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慧的二階論
2016/11/04 02:40:41瀏覽3449|回應5|推薦33

 慧的二階論

 

在講解「智慧」時,白雲老和尚說:知識經驗是智;把智發揮出力量,叫做慧。又說:知識經驗的取得,不必完全靠自己去親身體驗,也可以吸取別人的;知識經驗是學佛的基礎,愈廣、愈深、愈好。關於「慧」的部分,他未再多說,顯然是要我們自己去「參」。

 

什麼是「發揮出力量」?「力量」要怎麼「發揮」呢?

 

佛學家可以搬出一大堆理論,如阿賴耶識、無盡藏、如來藏、種子識、四緣….. 等等,詳述其間的關係和變化,讓人,如老和尚所言:「聽得法喜充滿,但充滿之後又怎麼樣呢?」亦即聽得開心,但卻用不上。這句話,夠白了吧?!最初隨淨空法師學佛時,他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你們用不上,是因為沒有真懂!」我始終搞不懂什麼叫做「真懂」,因為講者拋出個名詞,卻不能用我們聽得懂的語言,說出它的「定義和範圍」是什麼? ! 對一個科學家而言,聽不懂、用不上的「話」,叫做廢話!

 

老和尚說:「佛法是邏輯」!而邏輯一步步的推理過程是,使用一句句能讓人聽得懂的話來引導。他所詮釋、教授的佛法,為何能使人獲得真實的饒益?即在於此!又因這種示現,我們的思惟和表現,也需要鍛鍊「運用白話邏輯」來自我引導。

 

用「白話邏輯」看「智慧」,則可稱收藏知識經驗的倉庫為「智庫」;而「慧」必須有展現的「對象」。如果沒有「對象」,也就無所謂慧的存在;於「我」而言,只能以修行、修養或境界等等來形容。在「有對象」的先決條件下看「慧」,則可用現實生活的經驗來譬喻:慧力發揮的兩個階段,可以看成從智庫中「取貨」,然後「售貨」。

 

(一)    取貨:

智庫中的貨就是已儲備的知識經驗,所面對的緣境就是「客戶」。先判斷客戶的需求是什麼?想想,取出的這一批貨是否合適?如果有疑慮,則開列新的提貨單,繼續提貨……

 

(二)    售貨:

提出來的貨,需要客戶接受才算成功;所以「銷售術」是「發揮力量的關鍵」。如果客戶不接受或是有障礙,則重回智庫取另一批貨,再試。

 

憑直覺提出來的第一批貨,通常都有問題,亦即老和尚常常警誡我們的那個「一下子就冒出來的自我意識」。為治此病,他老人家為我們開的藥方是「在想行之間建立間隔」;亦即在售貨之前,不斷地檢視、更新提貨單,是否確實與客戶的需求相應?「提貨審慎,則銷售不難」即為「建立想行間隔」的法義所在。

 

提貨不慎,不但不易發揮慧的力量,大則僨事,小則鬧笑話,即使學者專家在其專業領域,同樣難免犯錯。例如:一位「前教育部長」在自我吹噓時說,他的功績「罄竹難書」 -- 忘了這個成語說的是「惡蹟」;某數學教授說:「長線上的點比短線上的多」 -- 忘了「點沒有長度」;一位研究如來藏的佛學博士說:「納入阿賴耶識中的果,在阿賴耶識之內所形成的因,也需要四緣具足」 --  忘了「種子因」的基本定義。不僅學者專家,大至美國總統和多國元首,說錯話的例子不勝枚舉,何況我們一般小民,豈敢不「審慎提貨」?雖然犯錯難免,可是老和尚也為我們開了藥方,那就是「千佛山家風」中的「懺悔」,只要學而時習之,我們提貨、售貨的準確度必然能夠逐漸提昇。

 

另一個問題是提貨所需的「時間」:在描述「大菩薩」所達到的境界是,展現慧力的「空間無限大」,所需的「時間無限短」。雖然這只是「理想」,因為人不可能做到無限;但以邏輯推理,其方向是正確的,因為它代表的是效率;用白話來說,就是提貨及售貨的效率。

 

效率要如何提高呢?首先著眼於「訓練提貨的機制」,也就是把智庫中數不盡的存貨,列出一個優先名單,把暢銷貨放在最顯眼、最好取的位置。所謂「暢銷貨」乃是最容易被人接受的,而且是脫離不了生活的;從生活語言上檢視,必為白話文,絕非艱澀的文言文。

 

這方面,老和尚也為我們準備好了,他「化佛陀的語言為人能聽懂的語言」,傳法所用的正是白話文,把最精闢的佛法,用我們最容易接納、理解的語言詮釋,並且舉了很多生活上的例子,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之所以能在短短八、九年中,從佛法上獲得難以勝數的饒益,其方法是把他老人家所說,又和我契機的話放在智庫的門口,準備隨時提貨!

 

後記:

 

佛學大師好友釋若知(註1)評:

 

本文構思很精緻,惜乎佛法精神用在反求諸己,己利而後利人,要讓人感受到溫文儒雅的付出,而不在提貨與售貨間之炫耀。

 

作者解:

 

您所敦勵者,自有見地,發人深省!經思惟後,覺得:「反求諸己」的工具是「五蘊調理」;「己利」在於獲得佛法的饒益 -- 因心平而得洞見細微;「而後利人」的成功與否,才是「慧力」的表現!

 

「提貨、售貨」乃現實生活用語,本身無炫耀與謙虛之別,一如老和尚所說:菜刀、屠刀都是刀,但刀的本身無善惡之別;又如:把洗腳的毛巾,搓乾淨,照樣可以洗臉,因毛巾本身無腳臉之分,一切端看使用者的「心」!

 

如果心存「溫文儒雅的付出」,則其相關的知識經驗必在從智庫提取的優先名單上,遇緣境時,能夠以第一時間在這個「溫文儒雅」的存貨類別中篩選,並在第一時間表現出來,讓人感受到。但必須承認的現實是:「感受並不代表接受」(個案及其理由,不勝枚舉)。如不能使對方接受自己的「善意」則「無慧可談」!胡志強和邵曉鈴夫婦都是親近千佛山的佛友,他在台中市長任內曾說:有時也要展現「金剛之怒」!

 

「慧」的表現必須有對象(包括人與事),除非達到老和尚的「應化身」的境界,無論是「溫文儒雅」或「金剛之怒」,其成效均落在他常說的「不一定」上,所以我們必須不斷地從「建立想行間隔」所爭取到的時間中,細心並快速地尋找出能夠發揮「慧力」的空間 -- 總歸一句:「審慎提貨,銷售不難」。

 

(註1)若知師和作者同庚,並於同年參加大專聯考(民國50年),是正宗師大國文系出身,且具半世紀深入佛學研究探討的功夫。她和作者所累積的知識經驗領域不同,知見各有千秋,乃得以交換心得,相輔相成。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feng13x&aid=80463096

 回應文章

質子行者:讀者逾萬之文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8/05 13:26
智慧是一段段培養出來的,急不得。

知風草聯合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8/25 08:39

小小淺見。

修行,即是以清境無為的胸懷,虛心接受世間種種的考驗與挑戰,無貪無慾,無恨不怨無怒,不欺不騙,孝順雙親,友愛手足,待人以誠,行善助人不宣揚,樂不狂歡,憂不頹喪,哀不悲鳴,靜心祥和,順著大自然的定律,平平和和的面對一生。

或許,這有如白雲老和尚所説的: 「修行是修理自己,不是修理別人。」

知風草聯合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8/21 00:06

在講解「智慧」時,白雲老和尚說:知識經驗是智;把智發揮出力量,叫做慧。又說:知識經驗的取得,不必完全靠自己去親身體驗,也可以吸取別人的;知識經驗是學佛的基礎,愈廣、愈深、愈好。關於「慧」的部分,他未再多說,顯然是要我們自己去「參」。

不說,就是已經說了。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jfeng13x) 於 2020-08-21 16:08 回覆:
哈哈哈,正是!正是!他老人家說「修行是修理自己,不是修理別人」,所以「慧」要自己看自己的成績單,亦即去掉了幾個框框,少掉了幾分煩惱也!祝週末愉快 微笑

聯合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智慧如海
2019/02/25 19:05
洪雷灌頂 心電交流 必有感應 受教頂禮👍👍👍🙏🙏🙏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jfeng13x) 於 2019-07-16 11:03 回覆:
抱歉遲覆。謝謝聯合國兄的鼓勵!我「有智無慧」的 cases 太多,仍在努力修正中,哈哈哈。

聯合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ㄓˋㄏㄨㄟˋ
2019/02/25 18:56
洪雷灌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