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奧運聖火跨海傳
2009/02/21 05:03:35瀏覽176|回應0|推薦0
回覆
推薦  留言 5 / 9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萬點落英傳送時間: 2008/7/21 下午 01:01
 
奥运圣火青岛帆船上传递 彰显“帆船之都”风采 
 
奥运官网21日讯 今天上午8时,祥云火炬在山东青岛传递,开启了齐鲁大地的和谐之旅。青岛传递奥运圣火的最大亮点就是在帆船上传递。海上传递从奥帆中心领奖平台开始,最后从主港池下水坡道重返陆上传递,整个海上传递约1000米。  

  从北京奥运圣火传递一来水上传递层出不穷,在境外传递中,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站传递火炬曾登上轮船穿越亚欧大陆,在境内的浙江嘉兴站,火炬曾登上游船在南湖传递展开“红色之旅”,今天祥云圣火来到“帆船之都”、北京奥运会最大的协办城市、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举办地青岛,再次登上“青岛号”帆船进行传递意义就显得格外特殊。

  从第四棒火炬手开始,祥云火炬展开了一段“海上之旅”。今天的奥帆中心被浓浓的雾气笼罩,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我们领略它的非凡气势,整个奥帆中心总用地面积45公顷,奥帆赛赛时用地面积约30公顷,整个工程项目包括陆域工程和水工工程两部分,陆域工程主要包括行政与比赛管理中心、运动员公寓、运动员中心、媒体中心、后勤保障与功能中心五个建筑单体以及环境等配套工程,水域工程包括主防波堤,次防波堤,突堤码头,奥运纪念墙码头,护岸改造等水工工程。其中,奥运纪念墙码头、次防波堤、突堤码头围合的港区面积约15.5公顷,主防波堤与突堤码头围合的港池面积约7.5公顷。  

  “青岛号”大帆船长14米,宽4.5米,今天为迎接奥运圣火的到来帆船也经过特殊的装扮,船帆上绘着奥运五环和北京奥运会会徽,船身则绘有祥云图案,显得格外喜庆。为了增添传递的气氛,在“青岛号”大帆船传递过程中,还安排了数艘小帆船在左右护航,突显了青岛“帆船之都”的风采。  

  海上传递的第一棒火炬手,也就是青岛站的第四棒火炬手郭川是“青岛号”帆船的船长,曾经驾驶帆船到世界各地宣传北京奥运。在传递之前郭川说:“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无上光荣的事情,也是一个青岛帆船人的梦想。”今天能在自己热爱的帆船上传递郭川格外激动,他站在船头左手紧握火炬右手不断挥舞,在习习的海风中奥运圣火格外耀眼夺目。  

  第五棒火炬手是青岛奥帆委竞赛部副部长刘卫,他与前一棒火炬手郭川在交接的时候将火炬组成V字造型,并且热烈拥抱,两位航海人都为自己能在帆船上传递圣火激动不已。刘卫在传递中左手紧握火炬,两臂张开,仿佛敞开胸怀迎接世界各国帆船健儿齐聚青岛。作为奥帆赛的一名组织者,刘卫在体会火炬手光荣的时候更深知自己的责任,他曾经说过:“,尽管两届青岛国际帆船赛运行得非常顺畅,但要办一届力求完美的奥帆赛,还要加倍努力,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憋足了劲。”  

  紧接着传递的是第六棒火炬手、青岛帆船协会副主席王宝琪,他在交接的时候和前一棒火炬手一起高呼“奥运加油、青岛加油”!在王宝琪传递途中,“青岛号”帆船经过了著名的五四广场。  

  五四广场北依青岛市政府办公大楼,南临浮山湾,总占地面积10公顷,是青岛市又一标志性建筑。广场主体雕塑《五月的风》高30米,直径27米,采用螺旋向上的钢体结构组合,以单纯洗练的造型元素排列组合为旋转腾升的“风”之造型,充分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基调和张扬腾升的民族力量。  

  第六棒火炬手陆会胜是一会名副其实的“航海英雄”,他至今在海上航行共925天,行程12万8千多海里,可以绕地球6圈。今天的陆会胜格外激动,他右手握着火炬左右不停挥舞,激动得在船头跳跃起来。  

  在环绕浮山湾一周后,“青岛号”最终在主港池下水坡道完成了传递使命,青岛帆船传递圆满结束。(奥运官方网站www.beijing2008.cn 记者 满佳珣)


回覆
推薦  留言 6 / 9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萬點落英傳送時間: 2008/7/21 下午 01:04

奧運聖火跨海傳,

青島號揚風帆。

海霧茫茫耀眼,

五月風浮山灣

 

               山東省青島市


回覆
推薦  留言 7 / 9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萬點落英傳送時間: 2008/7/22 上午 09:34
untikj.jpg picture by stella789_2007

回覆
推薦  留言 8 / 9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萬點落英傳送時間: 2008/7/23 上午 09:51
 奥运官方网站7月21日讯下午6点37分,随着最后一棒火炬手赵志全在凤凰广场点燃圣火盆,“奥运圣火光耀蒙山沂水,沂蒙文化闪亮五湖四海”北京奥运火炬接力临沂站传递活动圆满结束。今天晚上,奥运圣火团队将转场前往曲阜,“和谐之旅”明天将继续在“东方圣城”孔子故里上演。

  下午5点35分,随着首棒火炬手张霞高举“祥云”火炬在滨河国际广场起跑,“奥运圣火光耀蒙山沂水,沂蒙文化闪亮五湖四海”北京奥运火炬接力临沂站传递活动正式开始。109名火炬手高举“祥云”火炬,心手相传,在沂蒙革命老区传递激情和梦想,传递和平与友谊。火炬所到之处,都收到了热情好客的革命老区人民的热烈欢呼和呐喊。当圣火被点燃的刹那间,千万老区人民载歌载舞,“祥云”光芒照亮了蒙山沂水。

  奥运圣火从滨河国际广场出发后,沿临沂市区滨河西路一路向北,在美丽的沂河岸边,经风帆广场、金雀山路沂河大桥、沂蒙精神广场、九曲沂河大桥,到达传递的终点――凤凰广场,总路程5.6公里。

  临沂是闻名全国的革命老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奥运圣火在临沂传递,109名火炬手承载着崇高的奥林匹克理想,在短短5.6公里行程中,以手手相传的方式,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传遍了沂蒙的大街小巷,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播撒在每个人心中。熊熊圣火,在人们无尽的欢呼声中散放着瑰丽的光芒。

  下午6点37分,随着最后一棒火炬手赵志全在凤凰广场点燃圣火盆,“奥运圣火光耀蒙山沂水,沂蒙文化闪亮五湖四海”北京奥运火炬接力临沂站传递活动圆满结束。随后,在凤凰广场举行了结束庆典仪式。

  伴随着激越的鼓点,一群华裳美服的丽人款款登场。展现沂蒙丰厚历史文化的舞蹈《凤雀来仪》,将观众带到了远古的东夷时代,“金雀”、“银雀”在舞台上飞旋、追逐、嬉戏,衣袂翩翩,大放异彩。观众还沉醉在悠远的古代风情中,隆隆的“枪炮”声旋即响起,舞蹈《血乳交融》又将观众带到了战火纷飞的时代。“红嫂”,这个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的沂蒙女性的光辉形象,瞬间跨越了时空。匆匆而轻盈的脚步,焦急而刚毅的眼神,朱孟丽,这个刚刚参加了圣火传递的临沂市歌舞团演员,此刻宛然“红嫂”的化身,婀娜、柔美,刚毅、坚定,军民一家的无限深情行云流水般款款流淌……《沂蒙颂》的余音中,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欢呼着环绕到熊熊圣火周围,笑意盈盈,眼波流转……既有浓厚的乡土韵律,又有强烈时代感的少儿舞蹈《沂蒙印象》,征服了现场数万观众,热烈的掌声一次次响起。

  欢腾的腰鼓,轻盈的秧歌,激昂的威风锣鼓……结束庆典仪式上,精彩的节目一个接着一个。《龙灯扛歌》来了,一条巨龙簇拥着奥运福娃,尽情盘旋飞腾;“2008北京奥运”来了,尺许剪纸上,2008条巨龙或飞或盘,或瞻或望,形态各异,栩栩如生;“56个民族56条龙”来了,红红纸中,人乐龙腾……夜幕降临,华灯齐放,夜色中的凤凰广场,展现出更加迷人的魅力。圣火照亮了广场,照亮了蒙山沂水,在千万沂蒙人民心中熊熊燃烧。

  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素称沂蒙山区。总面积1.72万平方公里,人口1027.5万,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是山东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市。临沂是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和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

  临沂是历史悠久、名人辈出的文化古都。早在四、五十万年以前,人类的祖先就在这里创造了远古文明。临沂建城有2400多年的历史,这里先后有3000多处文物古迹被发现。闻名中外的《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和汉代帛画就出土于临沂。洗砚池晋墓出土被列为200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临沂钟灵毓秀,地灵人杰,素有“鲁南古城秀,琅琊名士多”之美誉。春秋时期孔子的高足曾子,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荀况,东汉时期珠算发明家刘洪,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东晋书圣王羲之,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清代民族英雄左宝贵等,都出生或生活在这里。孔子七十二贤徒,临沂籍十三人;著名二十四孝,临沂占有七孝。

  临沂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26年这里就建立了党组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党、我军先后在这里创建了滨海、鲁中、鲁南革命根据地。1940年8月,这里成立全国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省级人民政权——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1945年改称为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党政军机关、八路军一一五师、八路军第一纵队、新四军、华东局和华东野战军曾长期驻扎在这里,是当时华东和山东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刘少奇、陈毅、罗荣桓、徐向前、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经在这里工作、战斗过。1955年至1956年授衔的10位元帅、1604名将军中,有3位元帅、400多名将军在此战斗过。当时沂蒙山根据地人口420万人,有20多万人参军参战,100多万人拥军支前,10万革命烈士血洒疆场。“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涌现出闻名全国的“抗日楷模村”渊子崖、用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英模人物。 (奥运官方网站火炬接力前方报道记者范帆文并图www.beijing2008.cn)



( 創作詩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n1565&aid=267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