辭典》「懺悔」就是改過的意思。

 

《辭海》「懺悔」:佛家語。懺為梵語懺摩之略。懺摩者,請人忍恕之義,即悔過也。《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我昔所造諸惡業,皆有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在,一切我今皆懺悔」。《南海寄歸傳》:「懺摩是西土音,悔乃東夏之字」。

 

查到這裡,不盡啞然失笑。如果「懺悔」就是「改過」的話,那是為了期望下次不再犯同樣的過錯。這位禪者一輩子不去「改過」,到臨死前才想改過,不是太晚了嗎?

 

因為已經沒有「以後」的機會,

也沒有「下次」的需要了!

 

如果「懺悔」是「悔過」的話,就更奇怪了,光後悔有什麼用?

 

因為人,常常是痛定忘了痛(故有「痛定思痛」的勵志成語)。今天吃到了苦頭,後悔了。隔天,依然故我,照做後悔的事,直到臨死還在掉眼淚。所以佛法的法義和內涵,絕不在此。於是再查……

 

《三藏法數》「三懺」(出天台四教儀集註):懺,梵語具云懺摩,華言悔過,謂改悔往昔之過非也。「作法」、「取相」二懺,屬事;「無生」一懺,屬理。理懺為正,事懺為助。若能正助合行,事理兼運,則無罪不滅,無褔不生也。

一,「作法懺」謂身體禮拜,口稱唱,意思惟三業所作,依法度披陳過罪,求哀懺悔,是名「作法懺」。

二,「取相懺」謂定心運想,取其現相為期。於道場中,或見佛來摩頂,或見光現,式見華飛,或夢中見諸瑞相,或聞空中聲。於此諸相,隨獲一種,罪即消滅。是名「取相懺」。

三,「無生懺」:謂一切罪業皆從一念不了心生。若了心性本空,罪褔無相,則一切法皆悉空寂,罪從何生。是名「無生懺」。

 

其中「為助」的前二懺,是白雲老和尚說的「依賴」。

 

那位禪者自承未得「無生法忍」。如果人,一輩子都只是在「作法」、「取相」上打轉,還多半見不到「光現」或「華飛」而「滅罪」的話,倒不如去信天主教,立即誠心皈依「聖父、聖子、聖靈」,再向神父「告解」,說:「我犯罪了,請救贖。」神父就可代表上帝赦免你的罪。

 

「三懺」中,唯有「無生懺」才是正法的「道」。

 

把它的深廣度放大來看,即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包括前二懺)。

 

「無生法忍」是知易行難的「理」,一個普通人要做到,幾乎沒有可能,但必須以之為「理想境界」,作為「修心的方向及指引」。

 

如同六祖及白雲老和尚所說:佛法是對人說的。這裡指的「人」,當然是活着的人,絕不是死人。

 

因此,佛法的饒益性在於幫助我們,在變幻無常的現實生活中調理「色受想行識」的五蘊,以期愈來愈能朝向「心波不瀾平如鏡」(即「無生」)的方向累積。

 

「懺悔」,是老和尚為我們所立的四句家風的末二字,也是前三句總結的重心。

 

他解釋「懺」是「知過」,「悔」是「改錯」,亦即《三藏法數》「三懺」中的「無生懺」所說的「改、悔」二字。

 

用白話文來讀,則「悔」即「我錯了」;「改」即「下次不敢了」。但這也是不簡單的事,「我錯了」不是「告解」般說說而已,是要依「千佛山止觀」作檢討,分析,研究,對於「錯在那裡及其程度」有了深入的認識之後的結論。

 

「下次不敢了」也不是空喊而已,必須從了解此次「錯」的因果、因緣開始,行止觀思惟,尋求「下次難不倒我」的根本解決之道(即「與道相應」)。

 

千佛山家風的「懺悔」還有其層次,依每個人知識經驗的基礎(智)而定。

 

為什麼老和尚一再強調,要我們拓寬自己知識經驗的基礎?

 

因為基礎愈寬廣,愈能更深入地檢討、分析及認識問題,從「智」發揮出的力量(慧),提昇修養而表現得更加圓融。

 

譬如,初期的「懺悔」所得,在修養增厚之後,仍可發現其缺失,因而能夠繼續不斷地提升至更圓融的層次。

 

我從千佛山學到的「懺悔」是必須隨時地做,不停地做,不是等到臨死之時才流淚後悔,哀嘆時不我予。

 

改善「身、口」的表現,只是「家風的懺悔」的表相,其根源則在「意」。「意」即「念」,即「心」,故目的在於「調心」。

 

「心」即「五蘊」,調理五蘊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心清淨。心清淨的程度,端賴於清除了多少「妄想雜念」及建立了多少「正念」。

 

老和尚為幫助我們節省摸索的時間而發明的千佛山止觀法門,也是在行「家風的懺悔」時的法門。其中有兩道提剛挈領的「指令」:

 

第一道是「止於一念且不離此念」。

第二道是「與道相應,與生死有關」。

 

整個的止觀思惟過程中,要不斷地清除「妄想雜念」,這是第一道指令的精神所在。然後,才能聚焦於第二道指令的「正念」。即使思惟已朝向第二道指令的目標進行,仍然會產生「失焦的妄想雜念」。所以我們必須建立,分辨「什麼是妄想雜念」的準則。

 

慈悲的老和尚也為我們想到了,他說:「想那些概念式的和能力不及的事,叫做妄想雜念」。在行千佛山的「止觀」及「懺悔」時,必須謹記這句話當作第一道關卡的警訊。(全文完)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feng13x&aid=82889114

 回應文章

tt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人生如寄?
2016/11/26 04:01
回應絲風:

妳問的好。其實妳的答案已經呼之欲出於妳的問題中。那位禪者在臨終前要人將他的一生心血付之於焚,代表了他的絶望與無奈。因為他沒找到那「絶對又永恆的東西」,無以依靠。如果世上有許許多多的所謂慧言、禪語、真言都無法讓人感到信服,那麼這種絕望一定無可避免。如此説來,每個人追求那不因人而異的「真理」應當是首要之務了。真正的對與錯、得與失、樂與苦⋯⋯不也在其中?,懺悔的意義不就有了絶對的答案?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jfeng13x) 於 2016-11-26 19:10 回覆:

兩位都是有思想的人,因此這個「人生哲學論壇」更有意義了。為什麼「真理」會「因人而異」?我覺得那些都是「別人」說給「別人」聽的。能言善道者都有一套真理,各個不同,一如白雲老和尚解「為什麼每個法師說的都不同」。所以我「向內縮」(詹天賜演講),只問自己當下的起心動念,有何意義?發現99%不具任何「重要性」,都可以捨棄、放下,於是心愈能因「內減」而清淨。

tty兄思究「大道」,已超越「人言」的障礙,非我能及,只盼隨時分享心得,助我突破。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悔字如春
2016/11/25 18:40

曾文正公說,「悔」字如春。

前提是,「吾日三省吾身」。

當日省,當日悔,修養一定日日漸進。

如果日日年年悔的都是同一件事,那就是麻痺了。悔已無用矣。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jfeng13x) 於 2016-11-26 01:46 回覆:

哈哈哈,妙妙妙,日日年年悔同一件事....虧妳想得到!

但如果真有人只有一件事煩惱,那也太厲害了.....比那個「禪者」厲害!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你的觀點
2016/11/25 16:35

我認同,但是針對特定人的論斷,我有保留。

如果相片的影中人是有所指,那麼有一個客觀事實需要注意:老人的年齡,健康狀況,失智了嗎?

一般健康的老人不會坐在那邊胡思亂想的說懺悔,只有抑鬱症患者,失智症狀,生活無法自理者,也許身體的折磨,呼天不應,叫地不靈,當然必須懺悔,那是他唯一能做的事了。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jfeng13x) 於 2016-11-25 17:56 回覆:

哈哈哈,未見玄機!

那位老人正在盤著腿打坐,對著蓮池.....中,是思惟?是內觀?是無念???

當然和別人無關!

但.....好一幅畫!


絲風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6/11/25 12:18

 

回應 tty 先生:

若死亡不等於幻滅,

那麼,改過是否就有其重大意義?

而一切的過錯、痛苦,

也將不會是過眼雲煙。

若問懺悔標準何在?

是否「與道相應、與生死有關」,

或是一個絕佳的依止所在,

您覺得呢?

 

 


絲風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6/11/25 12:00

第一道是「止於一念且不離此念」。

第二道是「與道相應,與生死有關」。

 

這真是精華所在,但不知,

您以何方法,止於一念呢?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jfeng13x) 於 2016-11-26 01:13 回覆:
老和尚住此時,我有些這方面的心得報告,請他看看有沒有「行邪道」?他都拿去千佛山雜誌刊登(表示沒走錯路)。我剛剛整理出兩篇po出來,請指教。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jfeng13x) 於 2016-11-26 01:36 回覆:
剛po的兩篇是:「五蘊高速公路」及「不可能止於一念?(3之1)」。

戈 筆 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11/25 07:32
说句题外话。对于兄台摆饰的奇石与铜像非常欣赏。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jfeng13x) 於 2016-11-26 01:25 回覆:

真的很欣賞你的如戈之筆,鋒揚則鼠膽寒,哈哈哈!

那塊石頭是化石木,以前在美、加就很喜歡,但只收集到幾塊巴掌大的。這幾年才在台灣流行,因台灣人肯花錢追流行,所以出現許多「便宜的好貨」.....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jfeng13x) 於 2016-11-26 01:32 回覆:
那個銅像在日本很流行,台灣人貨來此地謀利,可是失算,流落到跳蚤市場,被我們「慧眼」救出,哈哈哈

tt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短暫 vs 永恆
2016/11/25 04:18
如果人人必死、幻滅。懺悔或改過的終極意義又在哪裡呢?什麼是錯?什麼是過?誰説的才算數呢?如果都是人的標準,在人𥚃打轉,那又有什麼關係呢?過錯所造成的痛苦或是難過反正到時候都不過是過眼雲煙。那位參悟者可能得先思考這問題再來談什麼悔過了。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jfeng13x) 於 2016-11-25 04:37 回覆:
沒錯!錯在那些自詡為禪者的人,對禪的定義都搞不清楚。我對任何宗教、哲學、玄學的各家各派都沒意見,他們自己卻應該清楚自己門裡的「寶」是什麼!曾去某禪宗派問,可不可以作「無相三皈依」結個緣?住持答:凡是儀式,都是「有相」。她忘了那是他們的頂尖人物,六祖惠能在壇經裡倡導的!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