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吳惠林:沒有明天的負利率政策 - 即時新聞 - 20160229 - 蘋果日報
2016/02/29 08:01:00瀏覽37|回應0|推薦0
吳惠林:沒有明天的負利率政策 | 即時新聞 | 20160229 | 蘋果日報

吳惠林/中華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日本央行於1月29日宣布負利率政策,當天日圓急貶、股市上揚,似乎反映政策有效,但其後兩周,日圓卻一路走強、股市驟降,短短兩個星期,日圓升值超過10%、日經指數更慘跌。負利率政策的目的在於刺激經濟景氣、維持貨幣弱勢、利於出口,但投資人卻有不同看法,反視日圓為避險貨幣買進,推升日圓匯價,連帶使日本出口企業受創獲利縮水。所以,日本央行負利率狠招,可說不但無效,而且引發股市慌亂,而貨幣戰爭更沒完沒了。可怪的是,不只幾個先進國家有意跟進,連美國Fed主席葉倫竟也說美國不排除實施負利率,實在讓人匪夷所思。其實,負利率政策始作俑者日本,其失落20多年的經濟,日本政府就一直以「零利率政策」來拉拔,要將日本人民大筆存在銀行的金錢逼出來消費,但日本人卻文風不動,名聞全球的大前研一,在2009年還以《心理經濟學》這一本書來評斷零利率政策。大前研一就是以「零利率或低利率下,日本人仍然將大筆款項存放在銀行」這個難以理解的奇妙現實,作為分析對象,一方面戳破迄今全球依然慣用、仍然迷戀不已的政府降低利率政策和擴張貨幣政策之迷思,藉用活生生的日本經驗,在1990年代一連串的凱因斯刺激需求政策下,將利率逼降至零,甚至為負,日本人仍然緊抱著現金,依然將錢存放在銀行、郵局或以定存呆放,對於消費、投資需求沒有幫助,日本經濟低迷十年,即便在那幾年號稱景氣復甦,大前研一卻指出名不副實,否定凱因斯理論紓困、救市的刺激需求政策功效。另一方面,大前研一深入探索日本人緊抱現金這種看似「不理性」的心態,試圖提出融化此冰山的誘因機制,雖然是針對日本中高齡儲蓄者,其實更是對政府決策者和提供政策的專家們的針砭。號稱「最準確的長期趨勢預測家」哈利.鄧特二世,在2014年出版的《2014~2019經濟大懸崖──如何面對有生之年最嚴重的衰退、最深的低谷》這一本書中以專章剖析「日本的昏經濟」,並呼籲各國不要重蹈日本的覆轍。當1990年代早期遭遇金融危機時,用的是凱因斯的刺激景氣方案,在走馬燈式的更換首相之際,一而再推出範圍廣大的刺激方案與量化寬鬆,稍稍緩解了日本債務與人口危機,但代價是日本從來沒真正處理龐大的民間債務,日本從未自危機的灰燼中重生,根本沒從昏迷狀態中甦醒,印鈔與刺激方案只是徒增政府的財務負擔,2013年安倍上台又將貨幣刺激方案提高至更危險的全新等級。事實證明,只有更短的曇花一現功效,日本經濟陷入更嚴重的昏迷,如今不但不改弦更張,又以更強的負利率政策刺激,大有非要讓日本經濟死亡不可的切腹之勢,日本《朝日新聞》的民意調查,61%受訪者認為無助於提振經濟成長,只13%認為有幫助,甚至在安倍內閣支持者中,也只24%認為有益。必須提醒的是,日本央行政策不只影響日本,還會波及全球。這種政策不只是「酗酒式」、已是「毒癮」政策了,再不趕快戒掉,人類毀滅恐怕不是危言聳聽。低利率、零利率、負利率政策都在逼迫世人當下消費、享受,不但花光收入,還舉債來花,也就是敵視儲蓄,視儲蓄為不好的行為。要知「儲蓄是明日的消費」,沒有儲蓄等於沒有明天,是的!凱因斯早已告訴我們:「長期,我們都死了!」他的長期,指的就是明天。

新聞出處---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forum/20160229/805143/吳惠林:沒有明天的負利率政策





( 興趣嗜好星座命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ht1069zug&aid=48347306