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火炬接力開封站傳遞結束
奧運官方網站7月26日訊 今天9時55分,最後一名火炬手、奧運會會徽“中國印”核心設計者張武點燃設在東京藝術中心門前的聖火盆,北京奧運會火炬接力開封站傳遞隨之順利結束。開封站是奧運火炬接力在河南省境內的第二站。今天下午,奧運火炬接力團隊將透過公路轉場至洛陽。奧運火炬接力明天將在洛陽上演。
開封站傳遞路線全程6.6公里,奧運火炬接力從河南大學新校區圖書館門前出發,繞河南大學新校區圖書館、綜合樓順時針一周,向南逆時針一周,隨后經河南大學新校區西門而出、途經金明大道、黃河路、大梁路,最終抵達東京藝術中心。參加開封站火炬接力的火炬手共208名。
開封古稱汴梁,位於河南省東部,在中國版圖上處於豫東大平原的中心位置。開封是政務院首批公佈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和我國七大古都之一,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創建衣冠文物城市工作先進城市,也是河南省中原城市群和沿黃“三點一線”黃金旅遊線路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全市總面積6444平方公里,人口480萬,轄尉氏縣、杞縣、通許縣、蘭考縣、開封縣五縣和鼓樓區、龍亭區、禹王台區、順河回族區、金明區五區。
開封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地處中原腹地、黃河之濱的開封,是中華民族的主要發祥地之一,迄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春秋時期,鄭莊公在此修築儲糧倉城,定名為“啟封”,取“啟拓封疆”之義,后避漢景帝劉啟之諱改名為開封。戰國時期的魏,五代時期的后梁、后晉、后漢、后周,北宋和金均定都於此,素有“七朝都會”之稱。尤其是北宋時期,從陳橋兵變到南宋偏安,歷經九帝168年,“人口逾百萬,貨物集南北”,是當時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國際性的大都會,有著“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汴京富麗天下無”的美譽。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和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生動地描繪了古都開封當時的繁華景象。這一時期的開封,湧現出了清正廉明的包公、滿門忠烈的楊家將、民族英雄岳飛、圖強變法的王安石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影響的歷史人物,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開封是一座人文與自然景觀交相輝映的城市。開封具有“文物遺存豐富、城市格局悠久、古城風貌濃郁、北方水城獨特”四大特色。在開封27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開封城雖屢毀屢建,但城址和中軸線始終不變,被譽為城市發展史中罕見的特例。同時,開封城下還疊壓著5座城池,其疊壓層次之多、規模之大,在中國5000年衣冠文物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也是獨一無二的,被著名歷史地理專家、中國古都學會會長朱士光教授譽為“活的化石”。目前,全市有文物保護單位238處,其中北宋東京城遺址、開封城牆、鐵塔、延慶觀、山陝甘會館、繁塔、焦裕祿烈士陵園7處文物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25處,國家4A級旅遊點4處。龍亭湖風景區被評為全國創建衣冠文物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包公湖景區被命名為省衣冠文物風景旅遊區。名勝古跡、人文景觀以宋代特色為主,元、明、清、民初各代特色齊備,史有“一蘇二杭三汴州”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